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六鹤图》,刊于日本《南画大成》第六卷,是一卷摹画自五代后蜀黄荃六鹤壁画的手卷。由于藏地不明,亦未曾公开展出,一直不曾为大众所熟知。《南画大成》所刊四件徽宗画作中,亦有年初现身大英博物馆的《写生翎毛图》(荔枝双禽)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红蓼白鹅图》。
据「宋徽宗赵佶研究」刊发的考证文章,可知该卷长约2米,分为六段,分别描绘了六只高雅绝伦的白鹤,卷首有徽宗题字,卷末落“宣和殿御制”款署,是一件举世罕有的宣和至宝。但很可惜,该卷并未留下彩色影像,仅有黑白摄影流传,这种情况在徽宗的其它传奇画迹中亦属常见,例如几无争议的真迹《御鹰图》与同台北故宫《溪山秋色图》为对屏的《晴麓横云图》。“六鹤”的题材与式样,自唐代便已确定。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录唐人薛稷云:(薛稷)尤善花鸟人物杂画,画鹤知名,屏风六扇鹤样,自稷始也。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成书时已然时至晚唐末年,由此可知屏风六扇鹤样作为屏风画的题材样式长期流行于唐代。虽然没有卷轴传世,但在墓穴壁画之中,如今依然可见六鹤的形象。关于六鹤姿态的名称,北宋记述五代西蜀画事的黄休复《益州名画录》记载为:警露、啄苔、理毛、振羽、唳天、翘足;
蜀主命筌写鹤于偏殿之壁,警露者、啄苔者、理毛者、振羽者、唳天者、翘足者,精彩体态,更逾于生。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鹤画”一节则称其为:唳天、警露、啄苔、舞风、疏翎、顾步
黄筌画《六鹤》,其一曰唳天(举首张喙而鸣);其二曰警露(回首引颈上望,谓因露下而有所警觉);其三曰啄苔(垂首下啄于地);其四曰舞风(乘风振翼而舞);其五曰疏翎(转颈其毛羽);其六曰顾步(行而回首下顾)后辈丹青,则而象之。
又有宋梅尧臣《和潘叔治题刘道士房画薛稷六鹤图》诗六首,诗题点明鹤姿态:啄食、顾步、唳天、舞风、警露、理毛。
其中,“理毛”与“疏翎”皆为梳理羽毛之意,“啄食”与“啄苔”、“顾步”与“翘足”动作相同,“振羽”与“舞风”,大致皆指张开翅膀、迎风起舞之状。
依此辨别《六鹤图》中六鹤,名称大约可分别定为:
如今,六鹤流落海外,不知去向,所幸尚存相片,总算还能一睹风采,实不知是否应以此感到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