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胡说 | 杀出高考大省后,一位普通男大学生的本科四年(2021年最新版)
独立思考,终身学习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一
你姓李,人称小李。现在是2018年,经过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你考上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
说是寒窗苦读,确实很苦。你来自著名的高考大省、内卷高地。你上小学时,本市一中还是本地人心中的璀璨明珠。等到初中,越来越多的本市优秀生源外流,去了隔壁市那几所著名的“高考工厂”。
有人说,那里是奋斗者的天堂,是寒门学子翻身改命的圣地。有人说,那里是竞争残酷的未成年人监狱,天天有考试,次次有排名,有做不完的题,还有极端变态的纪律。隔壁比你大三岁的小王哥,当初就在那边上了三个月,实在受不了,选择转学回本市继续读高中。
三年前,中考成绩揭晓后,爸妈在发愁,到底应该去哪里上高中。去隔壁市,确实更出成绩,但去不了最好的那所,除非花一大笔钱;留在本地,省钱方便又熟悉,就是听说市一中管理相对宽松,近几年的高考成绩略显颓势。
犹豫间,小王哥来串门,讲了讲他的看法。除了吃饭跑步得胃病,和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外,小王哥还语重心长地说:你中考成绩不算特别拔尖,去隔壁市会很有压力,还可能会被pua。什么叫pua?就是会被嘲讽和歧视,只要你成绩不好,又没在老师面前摆出“刻苦学习”的姿态,那么,你连呼吸可能都是错的。
思前想后,你告诉爸妈,还是在本市一中读吧。说真的,只要有高考,只要想上好大学,在哪里读都不轻松。入学后你发现,本市一中管理并不宽松,正在“隔壁化”。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经常强调,要奋发图强,振兴家乡教育,战胜隔壁。
苦熬三年,高考之后,你终于解放了。报志愿的时候,热心的小王哥告诉你,专业第一,专业优先于学校。你是理科生,最热门最有前途的专业,自然是计算机。
听说,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本科毕业就能月入过万,优秀的学长学姐进大厂工作,一年税前三十万起步呢。
为了确保读计算机专业,你放弃了上211的机会。在2018年的秋天,你,小李,进入坐落于隔壁省省会的210.5大学。
二
“210.5大学”这个词,是你在入学班会上,听辅导员说的。辅导员说,其实咱们学校的综合实力很强,完全不虚于很多所谓的211名校,什么石海子大学、贝州大学、大车河事大学。你所在的计算机专业更强,就业率位居全校第一。
三天后,在新生入学大会上,你发现你的母校竟然如此辉煌和精彩。校学生会主席致辞时,你才知道,这所210.5大学,历史上竟然出过这么多教授、高官和企业家,现在正承接着本省许多重要实验和研究项目。
大会最后,校长坦陈,虽然我们现在还不是“双一流院校”,但我们正在整合学科实力,先争取让老牌专业入选“双一流学科”,再整体冲进“双一流院校”。校长幽默地说,作为王牌双非的学生,希望大家本科期间认真学习,进入名校读研读博,再回母校任教。
不愧是所谓的王牌双非,这所学校的学风真不错。2018年的秋冬,大一同学们都乖乖地上晚自习。尽管你自己心里清楚,你之所以肯老老实实在教室上晚自习,多半是因为不想被那个看起来凶巴巴的辅导员骂。
大一上,其实过得太快了。开完大会中会小会后,你还加入了学生会,参加了几个社团,交了一小笔会费,认识不少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你跟同宿舍的哥们混熟了。一到周末,该撸串撸串,该喝酒喝酒,聊起天来总有说不完的话。班上的妹子不多,但有一个妹子很对脾气,隔三差五约你一起打游戏。于是,你开始和室友一起打LOL,有空的时候陪妹子打打王者荣耀。
钱花得有点快,父母给的生活费不太够花,你决定自己当家教,一小时100。2018年的冬天,特朗普在美帝反复咆哮时,你拿自己挣来的钱,给有点寒腿的母亲买了一件澳洲羊毛护膝。这可把你妈妈高兴坏了,一周之内,炫耀遍了整个家属院。
第二则好消息是,大一上,你的成绩还不错。考前,有学生会里的学长学姐指点,你拿到了往年试卷,认真刷了刷,蒙中了很多原题。加上,你来自高考大省的底子还在,你大一上的每门课都过了80分。更令你一生难忘的是,在期末成绩出来的第二天,那个跟你偶尔一起吃饭的女生终于答应跟你在一起了(还悄悄地夺走了你的初吻)。
有钱,有闲,有兄弟,有对象,有游戏,这是你心中天堂般完美的大一生活。
二
到了大一下,同宿舍哥们之间更加亲密,六个汉子几乎不分彼此。你年纪最大,大家推你为老大。平时作业,你们开始互相参考。日常签到,你们开始替人签到答到。
你终于混熟了周边,融进大学环境。你学会了打探消息,知道哪门课给分最好,哪个老师要求最严(“破事最多”)。选完课,你发现,“考研考公季”结束后,学校自习室重新空荡荡。辅导员不再天天督促大家学习,只是偶尔查查寝,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发通知。
你心想,在哪里学不一样呢?为啥非要背着书和笔记本电脑,跑到自习室学习呢?
