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见士兵射击位置不当,急忙过去纠正,话音刚落头部连中两弹
1916年初,中国西南大地爆发了一场战争——护国战争。
参加这场战争的两位青年军官——朱德和刘伯承,虽然他们素不相识,却在向同一敌人——衰世凯的北洋军进行战斗。
话说先一年的冬天,从北洋军阀统治着的北京城突然传来一个使人震惊的消息:袁世凯要当皇帝了!
开头,很多人都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不会吧。满清皇帝不是刚刚被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推翻么?怎么又有人要当皇帝呢?”可是当这个消息被一再证实,并且进一步得知“中华帝国”皇帝的“登基大典”将在1916年的元旦举行时,人民被激怒了。中华大地到处掀起了反对帝制的狂飙,“打倒袁世凯”的吼声响彻了大江南北。
最先发出这个正义吼声的,是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1915年12月25日,坚决拥护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蔡锷、唐继尧、李烈钧、任可澄等在昆明联名通电全国,宣布反对帝制,抓护共和,云南独立,并宣布成立护国军,发表了激昂慷慨的讨袁檄文,出师讨袁。
云南起义的大旗,染红了半边天。北京城里的袁世凯睡不着觉了。他亲自主持了征服云南护国军的作战会议,怒气冲冲地叫嚷,“云南不过是一隅之地,能有多少叛军?限六个月之内,必须全部荡平!”1916年元旦刚过,衰世凯的忠实走狗曹锟、张敬尧,分别担任“征滇军”总司令,前敌总指挥,率领十万之众的征滇军气势汹汹地向云南扑来了。与此同时,讨袁护国军在蔡愕总指挥的率领下,也由昆明登程北上四川。
年仅30岁的第一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长朱德,像游龙般地穿行在士兵们的行列里。由于朱支队长一向和蔼可亲,爱兵如子,因此即便在行军途中,士兵们也愿意走在他的周围。
说来也是冤家路窄,一个北上,一个南下,到2月上旬,护国军在四川南部的纳溪、泸州一带,和征滇军相遇了。
纳溪是川南的重镇,与泸州隔江相望。征滇军的阵地,就设在纳溪城南的朱坪山、棉花坡、朝阳观一带的高地上。由于征滇军在这里有相当坚固的设防,再加上武器精良,护国军连攻了几次都未能奏效。
初战能否取胜,对部队的士气影响极大。这是所有的军事指挥员都懂得的。这一天,护国军第一军总指挥蔡锷亲临纳溪前线,指名要第六支队长朱德陪同他去视察阵地。蔡锷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坚信朱德是个难得的英才,关键的时刻,他是准备要这个英才挑大梁的。
蔡锷的望远镜里出现了朱坪山和朝阳观。这两个山头都有征滇军的重兵把守。蔡锷默默地观察了许久,而后指着一个制高点对朱德说:“必须想办法把那个制高点拿下来。你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面对自己最尊敬的长官,朱德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保证,明天早晨,我将在那个制高点上向您报告胜利的消息!”
