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濛植蒲小秘诀
山中溪旁,水气氤氲处,一棵小草傲然挺立。它如梅不畏严寒,如兰空谷幽放,如竹清雅澹泊,如菊特立独行。古人名其“菖蒲”,因它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又因“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之品格,成为文人案头寄寓志趣的清供。
“野生菖蒲长在深山中,我们把它们请到家里来养,就要模拟一个深山环境,要通风,不然菖蒲会发烂,但过度吹风叶子则会发黄……”,王大濛对研究菖蒲的种植、供养、文化、来历,都有丰富心得。
王大濛种菖蒲,多采用明代的附石菖蒲种植。所谓附石,即它不光是种在盆里,而是附着在石头上。王大濛会从石头上打洞、引水、选择角度,让菖蒲与石头浑然一体,并在石上刻字。他觉得附石种是大自然的载体,让人有一种“卧游”之感,即便躺在家中,看到它,心中也有畅游自然的感觉。
他所选用的石材包括太湖石、英石、昆石、灵璧石,还有别出心裁的戈壁石、瓦片等。所选托盘也极其考究,因为植蒲造型“是一门艺术,并非田地里种菜”。他爱历经时光抚摸的老石盆,也爱古雅沉静的紫砂盆。他亦会依据手边的旧物,按照蒲草的长势外形改造成搭配和谐的蒲草盆。他说,造景完毕并非最后的完成,还需要日日呵护,天天变化,清气始显,所谓人工加天工,人工一半天工一半。他称之为“立体的诗”。
菖蒲的审美标准讲究“短、细、密”,这背后自是象征高士对欲望的克制,对品格的追求。他自认对菖蒲的植养并无其他,不过是真心付出和顺其自然。菖蒲不是人所刻意去“养”,而是用喜爱把它请到了生活中来,陪伴、爱护、欣赏它的生长。他说,“菖蒲成全了我”。
清晨,他习惯早起去问候那些菖蒲朋友,再到自家小院看看哪朵花开了,哪棵草冒了新芽,鱼儿是否开始繁殖,是否有新的鸟儿客人无意中闯入这个世外桃源,打算筑窝。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王大濛摆弄他的菖蒲,浑然不知年岁,而他和菖蒲之间,已然已是一个完整世界。
王大濛植蒲小秘诀:
菖蒲对湿度要求较高;
菖蒲需种于通风处,但不宜直接吹风,否则水分易蒸发,叶尖易焦黄——不过菖蒲即便叶子焦黄,只需剪掉就可重新长出新叶;
菖蒲如果种在阳台上,可以在地上、墙边铺上老青砖,因为青砖是吸水的,还可以在青砖下铺黄沙,黄沙也可以吸水;
夏天,必须重视遮阳,阳光弱一点没关系,反而长得好;
冬天,准备泡沫盒子,把菖蒲放在里面,上面盖透明塑料薄膜或玻璃,留出一点空隙,放在玻璃窗后面保持一定的光线。
文字:收藏拍卖杂志
编辑 :菖蒲寿石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