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数学0分既能入学还能当校长?
1917年北京大学招生期间,参加阅卷的胡适在招生会议上说:“我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录取这位有才华的考生。”北大校长蔡元培当场表示同意。可当委员们翻阅这名考生的成绩单时,却发现他的数学是零分,其他各科成绩也不出众。由于蔡、胡两人的执意,学校还是破格录取了这名学生。
这名学生就是罗家伦,11年后,他成为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罗家伦“五四”时期曾在北大与傅斯年一起创办《新潮》杂志,与《新青年》相呼应,之后出国留学,拜在杜威教授门下,成为胡适师弟。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北大校长蔡元培批准由北大经费中每月拨出3000元给《新潮》,引起保守派强烈攻击,要求他辞退两个教员和开除两个学生,两个教员是陈独秀和胡适,两个学生是傅斯年和罗家伦。蔡元培的态度是:不照办。
罗家伦主政清华时年仅31岁。上任伊始,正赶上清华暑假招生,他匆匆而来,在招生简章上大笔一挥,添了四个大字:“男女兼收。”于是,清华在当年迎来了第一批女学生。
不知是否与自己经历有关,钱钟书数学考了15分,吴晗数学考了0分,罗家伦照收不误,后来钱钟书回忆:“为此事当时校长罗家伦还特地招我至校长室谈话,蒙他特准而入学,我并向罗家伦弯腰鞠躬申谢。”
女儿罗久芳这样总结罗家伦的清华生涯:“父亲在清华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使原率属于外交部的‘清华学校’升格为‘国立清华大学’。”
陈寅恪晚年也说:“志希(罗家伦字)在清华,把清华正式地成为一所国立大学,功德是很高的。”
罗家伦之后,吴南轩担任清华校长两个月,他由于任用私人亲信为教务长、秘书长,拒不承认由教授会选举院长的惯例等做法引发师生“驱吴”风潮。教授会通过决议致电教育部要求“另简贤能”。他被迫于6月5日辞职南下,后任复旦大学校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