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霆易筋经十二式

.

前言

朱春霆(1906~1990)为近代一代推拿大家,字维震,江苏嘉定人(今上海嘉定),黄墙朱氏中医六世家传。其父芝孙精于中医内、外科,饮誉淞沪。朱氏12岁由其父亲授《黄帝内经》,15岁随父临证。17岁丧父,师从江苏邛江一指禅推拿名师丁树山学习推拿。一指禅推拿承传脉络,可上溯至清咸丰年间(公元1860后)河南推拿名医李鉴臣。朱氏20岁时,著名画家吴昌硕身患半身不遂而封笔多时,经朱氏推拿医治,疗效显著,乃画牡丹图相赠。朱氏曾主编《中医推拿学讲义》,修订《中医大辞典》推拿部分,撰写《近代中医名医选》推拿部分。有子鼎成,承其业。

朱氏认为学推拿者,要明阴阳,识脏腑,循经脉,守孔穴,不然开口动手便错。治病主张“循经取穴,因人、因症、因部位而治”的原则。
较为推崇李东恒《脾胃论》,认为脾胃是水谷气血之海,后天之本,虚则百病丛生。其治疗胃脘痛造诣颇深,指出脾胃的升降、运化功能,有赖于肝的正常疏泄及肾阳的温煦推动,如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则会出现肝胃不和、肝脾不和的病理变化;如肾阳不足,则出现脾胃虚寒的病理变化。当过食生冷,或外感寒邪,寒积于胃,可使胃寒而痛;当忧郁、恼怒伤肝,肝气失于疏泄而犯胃,亦可致胃脘痛,肝气郁结化火还可伤阴,可使疼痛加重或使病程缠绵。朱氏归其病源不外喜、怒、悲、忧、恐五志过极,胃气虚乏,运化失常,继之以劳役过度,饮食失节,伤及脾胃元气所致。
一指禅推拿特别注重练功,以求“导气以和,引体令柔”,“使两臂及十指骨节,能柔屈如棉”,《易筋经》为练功必修课。《易筋经》原有十二势,亦称韦驮劲十二势,一指禅推拿常着重练习其中三势,即:韦驮献杵、摘星换斗、三盘落地。
这一版易筋经,是流传的十二式易筋经中非常优秀的一版,有兴趣的可以仔细研究研究。十二式易筋经,由动入静的路线,深合道家修炼内旨。
——部分引用自百度百科
.

《易筋经》

“易”是改变之意,“筋”是肌肉之肌腱部分,附于骨节者,同时也指经络。《易筋经》曰:“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筋能网络周身,通行血气,为精神之外辅。”筋病有多种表现,筋弛则疾,筋缩则挛,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绝则折。通过练韦驮十二势,就可以使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
练习本功法须具备坚强的意志与持之以恒的毅力。初练者必须克服动作单一,肌肉酸胀难熬的困难,一招一势,渐进操练,力求正确,方能变弱为强,变衰为康。