这天夜里,天下着绵绵的小雨,夹带着零星雪花,四处黑得出奇。一支80多人组成的敢死队,在朱支队长的率领下悄悄地出发了。尖利的西北风呼啸着,洒满雨雪的山坡像玻璃似的溜滑。朱德精神抖擞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时而飞步快跑,时而匍匐前进,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队伍带到离征滇军的工事只有三四十公尺的地方潜伏下来。
然而此时此刻,在征滇军的工事里却并不宁静。几天来护国军连攻未克,使征滇军的士兵越发骄傲起来。偌大的一块阵地竞连个哨兵都不放。士兵们在工事里,有的在猜拳行令,有的则在同抓来的妇女们纠缠……
渐渐地,工事里终于安静下来了。深重的哭声代替了狂荡的笑声。朱德看了一下表,时针正指着三点。他忽然从地上站起来,高喊了一声“打”!一排手榴弹顿时在山头的工事周围开了花。敢死队员们拿着短枪和匕首,雄狮般地扑了上去,一边冲,一边喊着:“杀啊!”“杀啊!”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把昏睡中的征滇军士兵吓坏了。他们来不及穿衣服,更来不及找枪,一个个象打散了的兔子在阵地上来回乱窜。敢死队员掏出匕首,对准征滇军士兵的胸脯、肚子,一刺一个穿心透。一股股污血溅了队员们满脸纹身,赤条条的尸体把交通壕都填满了。
这是一次成功的奇袭,也是一次痛快淋漓的白刃战。敢死队员们在全部歼灭了山头上的敌人之后,立即在山头点燃起一堆熊熊的大火。
大火向蔡总指挥报告:久攻来克的制高点终于拿下来了!一直伫立在指挥所阵地上的蔡锷,这时才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了下来。他兴奋地对身边的总参谋长罗佩金说:“朱德——我们护国军的骄傲啊!他应该得到最高的奖赏!”
拿下了制高点,使整个棉花坡战场发生了重大转机。征镇军虽然还占据着朝阳观、兰田坝等阵地,但它们却处在护国军的枪口之下。张敬尧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便命令征滇军拼命地进行反扑。于是,一场持久而残酷的阵地争夺战又在这一带展开了。
早晨,太阳从苍翠的森林里探出头来,把整个棉花坡照得一片通明。朱德怀着胜利的喜悦,巡视在这血迹斑斑的阵地上。作为一个指挥员,他为他战术的成功和队员们的机智骁勇而感到无比欣慰,但同时他也预见到征滇军是决不会就此罢休的,一场更激烈的攻防战说不定很快就会来临。于是他督促士兵们赶快吃饭,而后抓紧时间加固工事,并把征滇军丢弃的枪支弹药统统收集起来,准备应付下一次恶战。
果然不出所料,征滇军的反扑开始了。他们先用的猛烈的炮火向山头的阵地前沿轰击。二十分钟之后,步兵就开始了冲锋。朱德沉着地告诉士兵们:“不要慌,一定要等他们进到近处再打!”
征滇军戴着大檐帽,穿着大皮靴,气势汹汹地冲过来。护国军士兵们听从朱支队长的命令,端着机枪和步枪,静静地守候在战壕里。十分钟,二十分钟……等敌人气喘嘘嘘地爬到工小附近时,一排排猛烈的子弹,象暴雨似的从工事倾泻下去。征滇军正走在光秃秃的山坡土,躲投处躲,藏没处藏,只好丢下一大批尸体,连滚带爬地败下山去。
从黎明到傍晚,像这样的战斗,一天不知要打多少次。虽然征滇军被打死打伤了不少,但在每次冲锋前的火力急袭中,护国军也有不少人伤亡,朱支队长总结了几次战斗的经验,决定改变目前的打法。他要求部队在敌人火力急袭时,除留下少数监视哨外,绝大多数人都到阵地的后边隐蔽,只等敌人步兵冲锋时才回到原地进行阻击。也有的时候,他命令部队故意让出阵地的一角,等敌人爬上阵地立足未稳时,埋伏在四周的部队便一齐冲上去,干净彻底地把它消灭在阵地里。还有几次,他派出一支精干的小部队,埋伏在山脚的一侧,专等敌人往上冲时,小部队便从敌人的屁股后面兜上来,给敌人来个上下夹击……
