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石成趣
一、极反而正
顽石之美,贵在其“丑”,丑极而反妍,赏石之丑,颇合道家正极若反的意思。
郑板桥在一幅《竹石图》提拔中说:
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皱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中来。彼米元章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丑劣中有至好也。东颇胸次,造化之炉冶乎!燮画此石,丑而雄,丑而秀。
郑夔论米芾立古典赏石之标准为皱、瘦、漏、透而不知石丑之好,独褒东坡“石文而丑”实冤枉了元章。其《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就载有“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而拜之,乎之为兄。”这就是著名的米芾拜石的故事。故所言“瘦、皱、漏、透”的前提即是“丑”,或言四者为赏石之“丑”的具象表现。
那么“瘦、皱、漏、透”为何?“皱瘦”表现为石枯槁褶皱表现出一种非岁月不能致之的沧桑感,和高洁独立,瘦硬不屈的文人气;“漏透”表现为一种实与虚的趣味,一种空灵感。《素园石谱》言“石之妙,全在玲珑透漏。”漏为石上下通,透为石前后通,石虚者通,通则玲珑清隽,好比于实中见得一点空明,刹那豁然开朗。
石丑非丑,石丑而妍,妍之极也。正言若反,极反而正。
二、守拙如愚
石最忌斧雕凿琢,人为天然。是欲自然而自然之味失矣。
又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顽石千年守静,蔼然如仁者。能千古不易,看沧海桑田,白云苍狗而如如然。终于脱得世间锋芒味,修得一身拙骨。老子云:“大成若缺,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智若愚。”拙与愚正是石之巧极智极。
三、无用之用
庄子云散木因无用而得全,石亦以无用得全其身。郑板桥所云言石无用尤高妙:“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石头记》红楼梦亦为一无用之石“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故事。有用而亡其身,无用而全其志。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四、石蒲成林
“幽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闲情偶寄》
江南风光,旧时园林甚多,多文人冶园。文人志素,多有隐意。不能隐于山水之间,则期与木石居,人为自然,遂夺天工之巧而致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法造化也。
然如今家居愈小,焉以得园以磊石,不若一石或植以山野草蕨,或立以虬曲怪木于盆盎之间,如陆游《盆痴》诗“雨送疏疏响,风吹细细纹。犹稀绿萍点,已映小鱼群。傍有一拳石,又生肤寸云。我来闲照影,一笑整纶巾”意境,自然得趣。是以一石为山,蒲草为林,活脱翳然山水矣。人处斯室,如坐山中。度得一日似两日,闲闲如小年。
五、案上云烟
古案炉香,傍石玲珑,其香袅袅出入窍中,若石根生云,瓶花清供,香茗一杯,闲书入目,其趣何穷?遂《看山阁闲笔》云:“石为元章之友,曾具袍笏下拜,最是高洁贤贞之品,几案间不可无也。”
六、君子如艮
君子如艮,立志不移。虚心静气,神思无已,若石之漏透玲珑邪?瘦硬高洁,老练和中,若石之瘦硬邪?不以“巧”而见于富贵,不以“拙”而避乎寒庐,犹石之清正邪?淡薄自处,寡欲守拙,石之德也。
七、破而后立
赏石之美,于常中寻得无常。古人之见既已高妙矣,今人可继而蹈之,是古人之功。然水无常势,尽食古犹食古不化,岂能有所创见?“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今人赏石须有破立,还犹今人继往开来,为后人留得肩膀立得,探得更高处去。
| 文:茶艺师 张文君 |
| 图:龙龙家 海川毅 逸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