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护士被外籍人咬了,为什么邓主任"火了"?

听说喜欢读书喜欢思考的人,都关注了这个号

杂谈与时评

01
广州第八医院的一名护士,在护理病人时被一个确诊非冠的外籍人打了、咬了,引起公众舆论愤怒与谴责,相信大家都是理解的。
毕竟最近外籍洋人感觉自己在中国有"特权",耍豪橫的事情在南京,在青岛等地发生了不少,已经引起了公愤。这次外籍洋人不但耍横,还动手动嘴打人,咬人,人们能不愤怒谴责吗?
出人意料的是,时间不久,公众舆论风向却忽然转头,把矛头对准了了广州八院的邓主任,于是广州八院的邓主任,这次真的火了。

公众舆论为什么转向?邓主任为什么火了?


具体事件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咱们就没有不要再多说,先看看视屏:
▲邓主任回应外籍新冠患者咬伤护士:很自责 没因发朋友圈骂人。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这位邓主任是否有没有骂人不能确定,但她威胁医护不要把事件发朋友圈,不想把事情闹大是一定的。而人们最反感的,就是这种因为肇事者是外国人,于是千方百计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领导作风。

因为人们都清楚,外籍洋人为什么感觉在中国似乎有“特权”?,敢在中国地盘上耍豪橫,正是因为我们国家,像邓主任这样的媚外,恐外的人尤其是领导太多了。

自己科室的护士,被一个非冠确诊的外籍洋人打了,咬了,做为科室领导的邓主任,不是在第一时间安慰保护自己的护士,却唯恐打人事件外传,捂着盖着的目的是什么?她在害怕什么?

邓主任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遇到类似的事情,以前大部分单位领导,都是这样做的。

他们总是怕把事情闹大了,牵涉到单位,甚至丢乌纱帽,因为他们内心里有这样一条宗旨:外事无小事,一定要谨慎。
对洋人唯唯诺诺,怕惹洋人,怕出事,造成目前很过国人有这种思维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我以为他们这些人骨子里的媚外情结只是一个客观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怕惹上事情,怕丢了乌纱帽,伺候好外国人,千万不要惹外国人,这已经成了这些人发的一种惯性思维。
02:
对那些在中国的外籍洋人,我并不反对多少的对他们好点。毕竟我们中国人有好客的优良美德,外籍洋人远离自己的国家,我们从生活上,多少的对他们有点照顾,也是应该的。尤其是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那个时候在我们国家的外国人较少,且大部分属于有技术的精英阶层,给他们点照顾优惠,无可厚非。
但是,正是因为我们在改革开放后不久,对外籍来华人员的特殊的政策,国人总是对他们有高看一眼的想法,导致了很多外籍来华人员感觉自己在中国是有“特权”的,甚至是敢耍横的,于是就把他们惯坏了。
我们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国人的做法,但这种做法,早已经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这就像很少见过狗熊猴子的人,当见到狗熊猴子的时候,都会很喜欢,都抢着与狗熊猴子合影是一个道理的。但当这些狗熊猴子感觉自己成了精,比人都牛的时候,或者这些狗熊猴子泛滥,质量越来越差的时候,人们还会喜欢这些狗熊猴子吗?
这也像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无论到那里,都会受人尊敬,高看一眼有点类似。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基本是百里挑一,素质道德水平都不错。但当大学生每年几百万的毕业,素质普遍降低以后,还会有多少人再去高看大学生一眼呢。
改革开放都快五十年了,在中国的外籍洋人已经上千万了,他们已经不是来帮助我们的那一批精英了。他们也是来挣钱的,他们的素质道德也越来越差,难道我们还一直把他们当大爷,给他们“特权”,继续惯着他们?
03
像邓主任那样的领导,我考虑他们这种对待外国人宁事息人的做法,是因为心里还有一种概念,那就是所谓的“外事无小事,遇事多请示”

“外事无小事,遇事多请示”这句话,据说是周恩来的一种外交政策。但任何事情是发展的。首先,当前我们国家的现状与五六十年前相比,可以说已经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再把“外事无小事,遇事多请示”外交策略当成一成不变的定律,是不合时宜的。
最主要的是,周总理所说的“外事无小事,遇事多请示”,是指在外交层面上的规矩,是处于政治层面上的。当今,在我们国家打工的外籍洋人都上千万了,难道他们遇到事情,还算外事吗?大部分都是经济纠纷或者民间纠纷,那里来的外事?
但还有很多国人,仍然把这句“外事无小事,遇事多请示”当做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至理名言,岂不是在扯淡?
04
任何事情,都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看问题。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对待外籍洋人,也要跟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学习。
我们在美国、英国人、法国,日本的华侨,他们有“特权”吗?他们敢耍横吗?他们敢不遵守当地的法律吗?
在中国,我们才是主人,外籍洋人只是客人,我们可以尊敬他们,但规矩应该是我们来定,他们要想在我们国家混,就要守我们国家规矩,而不是自以为有“特权”,在我们的土地上耍横。
但为什么这么多的外籍洋人,总以为在我们国家有“特权”,敢耍横呢?这种现象,不需要改变吗?

相关链接:从给外国人“帮狗找旅馆”,浅谈媚骨产生的根源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杂谈与时评

喜欢文章轻压二维码关注杂谈与时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