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例话(39)对联中的同旁与集句
朱英贵
(本文刊载于《晚霞》杂志2020年第3期)
《荀子·劝学篇》有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联创作中的同旁手法与集句手法,都是假借外在的有利条件来制作巧联与趣联,“同旁”是借助汉字形体的偏旁便利,而“集句”则是借助前人精彩文句的深厚底蕴。
一、对联中的“同旁”
同旁,指的是汉字字形中相同的偏旁。如果创作对联时将偏旁相同的字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联则谓之“同旁”。同旁这种修辞技巧大致有如下四种情形:
1、上下联均为同一偏旁字的,可称为“全同”。例如:
(1)“辶”全同联:
送迎远近通达道,
进退速迟逝逍遥。
(2)“宀”全同联:
守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客官寓安宅,富室宽宏。
(3)“氵”全同联:
湛江港清波滚滚,
渤海湾浊浪滔滔。
(4)“艹”全同联:
荷花茎藕蓬莲苔,
芙蓉芍药蕊芬芳。
2、上下联各用一种偏旁的,有人称之为“横同”。例如:
(5)上“氵”下“口”横同联:
泪滴湘江流满海,
嗟叹嚎啕哽咽喉。
(6)上“马”下“木”横同联:
驱驰驾驶骜马骤
植檀栽桂森木荣
(7)上“宀”下“人”(亻)横同联:
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8)上“宀”下“忄”横同联:
寂寞寒窗空守寡;
惆怅忧怀怕忆情。
上面例(7)与例(8)是同一出句的两副不同的古今对,据说是一大家闺秀,及笄之年向求婚者悬一副联。声言谁若对上此联,便许婚出嫁。当时无人应对,后来此女也“寂寞”而死。下联为近人所对,例(7)侧重于美貌孤独之意,例(8)侧重于惆怅忧怀之情。虽然对句有些平仄欠妥,但作为横同的同旁巧对,还是难能可贵的。
3、上下联相对应的字为相同偏旁的,有人称之为“竖同”。例如:
(9)五行偏旁竖同联: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据传这副对联是鸦片战争时期题于广东虎门,上联写出了虎门的自然景色,下联写出了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打击入侵者的气势,上下对应的字偏旁相同,此所谓“竖同”。上下联的第一字同用“火”旁,第二字同用“金”旁,第三字同用“水”( 氵)旁,第四字同用“土”旁,第五字同用“木”旁,其偏旁分别为“火金水土木”五行俱全。现代有人觉得上联文静,下联威武,上下联的风格有所差异,于是又应对了一个意境风格跟上联相同的下联如下:
(10)五行偏旁错综联:
烟锁池塘柳,
茶烹鑿壁泉。
此联意境风格倒是上下一致了,然而上下对应的字偏旁却有所错乱(未能严格“竖同”),下联未依照上联的“火金水土木”的顺序来对,但毕竟是“木火金土水”五行俱全,“烹”字的“灬”当为“火”,“鑿”为“凿”的繁体字,其内含有“金”,因此也还应算是同旁对。
4、上下联中只有部分字为相同或近似偏旁的,这种可称之为“半同”。例如:
(11)上“王”下“鬼”半同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据传这是清朝政府跟八国联军议和时的现场联对:一个略通中文的外国人想借机侮辱一下号称汉字绝活的中国人的对联工夫,便傲慢地出了“琴瑟琵琶”这个上联。清政府代表中有人忍无可忍,便对以“魑魅魍魉”这个下联,给以有力回击。上下联都利用了同旁技巧:“琴瑟琵琶”四字的上部共有八个“王”字,故云“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字的左侧共有四个“鬼”字,故云“四小鬼鬼鬼犯边”。
对联中的同旁技巧千姿百态,这类对联的难点和妙处在于字词组合得自然合理,如若生硬牵强那就索然无味了。
二、对联中的“集句”
其实,对联的创作手法,要么是自撰,要么借用。自撰的此前已经多所论及,这里专门来谈谈运用借用手法的“集句”,所谓“集句”也就是收集借用的意思,它使用摘取古今文句的手段来制作对联,并且要按照对联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来组成联语。集句联既要保留原文词句,又要上下联浑然天成别出新意,这样做可使人们自然地联想到所集的原作,无形中为人们提供了联想体味的艺术空间。
集句虽然表面上是在借用别人的现成语句,但是上下联要组合巧妙,联意贯通,因此应该说也是一种再创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是很难集成一副意蕴深厚的联语的。常见的集句联可分为集韵文(诗词曲赋)句的和集散文句的两类。下面分别加以例说:
1、集韵文(诗词曲赋)句的集句联
(1)清代严保庸题镇江焦山夕阳楼联:
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
上联引自唐代李商隐诗《乐游原》,下联引自宋代苏轼词《水调歌头》。
(2)清代张应昌集句联:
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
上联引自唐代杜甫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下联引自唐代李白诗《望鹦鹉洲怀祢衡》。
(3)南京莫愁湖联:
水如碧玉山如黛;人想衣裳花想容。
上联引自明代薛蕙词《江南曲》,下联引源自唐代李白词《清平调》。
(4)山西文水县武则天庙联:
六宫粉黛无颜色;万国衣冠拜冕旒。
上联引自唐代白居易诗《长恨歌》,下联引自唐代王维诗《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5)梁章钜题苏州沧浪亭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上联引自宋代欧阳修诗《沧浪亭》,下联引自宋代苏舜钦诗《过苏州》。
(6)杭州西湖之滨楼外楼酒家对联:
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上联引自宋代姜夔词《翠楼吟》,下联引自宋代柳永词《望海潮》。
(7)梁启超赠胡适联:
蝴蝶儿,晚春时,又是一般闲暇;
梧桐树,三更雨,不知多少秋声。
上联前六字引自五代张泌词《蝴蝶儿》,后六字引自宋代辛弃疾词《丑奴儿》;下联前六字引自唐代温庭筠词《更漏子》,后六字引自宋代张炎词《清平乐》。
(8)集戏曲唱词的月下老人祠联: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为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上联引自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下联引自元末明初高则诚《琵琶记》。
(9)鲁迅集屈原《离骚》句联:
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
上下联都引自《离骚》,上联的含义是,太阳不要离崦嵫山太近,希望时间流逝得慢一点,以便做更多的事情;下联的意蕴是,恐怕“鹈鴂”过早地啼叫,因为鹈鴂叫时天气将转冷,惟恐岁月易逝,要做的工作不能完成。
2、集散文句的集句联
集散文句的集句联,是指集古典文学古籍中的名句而成的对联,例如:
(10)扬州平山堂联:
含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上联引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醉翁亭记》,下联引自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和苏轼《放鹤亭记》。
(11)集四书文句联: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上联引自《中庸》,下联引自《孟子》,出句和对句各以三个结构相似的短句形成句中对,既有排比气势又能浑然天成。
(12)集《史记》、《说苑》文句联: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上联引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意谓脱下他自己的衣服给我穿,让出他自己的食物给我吃;下联引自刘向《说苑·贵德》,意谓春天的风吹拂我们,夏天的雨滋润我们。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集句联一定要上下联来源不同或者引自同一篇诗文的不同位置,如果是将同一篇诗文紧挨着的两句引过来,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或者“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那就不叫集句联,而成了摘句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