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业:“理想婚姻”?我的个天!

不少未婚的人,就条件来说大多都是“黄金单身”,他们许多人熬到了三四十岁,仍然坚守“宁缺毋滥”的婚姻信条。

他们大多是婚姻“理想主义”的麦田守望者。

恰如天生就缺乏虔诚的宗教信仰一样,在大多数事情上,我们并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唯独在婚姻上要和“理想”较劲。

先看看眼下常常见到的“恋爱程序”,再来聊聊难得一见的“理想婚姻”。

中外夫妻中,由一见钟情而牵手的比例极低,许多人都是经由熟人朋友介绍,当然也有少数人通过网恋。

无论他人介绍还是自己网恋,双方第一次见面的“好感度”,决定能否保持联系。

双方的“条件”能否接受,决定此后是否继续交流。

双方年龄、收入、出身,还有风度、气质、性格、才能,更高一点要求还有幽默、机智、三观等等,它们的总和,或它们部分之和,决定是否牵手婚姻殿堂。

想想看,要符合一个条件不难,要符合两个条件较难,要符合三四个条件很难,要符合所有条件就“难于上青天”。

要符合所有条件才算理想婚姻,可见理想婚姻永远只是“理想”。如果决心找“理想恋人”和“理想婚姻”,我的天,那等于你决心打一辈子光棍。

我们可以量身定做衣服鞋帽,但无法量身定做太太和先生。量身定做的衣服鞋帽,尚且难得让我们百分之百地满意,成人后才相识的伴侣,又怎么可能让我们样样称心?没有哪家专门生个女儿给你做老婆,也没有哪家专门生个儿子给你做老公,假如你不是铁了心独身,你就必须放弃理想婚姻的幻想。

我之前看到一篇文章,写到某明星时说:“面对尚未到来的缘分,她的态度很坚决,'绝不将就,将就的婚姻,不仅是对父母的不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因为这是我的人生。’”

我至今弄不明白的是,什么叫“将就的婚姻”?什么叫“理想的婚姻”?

就婚姻而言,“将就”与“理想”并不存在一种统一的客观标准,“将就”也好,“理想”也罢,它们都是一种自我感受,这种感受受制于对自我的估价,以及对未来伴侣条件的期许。对自我的估值越高,对伴侣的要价也越高,“理想的婚姻”也就越少。

有些女性对未来伴侣的身份、地位、学历、财富,比男性择偶标准要严得多。要求的条件越严越多,选择的范围也就越小。

尤其麻烦的是,择偶又不像挑货,挑货是单方挑选,择偶是双方选择。

挑货时,自己觉得比较“理想”就可以掏钱了,而择偶时自己觉得人家“理想”,人家可能又觉得自己不“理想”,仅仅一方觉得“理想”仍不能“成交”。让一方觉得“理想”已经很难,要让双方都觉得“理想”,婚姻就真的成了人类的“奋斗理想”了。

这位明星是家喻户晓的演员和歌手,所以她三十九岁还有本钱“绝不将就”。对于普通男男女女来说,如果也像一些明星那样发誓“绝不将就”,那无异于和自己的幸福开玩笑。明星名人不时会有命运之神敲门,他们兴许真的能碰上“缘分”。普通人可能命运早已忘记了你的名字,连鬼魂也不可能上门,错过了“这次”好机会,从此也许就没有机会。

条件能过得去,模样又不烦人,人品大体靠谱,我觉得就可以牵手结婚。钱锺书先生说,“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的资本了”,实在是婚姻的金玉良言。

“条件能过得去”就可牵手,是一种随和的生活态度在婚姻上的表现。随和是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不完美,也不以“完美”来苛求他人。先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再接纳同样也不完美的他人。

自己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完人,偏要去追求一种理想的婚姻,这算哪门子“婚姻理想”?这是地地道道的痴心妄想。

——“结婚琐谈”之四,选自《我的个天》
外面风沙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