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康疗14:《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

自我康疗14:《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

地球人都知道,中国拥有世界上唯一连续承传的古老文明,至今也有数量最多的人口。那么,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何只有中国文明才能保持连续承传?中华民族又为何能够保持人口数量最多?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祖先创造的大道文化里。

当然,我们对自己古老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也会对世界上的新生代民族文化表示爱护和尊重。同时,在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意到民族文化的特质差异性。

譬如,就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来看,中国人有敬畏天道的精神依归,西方人则有崇拜神灵的宗教信仰。中国人习惯于讲道义讲道理,西方人习惯于讲科学讲真理。中国人的道理源于祖先传承的大道文化,西方人的真理却带有宗教色彩的“普世价值”。

再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竞争结果来看,便是只有中国拥有世界上唯一连续承传的古老文明,也有数量最多的人口。而西方世界引领的现代科学发展潮流,却已经出现了社会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的危机,同时还造成了周期性经济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的恶性循环。

正因为中国人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古老文化传统,也才会有大历史观和最强烈的忧患意识。面对子孙,我们不能不考虑,再过五千年,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还能有最多的人口吗?面对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我们又该怎样保证民族文化继续薪火相传呢?只有首先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我们才不会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也才有资格保护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归根溯源,研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大道文化,就离不开“黄老之学”。中国人不能忘记黄帝的功德,更不能丢失了大道文化的《黄帝内经》。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原文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

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

岐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

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应者何?

岐伯曰:神不使也。

帝曰:何谓神不使?

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营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曰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

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剌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帝曰:善!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怎样用五谷做滋补汤剂和醪醴药酒呢?

  岐伯回答说:必须用稻米作原料,并以稻杆作燃料。

黄帝追问: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稻谷生长在高下适宜的平地水田,得天地阴阳之和。因此,用稻米做原料,滋补营养最完备。稻谷秋季收获,又尽得西方白金之气。所以,稻杆刚劲坚韧,也是烧火煮饭的最好燃料。

黄帝又问:上古时代的圣人,为何不是这样制作汤剂和药酒呢?

  岐伯说:上古时代的圣人制作汤剂和药酒,仅仅只是备用以防万一罢了!在上古时代,人们内心都没有高低贵贱攀比的烦忧,身体也没有过度追求感官享受的劳累。大家都始终保持着恬淡闲适的简朴生活状态,每个人的身心就不会遭受外界邪气侵害。因此,就无需服用汤剂和药酒。

到了中古时代,社会道德风尚稍有衰落,外界邪气偶尔就会趁虚而入,导致人们的身体发生病变。这时,就必须服用汤剂和药酒滋补身体,才能扶正祛邪固本养元。

  黄帝问:现在的患者虽然已经服用了汤剂和药酒,却不一定有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现在与中古时代又不相同了。人们一旦生病,就必须用尽以毒攻毒的汤药祛除体内的病邪,再用砭石针炙术进行体外治疗。否则,就很难使患者痊愈了。

  黄帝问:如果患者已经到了形体枯槁气血衰竭的地步,又该怎样急救呢?

  岐伯说:到了这个地步,患者的心神已经没有感应了,谁都无力回天了。

黄帝追问:心神没有感应是怎么回事?

  岐伯说:砭石针炙术,仅仅只是借力天道的一种方式和工具手段而已。如果患者内心的精神意志已经散失,即便是采用先进的医术外力,也都不可能让他与天道相通相应。因此,就不可救药了。

那么,现在患者的精神已彻底颓废,导致自我养护的免疫力已经不可恢复。这个病因何在?病情又为何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呢?究其根源,因为他违背天道常规的养生规律,夜以继日地为过度追逐物欲享受而劳碌,内心总有高低贵贱攀的无尽忧患,这就必然导致气血循环阴阳失衡精神衰竭,以至于自我养护免疫力彻底丧失。所以说,神形不能合一,就是不治之症了。

  黄帝说:人的疾病刚刚产生时,非常细微难察。一般来讲,外界虚邪贼风首先会侵袭凝结在皮肤,这就是表证。现在精于医术者经过临证诊断,也都会认为疾病已经形成了。并且称之为逆,有逆势而袭的情状,病情发展和预后很不好。用砭石针炙术不能治愈,服用汤药也治不好了。

那么,现在精于医术者,都懂得医道法则,也掌握四时五行数理。他们与患者的熟悉程度,就像远近亲戚兄弟一样,每天都能分辨出各人的声音。患者面容气色的五色变化,每天也都能看到。然而,却还是治不好患者的疾病,又是不是治疗太晚了?

