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葡萄》
这是青色兰香推荐的第289部作品
《愤怒的葡萄》
作者:斯坦贝克
译者:胡仲持
长度:35.4万字
适合:高中以上
俄克拉何马州的佃农乔德一家与众多的当地农民一样:辛辛苦苦耕种土地却欠下了还不清的债,于是银行就收走了他们的土地。一家人怀揣着对西部生活的美好憧憬,将所有的家当装上了改装的破卡车,向着长满葡萄和其他果树的加利福尼亚出发了……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同乔德一家一样逃荒的人数以万计。乔德一家的命运无疑不会好到哪去,国为作者总是在给我们描绘干旱的土地,铺天的沙尘,无精打采的云朵,还有竭力掩饰内心不安的人们。
乔德一家人包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大伯,三个年轻的儿子,一个刚结婚的女儿和她的丈夫,还有一个小弟弟和一个小妹妹。另外,与他们同行的还有一名以前作过牧师的流浪者。
出发之前爷爷天天开心地说到了加利福尼亚他要怎样怎样,可临行了,他却说什么也不肯离开这个老家。大家偷偷地把他灌醉抬上了车。刚出发不久,爷爷就得了急性中风,死了。一家人花不起四十元的丧葬费,只能悄悄地把他埋葬了。进入行程最后一段沙漠之前,三儿子诺亚决定离开大家,顺着一条河去追求自己的运气,从此便无影无踪了。穿过沙漠那天夜里,奶奶无声无息地死去了。她被葬进了贫民公墓,仍然是因为家里人没有钱给她一个体面的安身之所。
加利福尼亚丰美的土地,广阔的平原已在眼前。可留给他们的生活却与这里的风景完全相反。在这里,许多土地都为银行或某个有钱人所有,他们并不耕种这些土地,也不许任何人靠近,小农场主在大财团的压榨下,也正在走向破产。最惨的是来这里找工作的人们:人太多了,根本没有足够的工作给他们,一个工作机会有无数人在争抢,工资被一压再压,收入连一顿饱饭都不够。当地人对这些外来人相当排斥,不停地驱赶他们。这些人只能住在一个个叫作“胡佛村”的脏乱的帐蓬营地,这些营地随时都会被警察烧掉。凡是要组织大家协同抵抗的人都被称为“赤党”,不是被抓起来,就是成了路边的冤魂。
一边是产品价格低得要命还卖不出去,水果烂掉或烧掉,土豆丢进河里不给人吃,成批的猪被杀掉销毁;另一边是人们根本无饭可吃,孩子们被饿死,人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寻找活下去的机会……
从文学角度讲:这本书节奏深沉凝重,讲述者的悲愤时时刺痛人心。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十分鲜活,每个人物都个性十足,就连两个小孩子也写得很生动传神。作者在讲述中插入了一些故事发展之外的小章节,这些小章节是整体故事的画外音,很好地渲染了故事的情绪,这是本书的一个特点。从社会学或经济学的角度讲:书中讨论的“资本”问题,至今也很难说已有定论,各位见仁见智吧。
鉴书人:阁楼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