(一)韦驮献忤第一势

原文:立身期正直,环拱平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韦驮献忤第一势
口令及动作:
预备姿势:立正。
1.左腿向左跨出一步与肩平,两膝微松,五趾着地,头如顶物,两目直视,两手同时平举,掌心向下,要注意肘腕不可硬挺。
2.两掌心向前慢慢合拢,指尖朝外。
3.曲肘,两手臂与腕徐徐内收,腕、肘、肩相平,五指朝上。
4.两手腕朝向下,指尖对胸(与天突穴平)。
要点:两足与两肩相平,两手相合指尖对胸,肩与肘相平,两肩松开,两目朝前平视,头如顶物,口微开,舌抵上腭,紧吸慢呼,臀部微收,少腹含蓄,两腘空松,不可挺直。
按:本势练时应全神贯注,各部肌肉放松,腕部肌腱松弛,使体内气血运行自如,练至相当时间,自觉气向下行,藏气于少腹。做到似动非动,似静非静,似实非实,似虚非虚,所谓“动中静,静中动,实中虚,虚中实”也。本势久练能增强臂力,在临床上可增加持久力和悬劲,在推时不觉劳累,以达治疗之目的,故为锻炼蓄力最主要一环。
初练3分钟,一周后,每周增加2分钟。至10分钟后,每周加一分钟,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酌量增加,一般在20分钟左右即可。
(二)韦驮献忤第二势
原文:足趾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韦驮献忤第二势
口令与动作:
预备姿势:立正。
1.两手用力下按、掌心朝地,指端向前,肘要伸直,目须平视。
2.两手翻掌上提至胸,掌心向上,拇指外侧着力,徐徐向前推出,高与肩平。
3.两手同时向左右分开,边分边拇指外侧着力。
4.两拇指内屈,四指并拢,肘部欲直,掌与肩平,两膝挺直,足跟提起,足凹相靠,前掌着实。
(三)韦驮献忤第三势
原文: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身周骽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韦驮献忤第三势
口令及动作:
预备姿势:立正。
1.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宽与肩平,平心息气。
2.两手上提在胸处,旋腕转掌,四指并拢,掌心向下,内凹,指端相对距1~2寸,不高于肩。
3.两手同时向左右分开,肩欲蓄劲,肘欲伸直,腕欲屈曲,掌欲上翘,以腕、肘、肩相平为要。
4.两手同时向上托举过头,掌心朝天,指端相对,距约1寸,四指并拢,拇指外分,两虎口相对成四方形,头向后仰两目注视掌背,两膝挺直,足跟提起,前掌着实,保持平衡。
(四)摘星换斗势
原文: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摘星换斗势
口令及动作:
预备姿势:立正。
l.右足向前,跨半步(两足间隔约一拳),成前丁后八式,两手同时动作,左手握空拳,靠于腰部,右手垂于右大腿内侧。
2.左腿弯曲下蹲,右足尖着地,足跟提起,离地约2寸,不可前倾后仰。
3.右手五指微握如钩状,屈腕沿胸向上举起,至身体右侧,离右额一拳。
4.指端向右略偏,头同时略向右侧抬起,双目注于掌心。
要点:单手高举,五指微微捏齐,曲腕如钩状,离开发际约一拳。肘向胸前,指端向外,头微偏,松肩,两目注掌心,舌抵上腭,口微开,呼吸调匀,臀微收。前腿虚中带实,约负体重的30%~40%,后腿实中求虚,约负体重的60%~70%。换步时,前足向后退半步,动作左右相同。
按:本势较其他各势为难,在推拿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口令第4后,全身成螺旋劲。练时应神志注一,勿使肌肉紧张,上松下实,气沉丹田,以意运气,以气随意,务令沉着,使气血通畅。身体各部宜保持充分的潜伏力,为临床应用手法打下良好基础。练时要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
初练2分钟,一周后每周增加1分钟,至7分钟后,每两周加1分钟,至10分钟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加,一般到15分钟左右即可。
(五)倒拽九牛尾势
原文:两骽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倒拽九牛尾势
口令及动作:
预备姿势:立正。
1.身向右转。