一天,两天,半个月,一个月……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就这样无休止地持续下去。朱德和他的士兵们虽然帽子打飞了。衣服打烂了,可他们越战越勇,决不肯替换下去。附近百姓们看他们一个个脏破得像叫化子似的,都感动得哭了。在朱德和士兵们英雄行为的感召下,群众也自动组织起来了。他们帮助护国军抬担架,送子弹,挑水送饭,照料伤员……
关系到中国命运的护国泸纳之战正在激烈进行,袁世凯为扑灭蔡锷滇军的革命力量,陆续派遣北洋军从长江入川,企图紧急增援泸纳作战。据史料记载,护国军达到26个团,朱德旅增加到6000人,而北洋兵力达到8万余人。可是,当这些援军沿江西进时,却在长江边上碰到一个叫刘伯承的青年指挥官。
刘伯承是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所委派,在川东揭竿而起,组织了川东护国军第四纵队,专门在长寿、涪陵、丰都、忠县一带,神出鬼没地袭击北洋军的运兵船,截获军用物资。他采用的战术十分灵活,经常把队伍分成许多小股括动,埋伏在沿江各地的山崖绝壁上,居高临下对敌发射火力,北洋军有时连方向也摸不着,只有在船上当“活靶”。而且,刘伯承还很注意协同动作,把从奉节、万县、忠县、丰都、涪陵、长寿、直到重庆各个点的游击活动联络起来,各地不约而同地用小股部队大量出击,分段阻隔,使敌军闻风丧胆,唉叹“行船如过鬼门关”。
曾在北洋军一方参战的冯玉祥先生在《我的生活》一书中回忆说:“那时候自重庆以下,宜昌以上一段江面,每有船只经过,两岸山上即开枪射击,而忠县一带尤为剧烈。过往军队吃了不少的亏。人们揣测不定,有的说此事是熊克武部队所为,又有的说是蔡松坡早先埋伏的奇兵。”这支奇兵正是刘伯承所带领的川东护国军。
当听到衰世凯急派援兵的消息,刘伯承心急如火,决心更大规模地开展游击活动,坚决截断长江交通,控制北洋军援兵的通道。2月间,川东护国军第4支队在刘伯承的带领下,以突然袭击将涪陵巡防队的30多支枪全部缴获。然后这支400多人的队伍,带着200多条杂色枪,准备攻打丰都。
丰都位于长江北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川东古城。很久以来就有一种传说,人死了以后阴魂都要归入阎罗殿,而丰都就是鬼神俱备的“阴曹地府”。那里有什么“冥山“、“阴阳界”、“奈何桥”、“望乡台”、“玉皇殿”、“云霄殿”等,是一座令人毛骨悚然的“鬼城”。在夜间行军的时候,就有人提心吊胆地说:“丰都是闹鬼的地方,碰不好会跌进阎罗殿哩!”这话引起不少人的恐惧之感。
刘伯承坦然笑道:“是人怕鬼,还是鬼怕人呢?你把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鬼见了就会怕你。这叫'鬼叫愁’。我们护国军连袁老贼都敢打,死都不怕的,还怕啥子鬼嘛!”
一番话,倒讲得大家哄笑起来。有人接茬儿说:“我们深更半夜进行袭击,丰都的人也以为是来了鬼呢,我们就弄它个神出鬼没。”
护国军的脚步加快了,经狮子滩、澄溪直插丰都城。部队行军至马虎垭时,刘伯承下令停止前进。又和部下商量,并命令康云程说:“这儿离丰部30里,你先混进城去,探明虚实。”
康云程受领任务后,携带着《讨袁檄文》和《四川护网军的布告》,潜入城内进行侦察。
在丰都,县知事许石生和城防团总兼警备队长杨绍周,已经听到了护国军逼近的消息,感到异常恐慌。因为县警备队只有100多人,约100支双筒枪,实力相当空虚。县知事许石生,准备固守待援。又特意备了几坛白酒和十多只猪、羊。急忙派人前往县城下游十五里的赤溪,请过境的北洋军到县城协防。北洋军马上派了一营士兵赶往丰都增援。
