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中风瘫痪,被一张方子逆转了!养血化痰,力挽狂澜,请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跟你聊聊中风瘫痪吧。

闲言少叙,我们还是拿真实的案例说话。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年纪是72岁,医案记载姓王。

这个人,平时身体就比较胖,多痰。虽然说谈不上多健康,但至少也没有大毛病。

说这话,是1965年的事儿了。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72岁能有这个状态,已经不错了。

但是,令人忧心的事儿,终究还是来了。

有一天,这个人走着走着,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就摔了一跤。

这一跤摔得很严重。她半天没起来。

在别人搀扶下起身以后,她忽然发现,自己肢体麻木,左侧的胳膊抬不起来,左腿无力,走起路来蹒跚。

再后来,由于行动不便,她就干脆卧床了。

摔了一跤,就瘫痪在床,这让患者十分懊恼,但又无可奈何。

怎么办?遍求名医。后来,就找到了在当时比较有名望的吴少怀老前辈。

吴少怀,1895年生人,1970年去世,曾经是“济南四大名医”之一。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细缓弱,舌苔淡黄而润。观察患者,发现她时刻喉中有痰,白黏而不爽,言语精神较好,血压也不高。

当时,吴师就说了,这是中风,但并不算严重,中医完全有可能逆转。

于是,看他老人家书方一首:

生地9克,当归9克,炒白芍9克,川芎3克,半夏9克,橘红4.5克,天麻3克,白术6克,茯苓9克,桑枝9克,竹沥(冲入)15克,姜汁5滴。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4剂药以后,头晕大大减轻,喉咙里的痰也减少了,左侧胳膊抬举的幅度有所恢复。但是,腰脊依然酸沉,左下肢还是无力,走路十分吃力。

这时候,原方加入牛膝和狗脊各9克,

就这样,整个方子患者服用了20多剂,生活基本恢复正常,起居可以自理。

这张小医案,是吴少怀老师早年的验案之一。你要是感兴趣,可以去翻看吴师的相关著作来查找。

这是我看到过的,中医成功逆转中风的典型案例之一。

我们要想理解这其中的要义,首先得从患者的舌脉说起。

看见没有?这个患者脉象沉细而缓弱。舌淡。这说明什么?是不是说明气血不足啊?

气血不足,脉道鼓舞乏力,所以才这样的。

作为一个72岁的老人来说,气血亏虚,是很正常的事情。

接下来,你再看,这个人平时体胖、多痰。哪怕是病倒了以后,喉咙里也是多痰。再加上她苔润。这说明什么?是不是说明,她本是痰湿壅滞之体啊?

现在,这个患者的基本面貌,已经清晰了:气血不足为本,痰湿阻滞为标。在这个基础上,她又不慎摔了一跤,这就导致经脉为之损伤,气血更为不畅。气血不畅,痰湿得以凝滞脉络,于是半身无力,肢体几近瘫痪。

这个时候怎么办?第一,要养血活血。第二,要改善痰湿阻滞的局面。

好,现在我们看看当时吴少怀前辈开的方子——

生地9克,当归9克,炒白芍9克,川芎3克,半夏9克,橘红4.5克,天麻3克,白术6克,茯苓9克,桑枝9克,竹沥(冲入)15克,姜汁5滴。

生地、当归、白芍、川芎,这四味药是四物汤的配伍,可以用来养血、活血。

其他的,我们可以看到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影子。其中,半夏和橘红,可以化痰。白术和茯苓,一个健脾燥湿,一个健脾利湿。既能通过健脾,来辅助四物汤养气血,还能通过燥湿利水之能,来化解痰湿。天麻一味,祛风通经络,可以治疗手足麻木,肢体不遂。桑枝,通经活络,善走四肢。竹沥,可以清痰而开窍。

到后来,由于患者左腿和腰脊恢复不明显,所以加入牛膝和狗脊来强腰膝。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您可以好好体会一下。

说白了,这就是中医用养血和治痰的办法,来逆转老年中风的案例,是很有典型意义的。

其实,医案中这类老年患者,是比较多见的。人老了,先后天之本不足,气血亏虚,这是正常现象。同时,随着脾肺肾三脏的衰弱,老年人津液代谢失常,痰湿之邪也就逐渐聚积。这个时候,患者就容易中风、肢体不利。诱发因素,如上文所述,可以是摔跤,也可以是受寒等等。总而言之,有个风吹草动,就容易出毛病。

这多样的人,我认为,以养血和治痰之法应对,是比较科学的。上文吴师的配伍,称得上是比较好的用药方案。专业的读者朋友,你应该认真借鉴一下。非专业的读者朋友,我们也该留意。日后有机会 ,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注意啊,中风这个事儿,中医的治法很多。四物汤和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合,绝不是万能的。患者一定是在具备气血不足、痰浊阻滞两重症候特点的情况下,才能考虑应用。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