2.右足向前跨出一大步(距离可根据人体长短决定取其自然)前弓后箭,身微下沉,上身正直,膝不过足尖。
3.两手握空拳,前后伸出,两肘微屈,拳心向上,前拳高不过眉,后拳向后离臀部约四寸,前后对称。
4.两拳用力收回,拳心向面,肘不过膝,膝不过足,成半圆形,头微向左侧,双目注拳,前后两拳成绞绳状(称为螺旋劲),胸略内涵,藏气于少腹。
要点:两腿前弓后箭,前肘拳微屈,似半弧形,高不过眉,肘不过膝,膝不过足,后肘微曲拳向内旋。两肩松开蓄劲用力内收,如绞绳状,双目注于拳峰,上身微向前俯,重心下沉,口微开,舌抵上腭,鼻息调匀,少腹藏气含蓄,运气归纳丹田。换步时,向后转,左右相同。
按:本势练时要思想集中,神志合一,内外相应,能增强两臂潜力。初练3分钟即可,一周后每周增加1分钟。至8分钟后,可视具体情况决定,一般增至10分钟左右。
(六)出爪亮翅势
原文: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出爪亮翅势
口令及动作:
预备姿势:立正,两手握拳,拳心向上,放于两腰侧。
1.两拳上提至胸变掌,拇指外侧着力,掌心朝上,向前推出,掌侧相距2寸,高与肩平。
2.两掌缓缓旋腕翻掌,拇指相按,四指并拢,肩、肘、掌、背要平。
3.两手十指用力外分,使劲贯于指端,两目平视,头如顶物。
4.两手十指用力上翘外分,肘直腕曲,两目视指端,上身挺胸勿后仰,足踏实,膝含蓄,气欲沉,握拳七次用力收回。
要点:握拳护腰,仰掌前推,拇指外侧着力,高与肩平。旋腕翻掌,拇指相接,四指并拢,肩、肘、掌、背要平。肘直腕曲,使劲贯于指端,目视指端,上身挺胸,足欲踏实,膝欲含蓄,运气下沉。用力收回,收拳要吸气,推出要呼气,往返进行。
按:本势有两种练法。一为本势之锻炼,另一种是足之前掌着地,足跟提起的练法。练时运气行藏,使劲由肩臂循肘腕贯于指端,以达指坚臂实,为锻炼两臂和十指的主要功夫。
初练1分钟,一周后,每周增加1分钟,至7分钟后酌情增加,一般增至15分钟即可。
(七)九鬼拨马刀势
原文:侧身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九鬼拨马刀势
口令及动作:
预备姿势:立正
1.右手掌旋腕上举过头,掌心朝天,指端向左,左手下按,掌心向地,指端朝前。
2.左手旋腕向后背下按,掌心朝地,指端朝右。
3.右手屈肘旋腕掌心向下,抱住颈项,头略前俯,左手翻掌,掌心向背。
4.颈部用力上抬,使头后仰,右手掌用力下按,肘弯欲尽力向上,使两力相争,两目向左平视,背后五指欲紧按。
要点:上举下按,肘部欲直,上举之掌,指端向左,掌心朝天,下按之掌,指端朝前,掌心向地,左掌后背,指端朝右,旋腕翻掌,抱项用力下按,头前俯,用力上抬与掌相争,目须左视,背后五指掌心向背欲紧按,左右轮换,身直气静。
按:本势有数种练法。一即本势之练法,一为下肢足尖相接的练法,一为两手在背相握的练法。这项练法,为锻炼肩背、颈项、掌指的基础功。
初练1分钟,一周后,每周增加1分钟,至5分钟左右,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
(八)三盘落地势
原文: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拏,两掌翻齐起,干斤重有加,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三盘落地势
口令及动作:
预备姿势:立正。左足向左横开一步,两足距离约1尺2寸,宽与肩平。足尖微向内收。
1.屈膝,臀部下蹲。
2.两掌心朝上如托物,沿胸徐徐上托与肩平,高不过眉,两手相距约1尺2寸。
3.两掌反转掌心朝下,慢慢下复,五指自然分开,虎口朝内,如握物状,悬空于膝盖上部,上身稍向前俯。
4.上身转为正直,前胸微挺,后背如弓,两肩松开,两肘向里裹,两目直视,口裂牙啮。
要点:前胸微挺,后背如弓,两肘略向内旋,头如顶物,两目直视,舌抵上腭,口微开,鼻息调匀,重心放在两脚。
按:本势有两种练法:一为骑马式,不用凳子,另一种为蹬挡式,用一低方凳,高约1尺2寸,练时用尾祗骨正中坐于凳上边缘,约1寸左右。锻炼过程中能使神贯于顶,气注丹田,全身气血周流不息,故能使两臂沉静,腋力充沛,臂坚腰实。
本势如坐凳子,初练3分钟,以后每周加1分钟,至15分钟左右。如以骑马式不用凳子,初练2分钟,一周后,每周增加1分钟,至5分钟后,每二周增加1分钟,至8分钟即可。
“口裂牙啮”是练功中的一句术语,“牙啮”是牙关微微闪开的意思。
(九)青龙探爪势
