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常见断句方法

部编版的语文教材已经明确了一点,即大幅增加古诗古文的篇目。对于小学阶段来说,这既是学习重点又是难点。其中断句就是其中的难点之一,《师说》里讲到“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也反应了学习上断句的重要性。正确掌握古诗古文中句子的停顿,不但是在朗读的时候能够抑扬顿挫,体现古诗古文声韵之妙,而且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字词句意,提高小学生古诗文的阅读能力。
我们常见的古诗一般按照下面的节奏来划分。
四言诗可按照“二二”节奏划分:比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五言诗,按照词意句意可以划分为:“二三”。比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或是按照节奏划分为“二二一”,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同样适用于“二三”划分)
七言诗,按照词意句意大体可按照“四三”划分。比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部分特殊节奏的可以划分为“二二二一”或者是“二二一二”。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为什么这么划分,新学的古文又该怎么断句,我们详细说一下。
一、按照音节加意义来划分。
我们看例1:白日依山尽。白日属于一个词汇,中间不能断开,“依”是一个独词,解释为“依傍”,可以停顿,整体划分为“白日/依/山尽”,这是“二一二”的断句法。同时“依山尽”可以连读,划分为“白日/依山尽”。也就是“二三”断句法。
例2: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按照“二三”节奏划分为“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二、语气词要停顿。
在古文中,语气词出现的频率颇高,不论是在句首还是句尾,我们读到的时候都要做一下停顿。看下面的例3。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是句首的语气词,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停顿一下。整句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再比如我们四年级下册要学的《囊萤夜读》里的一句“以夜继日焉”其中“焉”是句尾语气词,我们读到的时候同样要断开:以夜继日/焉。
三、根据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划分。
我们同样以四年级语文下册中《铁杵成针》里的句子举例:在象耳山下。“象耳山”是山名,不能断开,在这里划分为:在/象耳山/下。同样的例子还有:侍中侍郎郭攸之。“侍中”和“侍郎”都是官职称谓,朗读的时候要停顿,“郭攸之”是人的名字。整体划分为:侍中/侍郎/郭攸之。
四、四字骈文,两字一顿,节奏整齐划一。
四字骈文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这类文章数量不在少数。比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划分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样,在我们四年级下册中“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里,“胤”是名字,要停顿,剩余的“恭勤不倦”和“博学多通”我们可以按照骈文的节奏来朗读。全句划分为“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五、根据文意来划分句子。
例句:世传李太守读书山中。根据注释我们能够大概知道句子的意思是:世人传说,李太守,在山中,读书。结合句子意思和我们前面说过的“人名、地名”要停顿,我们可以断句为:世传/李太守/读书/山中。
以上就是我们小学阶段经常遇到的古诗文断句情况,小学生要多读多看才能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