朱燕中 | 针灸之补泻具体方法
1.针灸补泻的原则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中说:“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按而引针,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也。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去如弦绝,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外门已闭,中气乃实,必无留血,急取诛之。”所谓泻法是指补阳内气在先,然后开放针孔以排泄邪气。所谓补法是指要顺其自然,“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而且闭其气孔,实其中气。
2.迎随补泻法
《灵枢·终始第九》中说:“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
迎随补泻现在的应用方法是根据血脉的流行方向而定,即所谓顺其血脉流行的方向为补,逆其血脉流行方向为泻。根据经文原意,所谓迎随并非是单指血脉流行方向,是阴阳的走向,因为在经脉中不但是血脉的流行,还有络脉、经气、经水等气血津液的运行,因此不能单独以血脉运行方向为迎随的方向,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阴阳的运动方向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虚实寒热来决定迎随方向。
另外一些经文中还有关于顺逆的问题介绍,同样有其特殊性,可供大家参考《灵枢·小针解第三》:“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要与之期者,知气之可取之时也。粗之暗者,冥冥不知气之微密也。妙哉!工独有之者,尽知针意也。往者为逆者,言气之虚而小,小者逆也。来者为顺者,言形气之平,平者顺也。明知逆顺,正行无间者,言知所取之处也。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
3.开阖补泻
现在针灸所谓开阖补泻,是指拔针时不闭针孔为泻,闭阖针孔为补。经文出处是《灵枢·官能》:“泻必用员,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而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遥大其穴,气出乃疾。补必用方,外引其皮,令当其门,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静,坚心无解,欲微以留,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益其外门,真气乃存。”
4.徐疾补泻
徐疾补泻在很多篇章中都有论述,以《灵枢·小针解第三》的内容比较详尽,经云:“所谓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满则泄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邪胜则虚之者,言诸经有盛者,皆泻其邪也。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言实与虚若有若无者,言实者有气,虚者无气也。察后与先,若亡若存者,言气之虚实,补泻之先后也,察其气之已下与常存也。为虚为实,若得若失者,言补者佖然若有得也,泻则恍然若有失也。”现在针灸的“徐疾补泻”是指在提插手法时,慢提快插为泻,慢插快提为补。
5.呼吸补泻
现在针灸所谓的呼吸补泻方法是指病人吸气进针,呼气出针为泻;吸气出针,呼气进针为补。经文出现在《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岐伯曰:写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写必用方,其气而行焉。补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复以吸排针也。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