原文: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力,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回收过膝,两目注平,息调心谧。
青龙探爪势
口令及动作:
预备姿势:立正。
1.两手握拳,拳心向上,放于腰侧。
2.身向左转,右拳变掌,掌心向上,慢慢向左前方推出,拇指外侧着力,两足勿移。
3.将左掌上抬,高不过眉,两目欲注掌平。
4.肩背着力,肘部欲直,掌欲伸平,拇指用力内屈外倾,四指用力并拢。
要点:两手握拳在腰间,身向左转(由拳变掌),掌心向上,向左前方推出,高不过眉,目注掌平,肩背着力,拇指用力内屈外倾,四指并拢,肩松肘直,掌平,气实,身向前倾,回收过膝,膝勿屈,足勿移,左右轮换。
按:本势练时要全神贯注于掌,以增强两臂的蓄劲和手指的功夫。
初练1分钟,每周增加1分钟,至7分钟后,每二周增加1分钟,至10分钟后,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
(十)卧虎扑食势
原文: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骽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卧虎扑食势
口令及动作:
预备姿势:立正。
1.左足向左跨出一大步,左足稍向左偏斜,前弓后箭成左弓步。
2.两手向前五指着地,掌心悬空,后足跟略微提起,头向上略抬。
3.前足收回,足背放于后足跟上,胸腹微收,头向上抬。
4.全身后收,臂部突起,两肘挺直,头昂起,向前运行。约离地2寸,此时两肘弯曲,左足尖着地.全身向前,然后臂部突出,成波浪形往返动作,势如饿虎扑食。
要点:头向上略抬,不可过高或过低,两目注前,两肘与两膝伸直时不能硬挺,切忌用力过猛,应蓄力待发,吸气时,全身向后收缩,臀部突出,胸腹内收,以一般柔和的悬劲,在呼气时将前身向前推送,力求平衡,往返动作,切勿屏气,应量力而行,紧吸慢呼,换步时,左右相同。
按:本势能强筋健骨,增强手指功夫和两臂的蓄劲。本势初练时,掌心可与五指同时着地,经过一个时期锻炼后,在臂力增强的基础上,再用五指着地,掌心空悬,并逐渐减为三指着地(大、中、食指)。次数量力而行,不作硬性规定。
(十一)打躬势
原文: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前,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打躬势
口令及动作:
预备姿势:立正。左足向左横开一步,足尖内扣,宽与肩平。
1.两手抱头,十指相握,肘弯着劲与头争力。
2.先向左转侧,再向右转侧,往返七次,肘部着力,两脚勿移,膝不可曲。
3.屈膝,两腿下蹲,上身欲挺,肘与项争。
4.上身前俯,两肘用力,力求使头向胯靠,两膝勿挺,身不可屈。
要点:两手抱头,十指相握,肘与项争,左右转侧往返七次,两足勿移,膝不可屈。两腿下蹲,上身欲挺,肘与项争,掌欲运动,打躬前俯,使头向胯,两膝勿挺,力在肘弯,舌抵上腭,气不可屏。
按:本势有数种练法,一为并步势,一为八字势,一为蹲档势。练时要肘弯着劲与项相争,当口令第4后,须数息20~30次即回复口令第3,复数息20~30次后再行第4回合。此为锻炼腰腿、项臂的基础功,对临床应用按抖两法很有帮助。初练往返一次。每周增加一次,至五次后可根据情况增加。
(十二)掉尾势
原文:膝直膀伸,推手至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掉尾势
口令及动作:
预备姿势:立正。
1.两手指相握上举,肘部欲直,目须平视。
2.身向前俯,两手徐徐向下直推至地,如有未达,可适当继续伸展三至五次,以后逐渐靠近足背。
3.两手握足跟或抱腿,头尽量向腿靠,以膝不可屈为度。
4.两手由后向前,再十指相靠,蓄劲用力,推至于地或足背,目欲瞪,首欲昂。
要点:十指相握,上举时肘须直,身向前俯,掌须直推至地,以膝直、肘直为要,身向前俯,久者可伸屈三至五次。两手握足跟,腰欲前探,头欲靠腿。十指复握,蓄劲有力,推至于地,目欲瞪,首欲昂,肘膝欲直。
按:本势能舒松经络,强健筋骨,增强腰腿和手臂的功夫,为锻炼易筋经中的主要基础功。练时可以将第4与第1或第4与第3的口令动作往返一次,第1口令可以数息20-30次进行。初练往返一次,每周增加一次至五次,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
(0)