北洋军到达后,以一小部分兵力驻城里,大部分散在沿江一带布防。并且,在双方交战的前一天(即3月16日),在县衙门前虚张声势,打点所谓“万人团”,作迎战和固守的准备。
康云程急急忙忙打探消息,误以为城内确有“两个团”的兵力。但又恐实报“两个团”会引起指挥官的犹豫和动摇,便派人向刘伯承谎报,“城内只有北军两个营,望速进攻”。康仍匿城内,静候复命。想不到这一番“阴差阳错”,反倒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情报。
丰都的民众对袁世凯称帝憎恨不已,十分拥戴护国军。当刘伯承部准备攻城的时候,消息已传得满城风雨。城内“哥老会”的李首领等表示愿意组织会党支持护国军,积极响应反袁。当北洋军要到新城布防时,市民余见龙故意将敌军哄编到左边出大桥一带,而刘伯承的人马却由马虎娅向右边取路大池,当晚就进抵距县城仅3里远的新城。并立即选派100多名精壮士兵,身穿便服化装潜入居民家里,准备作为内应。
3月17日拂晓,北洋军前队进抵新城布防的时候,与护国军发生接触。刘伯承亲监第一线指挥作战。北洋军顶不住冲击,很快向河边退守。刘伯承迅速指挥部队抢占有利地形,居高临下,猛击背水一作战的北洋军,打死打伤敌军100多人。
随即,刘伯承又带领部队乘胜攻取县城。在大西门、小西门等处,护国军与城墙上的敌军进行对射。正在双方胶着、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事先埋伏到城里的伏兵突然杀出来,康云程等人设法打开了大西门。由李首领率领的起义会党也从小西门杀出。敌军见里外全是护国军人马,争先恐后,亡命逃窜。护国军胜利占领丰都城。
在肃清城内的残敌以后,接连几日,刘伯承都带领部队到江边进行阻击,拦截长江交通,狠狠打击企图西进的北洋军援兵,有力地保证了川南决战。当时在前线作战的朱德后来回忆说:“护国之役,泸州纳溪棉花坡一战,为此役之决战,刘伯承同志此时在夔门,遮断长江交通,侧击张敬尧、曹锟军,应援蔡锷护国军,对于此役的胜利,有极大功绩。”
3月20日,又从下游驶上来4艘北洋兵船,气势汹汹地准备夺回丰都城。刘伯承一声令下,“打!”顿时排枪齐放,北洋军纷纷落水,呼天喊地地狂叫。双方激战一个多时辰,敌军的两艘兵船被打沉,卷进汹涌的波涛中。北洋兵会水者很少,大多沉入江底喂“江猪子”去了。护国军一起欢呼起来。刘伯承风趣地说:“袁皇帝的兵来了,要让他们多喝点长江的水酒,看看当皇帝的味道。”
不一会儿,后面两艘兵船以更加猛烈的火力向岸上还击,拚命向岸边靠拢。登陆后,这群北洋军迅速抢占了滩边有利地形,使用优良火器疯狂射击。在重机枪和小山炮的攻击面前,护国军渐渐支撑不住,主动退回城内防守。
到下午的时候,敌援兵陆续开到,占据了丰都城外的平都山等处高地,向城中倾泄大量弹药。这时的丰都城,枪弹四处飞曳,火光四起,战斗异常紧张、激烈。刘伯承镇定地指挥部队,顽强地进行抵抗。打退敌人多次攻城。
忽然,刘伯承见一位士兵的射击位置不当,身体过于暴露,急忙侧身过去纠正,并高喊道:“快躲下点打!”话音刚落,刘伯承不幸猛然倒在血泊之中。头部连中两弹,一弹从颅顶穿过,一弹从右太阳穴进去,透右眼而出。从此,刘伯承失去了右眼。但是,护国军愈战愈勇,拼死冲杀,终于完成了阻击北洋军援军的任务。由于援军被阻,沪纳战场上的护国军,在蔡锷、朱德的带领下,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在此前的,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宣布独立,更打破了袁世凯称帝的黄粱美梦。1916年3月23日,袁世凯无可奈何地被迫宣布放弃帝制。
历史往往有许多巧合。一场战争把川军和滇军,把刘伯承和朱德联系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