对了,班主任还说,谁想入党,可以来参加院党校的学习。你心想,你一个学计算机的,未来的出路是进大厂当码农,为啥要入党呢?不是那些不好找工作的文科生,才想入党,以方便考公务员吗?
大一下,你和你可爱的女朋友,经常腻歪在一起,周末经常出去玩(当然也花光了你当家教攒下来的最后一笔钱)。当然,你们也经常约图书馆,一起上自习。比如,五月底开始,你的女朋友拉着你,泡了十来天图书馆,准备英语四级考试。
学习时,你忍不住看看b站上动漫,刷刷微博,或者忙里偷闲打打游戏。但是,你终究还是做了几套真题,听了几天bbc。于是,你的四级拿了520分左右,这个分数在学校里虽然不算很高,但也相当不错了。要知道,宿舍六个人,还有两个人没过线呢。
到了期末,你发现,出现了一种新的考试形式,叫大作业。你拿到要求,发现你不太会,于是求助于学长学姐。经常一起喝酒的学长说:没必要自己亲自写代码,你去那个GitHub上搜一搜,稍微改一改交上去,能运行即可,老师是不会查重代码的。
进入GitHub,你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大作业对你来说不再复杂。后来,你教会了室友,如何使用“Ctrl C”和“Ctrl V”写代码,室友们对你很佩服,说你小子脑筋挺灵活,一点也不像高考大省出来的小镇做题家。
至于那些“XX原理”“XX结构”“XX概论”“XX导论”,老实说,你没学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只要考前刷刷往年真题,拿80分上下还是没问题的。
当然,本学期也有遗憾,比如你的高数。数学分析没学懂,绞尽脑汁刚及格,老师给你们往上调了调分。高等代数还好,你们宿舍的同学团结协作,有惊无险地都考上了80。
三
到了大二,你终于成为了师兄师姐!开学后,你开始忙着你的社团和学生会,因为你“升官”了,当上了部长。
有时,你不得不翘课办点事情,毕竟经常总有活儿,需要打印填表交材料。你并不慌张,觉得这没啥,我已经摸透了大学学习的技巧。
你心想,大学学习为了啥,不就是为了期末拿高分吗?提前选好水课,平时有宿舍哥们代你答到,考前有老师给划范围划重点,还有学长学姐给的往年真题,再用上神奇的Ctrl C/V大法,挂科是不可能的。
再说了自学代码多无聊,平时和哥们一起打牌打麻将打游戏,周末陪女朋友逛街吃饭看电影,这小日子多爽啊!大二上,也就这么迷迷糊糊过去了。
没想到,一场疫情突如其来。你的大二下,一直在上网课。网课教学的效果着实一般,老师讲得也不吸引人。于是,你一边看笔记本电脑上老师的秃头,一边看手机上热闹的群聊。
不过,考试不难。一方面,试题不难,老师们体谅学生,题简单。另一方面,线上考试,钉钉监考,你懂的
大三再见面时,大家都习惯上戴口罩,出门就晒健康码。由于你人缘不错,辅导员力荐,你当上了院学生会主席,在学校里也算是个人物。
其实,你心里明白。你的成绩还行,但保研肯定不可能,双非学校保研率太低。考研太难,你又不想本科毕业就工作,就看上了“支教保研”和“学工保研”这两条路。按照惯例,院学生会主席有机会走这两条捷径。
没想到,疫情之下,2020年成为史上空前的最难就业年。身为院学生会主席的你,也了解到了更多的内幕。原来,你这所号称是210.5大学的双非院校,就业率水分不小。贵专业本科毕业直接工作的,能找到像模像样的工作的真不多,要么去不知名的小公司996,要么去大厂外包,干测试。
当然,数据上,就业是肯定没问题的。毕竟,到了毕业前夕,辅导员会各种威逼利诱,让你上传就业材料,真假不论。
到了大三下,根据学长学姐们的指点,你该找实习了,你的生活不再像前两年一样无忧无虑了。
这时,你才发现,你这所210.5大学所在的省会城市,竟然找不到好的实习机会。看着你当年考去北京的同学,几乎人手一个大厂实习,学商科的同学已经完全看不上四大实习。
此时,你心里又是嫉妒,又是羡慕。高考大省的内卷魂在熊熊燃烧,你下了狠心,要走出双非,考进北京的双一流大学。“支教保研”和“学工保研”只能保本校,在你眼里已经毫无价值,完全是浪费时间。
投了一轮简历,只有几个不知名小公司的实习offer。你心想,老子是要考研的人,读研的时候实习机会有的是,现在着急干嘛?去一般的单位实习,还不如不去呢!于是乎,你随便开了一张实习证明,算是交代了培养方案里规定的实习学分。
不实习了,那就好好考研吧!你心想着,看着网上的经验帖,那么多本二的学生都考上了211甚至985的计算机专业,老子好歹也是高考大省出来的高材生,王牌双非科班出身,问题不大吧?
