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行:丁桥、藕塘故事
2018年4月14日(周六),茶友户外远行(县城→紫霄→西溪→宝石→丁桥→藕塘→坪上→三溪→县城)
第一站,在西溪的宝石村。
一晃30年过去了,30年前参加工作翌年,被下派到西溪乡脱岗扶贫一年,阔别30年后,今日重返这片熟悉的边远山旮旯的故土。
第二站,在传奇古村——丁桥。
丁桥现为邱姓,据说古时建村人为丁姓。
村里共有三座圆型石拱桥。其中,桥下的古井上刻乾隆戊申年(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连接桥头的村道,可以通往宜黄神岗,山路即是一个北向的山谷。
丁桥石头多,且石质优。村头巷尾到处布满石块。其中有种带红红的铺路石材,特别好看。据说,乾隆年间丁桥有30多个石匠、40多个教书先生在省内外营生,为丁桥鼎盛时期,当时有900多人。解放时100多人,现有人口130多。当年的石匠、教书匠,出外滞留在浙江江山、丽水等地,近几年按谱找到丁桥认宗的人不少。
丁桥乡贤讲述:历史上,丁桥遭受两次罹难创伤。一次是瘟疫,人口损失过半。另一次是西兵进犯,丁桥人血腥遭屠近半。
第三站,在明妃故里——藕塘。
明代建筑的一个最典型特点,就是在梁柱与石礅之间,会垫一块横木块。宅内油漆,上红(横梁以上)下黑。上次在港下古村,也是如此油漆风格。明代建筑的另外一个特点,横竖如此间隔砌墙。古建筑文化研究者赵先生介绍说。
老乡介绍说:明妃过去就住在这后面一带,房子已无留存,只剩下明妃跌跤处的岭仔上。当年,唐氏女子,正是在这个石阶上,不小心摔了一跤,露出了其皎美真容,恰被当时路过的选妃人员发现。
明妃姓唐,本村大姓为唐。唐氏明代妃子的简要故事——明帝老人选妃,藕塘唐氏芳龄女子入选,入宫只两三年,明帝驾崩,唐氏女子殉葬。当时明代殉葬制尚未废除,唐氏女子入选明帝妃子,无异于“河伯娶妻”,悲惨凄凉。
藕塘的明妃文化,难谈弘扬古文化,因为故事文化的本质是愚民;也谈不上揭批封建制,因为故事文化缺“西门豹”角色。唐氏明妃文化,更多的是百姓平民的一种无奈与悲戚……
一路走来,石文化、木文化、字文化、宅文化,交相辉映。当我们看到古宅在修复时,赵先生笑得特别灿烂,他对古宅文化情有独钟。正在修缮的这处古宅,为司马第。顾名思义,司马,管马也;第,宅也。一个古代管交道的官员宅子。
藕塘的塘,正在修建中……藕塘位于宜黄神岗通向军峰山南麓(南丰)的要塞上,当年彭总带领红军路过这里时,打了一个小仗。
第四站,在三溪乡的坪上。
最后一个游点,从宝石(原西溪乡现紫霄镇)到了坪上(三溪乡)。坪上位于军峰山脚下(南端),该村面向军峰山,后背(南向)大山是黄连山,翻过此山即为黄连山村——此次同行的吴先生老家。吴老说生产队开荒时,年轻的他住这里开荒一年多,每逢收割稻谷,全村老老少少挑谷爬山回家,那真叫一个苦!吴先生至今不堪回首那黄连山人的苦,吴老特意带我们去看了这条从坪上翻越黄连山的小路。
村边的红豆杉(质材坚硬)。坪上村这里是个风口,四季风大,夏天很凉,冬天很冷,是天然避暑胜地。村里老人热情介绍说。
途经西溪与三溪交界路段,另有收获,发现一个原生态景观地——七里坑古驿道原生态风景区(宝石至上甘)。夏天,这里等你而来……(文/金融爬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