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的肉身性,以及爱
文/寇研
手,是一个哲学家们经常思考的命题。只是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所呈现的思维形态不一样。如海德格尔的哲学中,“手”是个重要存在。
首先,人类环境就是“手工”的结果,人类通过上手的器具,“建立起了整个世界的因缘关系”,更进一步,他的上手之物和在手之物的理论中,“手中介了世间里的存在者与此在之间的存在论关系”。
但海德格尔的学说是一种俯视。居于某个至高处,俯瞰人类身体活动,诗意思考手的哲学性,却又忽略了手的最首要的性质:肉身性。
所谓手的肉身性,最简单的,如触摸这个行为,倒是为法国同时代两位大腕级的哲学家都描述、思考过的,萨特和梅洛-庞蒂。
两位大师的一生,经历及学说多有交集,亦友亦敌,在对“触摸”的观点上,也各据立场。
萨特,最为人熟知的签名,无疑是那句“他人即地狱”,这也最能代表他哲学的特点,即人与世界、我与他人的对抗关系。
再延伸到“左手摸右手”这样的简单动作中,也能发现战斗的痕迹,“触摸和被触摸,触摸的感觉和被触摸的感觉,是两类现象,人类徒然地试图在'双重感觉’的名称下把它们统一起来,事实上,它们是根本不同的。它们是在两个互不相关的层次上存在着的。”
但在梅洛-庞蒂那里,触摸与被触摸拥有的却是一种暧昧的结构,不管是与人握手,还是自己的左手摸右手,被触摸的手同时也能感觉到另一只手的触摸。
这是因为身体本身携带一种可逆性,“身体行使认识功能时从外部世界领会自身,它试图在主动触摸时被触摸,它开始进行一种反思,这足以使身体和物体区分开来。”
也许正因为身体的这种集主体与客体、主动与被动为一体的特点,才使触摸与被触摸的关系在可逆转的光谱中波动,平常的握手如是,平常握手中手掌的细微感知、内心戏的表达如是,这已是影视剧中男女传递私情最最常见的桥段了。
由此可见,触摸、身体的可逆性,确也是爱情的基础。当爱发生,爱中的两人势必会张开每一个毛孔、每一寸意识去接收、反射来自对方的信息。只是这种可逆,既是交流,又是一种相互的侵越与占有,全看爱中人的理解。
别忘了,左手摸右手,经常也用来形容一段感情的乏味,当身体感受关闭,可逆性无法实现,触摸丧失肉身性,也许就能达至海德格尔式的超然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