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偏头痛有效率超九成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上高发的神经性头痛,特征为头部偏侧或双侧疼痛反复发作,疼痛类型有胀痛、搏动痛、裂开样痛或锥钻样痛等,发作时长可延续数小时甚至数日,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中医辨证治疗应用于偏头痛患者疗效好,现介绍如下。
— 临床资料 —
选取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12~70岁;病程0.8~12年;无先兆性偏头痛40例,先兆性偏头痛20例;症见一侧或两侧颞部反复发作搏动性头痛,发作前可伴视觉、体觉先兆,发作时可伴有呕吐、眩晕等。
— 治疗方法 —
1
肝肾阴虚型
症状:头空痛,多伴眩晕,心烦失眠,腰膝酸软,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处方:茯苓、白菊花各10克,天麻、山茱萸、牡丹皮各15克,熟地、枸杞子各20克。
2
瘀血阻络型
症状:偏头痛偏于一侧,呈锥刺样固定疼痛,日轻夜重,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舌暗脉弦涩。治疗宜通经活络,益气活血。
处方:牛膝、红花、桃仁、佛手各6克,丹参、生牡蛎(先煎)、生龙骨(先煎)各20克。
3
风阳上扰型
症状:头胀痛或抽痛,痛时面红耳鸣,心烦易怒,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治疗宜熄风通络。
处方:钩藤、牛膝、石决明(先煎)、夜交藤、延胡索各12克,龙胆草、山栀子、天麻、夏枯草、黄芩、丹参、川芎、柴胡各6克。
4
气血两虚型
症状:头痛乏力,遇劳加剧,汗出气短,畏风怕冷,头痛而晕,心悸不宁,面色少华,神疲,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疗宜益气补血。
处方:黄芪18克,当归、党参、白术、陈皮各6克,升麻、柴胡各3克,炙甘草5克。
以上方剂用法均为: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1个月。治疗的过程中,需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合理调整用药方案。
— 治疗结果 —
显效30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
— 体会 —
偏头痛病情难以治愈,呈间歇性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中医学认为,偏头痛属于“少阳经头痛”“偏头风”等范畴,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偏头痛按照中医辨证标准通常可以分为气血两虚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和风阳上扰型几种,对应这些病症类型,以温阳补气、滋阴养肾和平肝潜阳、活血化瘀为主,配合止痛、化瘀、清热、安神、通络药,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调理,由内而外地进行偏头痛治疗。根据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在中医治疗过程中,出现呕吐恶心、口苦咽干的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连续服药1个月,偏头痛症状有明显改善,在治疗3个月后,出现偏头痛复发较少,临床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使用。
文字 : 《医药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