大三下的你,你先是花一个月看考研经验帖,又花了一个月买考研资料,最后花了一个月吃吃喝喝陪女朋友,跟周围的人说,自己下半年要闭关考研了。父母很支持你,给你打了更多的生活费,逢人就说“我儿要考北京的研究生”。
四
时光飞逝,转眼间,你来到了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曾经风光一时的你,成为了一名考研狗。
考过研的都知道,对于考研来说,暑假两个月至关重要。你看了经验帖,上面很多都说要好好看教材,认真听网课,扎扎实实过一遍真题。
你从高考大省走出来,自然知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于是乎,你开始有了几分高三时代的刻苦,开始一页一页地学习。
你有些焦虑。你其实并没有学懂高数,只是当时学会了做“学校题库”中的样板题。你大二大三逃掉了太多的专业课,合作完成了太多的大作业。更要命的是英语,本以为自己好歹过了六级,考研英语对自己不算很难吧,结果做英语阅读的时候,经常只能读懂文章中的几句话……
大四开学后,所有人都忙了起来。你压力很大,想给别人诉苦减压。结果,没人搭理你。更可怕的是,你发现你的专业课过了一遍又一遍,但还是有很多细节问题不理解。你的英语也没啥太大起色,政治更是没空看。你心想,都是理科生,考研政治拉不开差距吧?考前背背肖秀荣的四套卷得了。
幸运的是,分数出来后,你擦线进了复试,因为教育部又下令扩招研究生。你很开心,毕竟宿舍六个人有四个人考研,只有俩人过了初试。你的女朋友比你厉害,专业课你俩差不多,但是她政治和英语比你好很多。
你有些小庆幸,因为你感觉,自己的口才在同龄人中还算不错,应付复试应该没问题。
线上复试中,老师问你来自哪所学校。你很清楚地看到,当你报出了自己的本科学校时,对面五个老师,脸上表情毫无波动。
老师们接着提问,问了你几个专业课问题,你吭哧吭哧算是答了点。问到你有什么科研经历,你有点懵了,因为你没做过科研,没跟导师做过项目,你那时候在忙着学生会和谈恋爱。问到你去哪儿实习过,你更是胆战心惊,因为你简历的实习经历,根本就是假的。
最后,你落榜了。你的女朋友考上了。发榜的那一刻你就知道,你们俩肯定要分手了。
分手后,你灰溜溜地回到学校,一宿舍哥们聚在一起,吃起了四年间气氛最沉重的火锅。酒过三巡,舍友们纷纷劝你,老二说你可以再考一年,老三说你可以先就业再说,老四说你可以去考公务员,老五说不如延毕一年,老六说不如出国镀金……
一找工作才知道,自己一没过硬学历,二没像样实习,三没学好专业课,四没扎扎实实写过几万行代码。
没有硬实力的你,在竞争激烈的2022年春天,颗粒无收。
面试官还嘲讽道,你也算科班出身?还学生会主席呢,还不如我手下从编程教育机构出来的大专生。不过你的口才不错,可以去试试当产品经理,他们不看重技术。
再一投,才知道,产品经理岗位的竞争之激烈,数倍于程序员。这年头,人人都敢说自己是产品经理,水货多得很。
迷茫中,你心想,要不出国镀金一下?你听人介绍,加了一个姓胡的,据说他懂不少。新加了人,你习惯性点开这个胡某某的朋友圈,你发现了这篇《一位普通男大学生的本科四年》,花了八分钟看完,已经泪流满面。
他有错吗?他错在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