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知识的生命价值
近20天没有更新是“教育人生”创办以来从未发生的事情。哪怕是出差或在外地休假,即使没有任何灵感和想说的话,我也会克服种种不便,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凑出几篇文章,就像是跟自己较劲一样。所以我很佩服自己,不是佩服自己的坚持,而是佩服自己的放弃。相比于坚持而言,放弃所需要的绝非仅仅是努力和勇气。
对“教育人生”微信公号存在的意义和其中几百篇文章可能的价值产生怀疑,让我有了放弃的念头——经营这个微信公号写这些文章究竟有什么用处呢?今天,一个中学生与我的一番交流,他的怀疑,也可以说他的质疑——我们学的这些课程有用吗?让我意识到“教育人生”的相关思考还有进行下去的必要。
对于这个孩子的问题我可以给出冠冕堂皇不容辩驳的理由,但我非常清楚的一点是,这个理由连我自己都不能完全相信。我也曾就这个问题和许多同行进行过交流,“除了用于考试之外”如果把它置于前提的话,大家确实难以拿出一个完美的至少是让自己信服的答案。把这种质疑归因于“新读书无用论”似乎有些偏狭。社会的发展和开明必然带来人的觉醒,对价值的追问毋宁说觉醒的标志。是为可喜,堪忧者则为对这一问题的逃避,虚与委蛇无异于掩耳盗铃。对于一门具体的课程或是这门课程中某项具体的内容,虽然它出现在课程标准、教科书或考试大纲中,我们也应该明确回答——“为什么教”和“为什么学”——这一最基本的问题。
这个世界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知识中没有无用的、无价值的,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体,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有些知识对有些人而言,确实毫无用处——既不能提高其有形的生存能力,也不能提高其无形的个人素养,他的人生既不会因为学习了这些知识而变得更加美好,也不会因为没学这些知识而变得更加糟糕,这一点我也深信不疑。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耗费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这些知识呢?
在一节数学课上,我看到一位教师围绕“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这个命题的几何证明,和一个孩子“搏斗”了近十五分钟的时间,双方都筋疲力尽之后孩子开窍了,终于完成证明过程。稍稍不耐烦的表情从老师的脸上褪去,他露出成功的笑容。我当时想:这是教师的成功,或是说是课程的成功,也可以说是这条定理的成功,但是它是孩子的成功吗,孩子究竟获得了什么?我没有咨询老师为何非要在几何证明上跟孩子较劲,因为教学大纲就是这样要求的。回到办公室我采访其他学科的教师,“谁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大家基本上都能回忆起180度。我又问道:“谁能用几何证明的方式证明这条定理?”除相关学科教师之外,几乎没有人能够完成这一任务,但大家都清晰的记得当年为此下过不少功夫。
我们不能否认学习这条定理的几何证明过程中,孩子的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升,这些收获对于他们以后的生活定会有所裨益,虽然我们不能明确益处的大小和所在。但是,另一个经常被我们所忽视却非常重要的问题确实存在:他们的收益与他们的付出(脑力和体力包括精神方面的)是否成正比,是否值得呢?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助力孩子实现他们的生命价值,使他们获得自己想要的美好的生活,如果我们在这些与他们的生命和生活并无太大关系的知识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会不会导致他们无瑕顾及那些更重要的学习,从而影响他们生命价值和美好生活的获得呢?
这一想法很容易被贴上“功利思想”的标签,但我们必须承认孩子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我们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他们更多的更有用的知识,既包括显性的有用也包括隐形的有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课程内容的价值判断也更加清晰,“为什么学”正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花费无数时间和精力,甚至付出精神的折磨和心理的煎熬,学习那些可能一生都用不上的知识,或是只能证明自己知道或学过的知识,这种现象在基础教育阶段客观存在着。我们可以呼吁课程专家加快课程标准的修订和课程内容的优化,但孩子不可以等。让他们带着满脑子没用的知识走上社会,走上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深感内疚。在目前的形势下怎么办,这是我关注的问题。
“生命课堂”(朋友们可能会说:你终于绕到这上面了!)提出三大愿景,其中一条是:实现知识的生命价值。“教什么”课程标准、教科书、考试大纲已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线教师就没有作为的空间,就只能被动的执行。在“教什么”的前后,其实都是属于教师自己的未曾开垦的处女地,在“教什么”之前是“为什么教”,在“教什么”之后是“怎么教”。“生命课堂”所建立的教学逻辑是:为什么教决定教什么,教什么决定怎么教(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
“为什么教”就是把教的内容和形式与孩子生命和生活建立联系,为了实现孩子的生命价值、为了帮助他们追求美好生活而教。当我们确立这样的理念后,打开教科书,看到一首古诗,首先要思考的是:它与孩子的现实生活有哪些联系,它对孩子的未来生活有哪些影响,如何通过这首古诗的学习让孩子的生命体验更加丰盈,与生命价值息息相关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如何提升,等等。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出现在眼前的也许就不再是一首简简单单的古诗了,而是一段鲜活的生命感受,是一个生命在特定的情境中发出的生命的吟哦。这便是有生命的知识,也是知识的生命价值。
“为什么教”就本质而言是寻找知识的生命价值,它是“生命课堂”的逻辑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