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好文!!同是胰岛素,为什么超短效、短效胰岛素可以静脉给药?

胰岛素是临床常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也是最有效的降糖措施之一。现有胰岛素的种类众多,按作用时间分可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超长效、预混等胰岛素制剂,如下表。
图源:作者绘制
其中,仅有超短效和短效胰岛素可以皮下给药和静脉给药,而中、长效、超长效和预混制剂却只有皮下给药的用法,这是为什么呢?要解答这个疑惑,我们先来明确两个问题。
皮下给药和静脉给药的特点
皮下注射
将药液注射在皮下结缔组织内的一种给药方式,只适用于少量药液,一般 1 ~ 2 mL。由于皮下组织血管少,血流速度低,药物吸收较肌内注射慢,甚至比口服慢,故需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时常采用此给药方式。
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不存在吸收过程,注射结束时的血药浓度最高,作用迅速,常用于某些急救情况,但危险性也较大,油溶液和混悬液或乳剂易引起毛细血管栓塞,一般不宜静脉注射。
不同时效胰岛素制剂的特点
超短效胰岛素
赖脯胰岛素是将人胰岛素的 B28 和 B29 位的脯氨酸和赖氨酸的顺序转换,而门冬胰岛素是将人胰岛素 B 链 28 位的脯氨酸由天门冬氨酸代替,两者与人胰岛素相比,减弱了溶液中胰岛素分子间的结合强度,可迅速地解离为单体,皮下注射吸收较人胰岛素快 3 倍,皮下注射 10 ~ 20 min 后起效。
短效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又称为「可溶性胰岛素」、「常规胰岛素」 、「中性胰岛素」 ,不含任何延迟吸收的成分,可皮下和静脉给药。静脉给药主要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的治疗以及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静脉输注葡萄糖注射液时按比例加用。
中效胰岛素
向胰岛素制剂中加入碱性蛋白(鱼精蛋白),可使其等电点接近体液 pH,降低溶解度,而加入锌可增加胰岛素的稳定性,从而延缓药物吸收,以此制成中效制剂,但由于加入异体蛋白,增加了制剂的抗原性,不可静注。
长效胰岛素
在中性胰岛素的基础上加大鱼精蛋白的比例,使更接近人的体液 pH,溶解度更低,释放更加缓慢,作用持续时间更长,以此制成长效制剂,同样因加入了异体蛋白,不可静注。
超长效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是将人胰岛素 A 链 21 位的门冬酰胺用甘氨酸代替,B 链 30 位苏氨酸后再加两个精氨酸。
甘精胰岛素在中性 pH 液中溶解度低,在酸性(pH = 4)注射液中完全溶解,注入皮下组织后酸性溶液被中和,形成细微沉淀物,持续释放少量甘精胰岛素,具有长效、平稳的特点。
地特胰岛素是去除了人胰岛素 B 链 30 位的氨基酸,并在 B 链 30 位连接 14-C 脂肪酸链,添加一定的锌离子,也是超长效制剂。
预混胰岛素
是指含有两种胰岛素的混合物,可同时具有短效和长效胰岛素的作用,也称「双时相」胰岛素。
为什么只有速效、短效可以静注?
1、中、长效和预混胰岛素为混悬液,药物颗粒较大,静脉注射可能会引起毛细血管栓塞,故不宜静脉注射给药。
2、中、长效胰岛素为改变作用时间,加入了异体蛋白鱼精蛋白,增加了制剂的抗原性,静脉注射有引发过敏的风险,故不宜静脉注射给药。
3、超长效胰岛素性状虽不为混悬液,但静脉注射给药方式无吸收过程,药物起效快,一旦静脉给药则失去了其超长效的初衷,且不易调整剂量,更易发生低血糖。
4、超短效胰岛素虽可静脉给药,但其皮下给药起效迅速,基本与静脉给药无异,故临床上较少使用超短效胰岛素静脉给药,静脉使用胰岛素时多选择短效胰岛素。
END
策划 | 琦敏
投稿 | meiqimin@dxy.c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