相关推荐

  • 吐纳导引术

                    吐纳导引术            上海市中医门诊部   陈运浩        吐纳导引术能强身,可治病,我国古代已广为流传.经过实践证明,本法适应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 ...

  • 安神定志法

    孙思邈<千金方·医论>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其术重在元神之府, 注重头部按摩. 开天门24次. 分阴阳36次. 运太阳21次. 提耳轮5次. 推耳后10次. ...

  • 『健康图库』易筋经十二式动作要领图片

    本页是关于易筋经十二式动作要领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易筋经十二式动作要领>.这是一张宽336像素,高252像素的图片,图片文件大小是17752Byte. 图片描述:易筋经十二式动作要 ...

  • 易筋经十二式详解:中医推拿手法学

    易筋经十二式详解:中医推拿手法学

  • 易筋经十二式名称

    ​易筋经十二式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第二势:横担降魔杵 第三势:掌托天门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

  • 易筋经十二式教学

    易筋经十二式教学

  • 古本易筋经十二式,竟是养肾之法?今晚19:30,海南卫视带你解密中医养肾妙招

    容易犯困~~~~~你肾不好? 腰疼~~~~~~~~你肾不好? 头昏脑涨~~~~~你肾不好? 夫妻生活力不从心~~~~你肾不好? 尿频~~~~~~你肾不好? 以及~~~~~~!反正就是你肾不好! 在民间 ...

  • 《易筋经十二式详解》附:国家体育总局教学视频!(收藏)

    易筋经十二式详解 <达摩易筋经>,共十二式,故又称<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或<易筋经十二式>.<易筋经十二式>是少林气功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李靖等根据< ...

  • 易筋经十二式功法

    第一式 韦驮献杵--韦驮捧杵 身体直立如柱,两眼平视半垂帘,头悬如顶天,足立如入地三尺,两手劳宫相对,徐徐升起与肩平,两手劳宫慢慢相合曲肘,双手心相合,置于气会檀中穴处,两足与肩同宽.. 体验评论: ...

  • 易筋经十二式,经过千余年之实践证明,确有养生之益

    易筋经十二式, 专栏 辟谷不食五谷,道家一种养生方式 作者:夜雨梅花 ¥29.9 514人已购 查看 经过千余年之实践证明,确有养生之益,据传是达摩所创.它在民间很受欢迎,这个功法有个特点,它能疏通各 ...

  • 古版易筋经十二式导引术,每一式的作用解读

    大家好,我是初学者2014,今天给大家带来古板易筋经的十二式导引术 每一式的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版易筋经十二式导引术,每一式的作用解读!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 ...

  • 易筋经十二式详细教学

    易筋经十二式详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