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大爆发”前夕的全球冻结,明显对生物的影响 东北大学等
“寒武纪大爆发”前夕的全球冻结,明显对生物的影响 东北大学等
东北大学等国际研究小组发表的证据表明,在地球整体表面几乎被冰覆盖的约6亿年前的“全球冻结”时代也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之后发现了细胞内无核的真正细菌(细菌)、有核的真核生物繁荣起来的证据。 据悉,此举有可能明确全球冻结对生物兴衰的影响,也有可能解释动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直至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爆发”的经过。 近年的研究表明,全球冻结至少在24亿年前、7亿年前、约6亿年前发生过3次。 另一方面,生物在约40亿年前首先诞生了真正的细菌,30亿年前出现了古细菌,20亿年前出现了真核生物。 据说,真核生物8亿~7亿年前出现了多细胞动物,从海绵动物进化成了海葵、水母等刺胞动物,还有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等左右相称(对称)的动物。 但是,全球冻结和这样的进化的关系并不太清楚。 因此,研究小组于2011年在中国湖北省采集了从最近发生全球冻结的“马里诺安冰期”到之后的时代的6亿5000万~6亿3000万年前的岩石试样。 将其中所含的光合生物、真正细菌、真核生物特有的有机分子的量作为各个生物存在的指标“生物标志物”进行了推算。 结果证明,全球冻结时代也存在光合生物藻类,冰融化后经过生物稀少的时期,真正细菌增加,真核生物进一步繁荣。 据说全球冻结是在世界大陆聚集在一起的时代,由海岭的火山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 CO2 )的排放减少而发生的。 之后,大陆分开后,海岭的CO2释放增加,导致全球变暖。 于是,冰融化,CO2大量溶解在海里,从大气中CO2减少,气温下降。 研究小组针对模型计算中提出的这种气候变化,针对马里诺安冰期及其后的时代明确展示了生物标志物,明确了生物变化的整体情况。 可以认为,在岩石试料中找不到生物标志物的时代,由于气温60度这样极端的变暖,生物减少,相应地更容易发生进化。 另外,在二氧化碳溶解于海中,气温下降的过程中,真正的细菌增加。 可以解释为气温进一步下降,真核生物增加。
全球冻结的时代和之后发生的生物变化(由海保邦夫东北大学名誉教授提供)
据说在这个时代早期的动物进化了。 研究小组的东北大学名誉教授海保邦夫(地球环境史)说:“这是解释全球冻结与动物进化关系的重要成果。 这次明确的过程导致了左右相称动物等大进化的寒武纪爆发的假说成立”。 研究小组由东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组成。 成果于8月17日刊登在地球科学国际杂志《全球和行星交换》的电子版上,东北大学于该月23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