  岐伯说:患者的疾病是本,行医者的医术是标。标本不合,就不能祛除病邪。上面的问题,根源就在于此。

  黄帝说:有的病不是从外表毫毛产生,而是五脏阳气衰竭导致体内津液外溢于皮肤。魄为阴,阴气独居体内,阳气耗散于外,就导致形体浮肿衣服难以着身。四肢急剧肿胀就会压迫内脏,造成阳气不能内存而张扬在外,这种病症又该怎样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平复水气的治疗方法,关键在于对病情的综合权衡辩证分析。驱除体内积水时,要让患者的四肢做些轻微运动,从而使阳气逐渐运行。要让患者注意穿衣保暖,蓄积和遮护肌表的阳气。再用缪刺技法,针刺肿处进行排水,以便恢复患者的身体形态。然后,再用发汗和利小便的疗法开汗孔泻膀胱,使患者阴精归于平复,促进阳气运行疏涤五脏郁积。这样,精气就能自行生成,形体也能自行强盛,从而实现骨骼与肌肉的互相支撑互相保护,患者体内的水气就自然平复了。

  黄帝说:先生讲得太好了!

解读启示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理念。预防为先,能够让人不得病,这才是医道医德的最高境界体现。

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只用“移精变气”的祝由术就能治愈病人,这已经是次一级的医术水平。再通过内服汤药才能治愈病人,这是又次一级的医术水平。通过内服汤药外用砭石针炙术才能治愈病人,这是更次一级的医术水平。

如前所述,《黄帝内经》里提到的“上古”,应该是指伏羲氏以前的远古时代。这里所称的“中古”,应该是指“华胥古国”的伏羲时代。所谓“暮世”,则应是指神农时代。所谓“当今之世”,就应该是“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的黄帝时代了。

也就是说,在上古时代,才有“不治已病治未病”和只用祝由术的医道医德水平。“移精变气”的祝由术,就是“意念康疗”或“精神康疗”的方法。到了中古时代,因为“道德稍衰”,就只得降级为必须借助药物的医术水平。再到“当今之世”,就又降级为必须同时借助药物和工具的医术水平。显然,这便是“道德更衰”的结果。

由此可见,药物和医疗工具的医术不断创新,正是医道医德日益衰落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会道德风尚大气候不断恶化的反映。就像现在西医科学的药物和医疗工具先进发达,正是西方社会道德沦丧的明证。

那么,社会道德沦丧就只能怨社会吗?显然,社会生态环境还是由每个社会成员构成。人人都心有高低贵贱攀的无尽忧患,个个都身有过度追逐物欲享受的劳累。每个人都给社会释放着怨气冲天的负能量,社会道德风尚大气候怎能恢复良性循环呢?人们又怎能不沦为药物和医疗工具的奴隶呢?

当然,改善社会道德风尚大气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非常有限。而且,只有首先确保自己身心健康,才能给社会增添正气和生机。与其等到身体疾病已经形成,不得不接受药物和医疗工具的摆布。倒不如通过自我康疗,努力使自己不得病少生病。与其接受别人的“精神康疗”,倒不如自己给自己进行“意念康疗”。

难道说,自己内心的精神力量,真的是由被人操控吗?事实上,心有灵犀一点通。静心研读和感悟《黄帝内经》的过程,就是在进行“移精变气”的自我拯救和自我康疗。

我们接下来的同步静心养神疗程,就是继续研修和解读《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