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正宁罗川:小村庄藏着大气象
正宁罗川牌坊(先朝阳)
正宁县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在正宁县永和镇有个罗川村,距县城30公里,地处正宁县四郎河中游的川区,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村落,人文积淀厚重,传统建筑群密集,古文物众多,自然景色优美。
2006年5月,罗川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月,被甘肃省建设厅和文物局首批评定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12月被列入国家第四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019年1月,被认定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这个小村庄可不简单,曾经作为县治长达1509年。别的地方是越发展越大,可是奇怪的是,罗川这个地方却越混越小,从一个县治到一个乡治,再到一个村。不过罗川城看似不断在缩小,其实内涵不小。
罗川赵氏石坊
在罗川古城街头,矗立着三座高大的石质牌坊,当地人叫它们赵氏牌坊。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罗川赵氏石坊在罗川城中心共三座:恩宠坊、天官坊、清官坊。
恩宠坊是明朝吏部稽勋司郎中赵邦清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为其嫡母刘氏、生母高氏所立。三开间,高10米。天官坊和清官坊是当地府县官绅为赵邦清所立。石坊各高约10米,宽约20米,全以红砂岩料凿磨镶砌而成。
这三座牌坊全部用石料雕凿、镶砌而成。浮雕彩绘形象生动,造型逼真,雕刻精细,堪称明代石坊雕刻的典范。整个石坊雕刻场景宏大,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刀法细腻,形象逼真,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
赵邦清,字仲一,号乾所,明代真宁县安兴里于家庄(今正宁县永和镇于家庄)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及第,曾任山东滕县知县,后官至“吏部稽勋司郎中”。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廉吏,与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交情深厚。
他在滕县任知县期间,提出了一套治理滕县的标本兼治的办法,三年有成,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他为政清廉的名声都传到外国人的耳朵里去了。
三清碑
万历年间,安南国正使、礼部侍郎冯克宽来中国进贡,途经滕县,去拜见知县赵邦清,一打听,衙役、百姓都说县令教民种田去了。冯克宽到京城后,万历皇帝问他说:“你到我国访问了46个县,你感觉我国官吏政绩如何?”冯回答说:“自我来到中国界,所到过的州、县,未见过官吏们有谁如赵邦清那样清正、一尘不染。”万历皇帝求贤若渴,听其言大悦,遂提笔书赠“清、清、清”3个大字,立即下诏召赵邦清进京。现在,罗川的“三清碑”还保存完好。
圣旨下来,滕县的老百姓舍不得赵邦清离去,苦苦挽留,赵邦清实难立即动身赴任。万历皇帝又第二次下诏,督促其立即到任,否则,治他的罪。赵邦清无奈,只得启程赴京。滕县百姓闻讯,扶老携幼,聚集了几千人,洒泪为赵邦清送别,当时滕县传唱着一首脍炙人口的歌谣:“赵邦清,赵邦清,为官一任一邦清,清正清廉清滕县,百姓为他塑清身。”
赵邦清为官清廉,汤显祖也表扬他:“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
明万历皇帝为赵邦清题词“坚持清白”
赵氏祠堂
神奇的罗川古城
罗川是个神奇的地方,它是一座小城,却承载着厚重的千年历史,底蕴十足。它周围的山很有名,琴山、泰山、药王山、北华山“四座名山”耸立四周。是的,你没看错,这里真有座泰山。
罗川历史悠久。北魏泰常五年(公元420年),朝廷即在此重置阳周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因“罗水出于川”,遂改阳周县为罗川县,一直持续到民国18年(公元1929年)。罗川这座城,作为县治1509年,后作为罗川乡人民政府驻地,2005年罗川撤乡为村,划归正宁县永和镇。
铁旗杆
罗川文物古迹众多。在这个村子里,除了牌坊,还有铁旗杆。这对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铸造的铁旗杆,约有16米高,傲然挺立。这里原来是一座城隍庙,这一对铁旗杆就竖在城隍庙前。旗杆顶端各有一铁鹤,分别背负“日”“月”二字,凌空展翅飞腾。铁鹤之下有一小匾额,呈梯形,一面上书“七国保卫”一面上书“万代屏藩”。其下有两个方斗,相距约1米,方斗的四角各竖小旗,迎风飘扬。在旗杆的中下部,悬有一副铁铸对联,“社荐鸡豚留永日,旗翻熊虎待灵风”。旗杆一对,上细下粗,通身以双龙缠绕,下端插入铁狮背腹。两尊铁狮,双目圆睁,两侧均有雕刻,工艺极为细腻精湛。
村子里还有一座文庙大殿,位于原正宁县第二中学院内。初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年),重修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代毁于兵乱战火。清顺治年间有重修,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都作过补修。现存大成殿五间。
文庙大成殿前后有古柏两2棵,据考证,植于东汉时期(高15.5米,围2.9米)虽然生长了1700多年,但仍枝叶繁茂,威武挺拔。
除了这些古代遗迹,罗川还出特产。罗川旱烟有千年栽培历史。其色泽金黄,易燃,灰白,味香醇,风味极佳,唐代就是贡品。
精彩的历史传说
这里的历史传说似乎格外多,多到让人惊讶。
罗川的得名有传说,相传罗川城东有一山,每到夜半更深或鸡叫之前,山谷能听到锣音回响,人唤此山为锣山,后来叫转音了称为罗山。罗山有一眼天然温泉,从半山腰流出,人称罗水,罗水顺川流出故称罗川。
这里还有一个罗山兔穴的传说。相传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梦群仙现于箩底,于是广派使者在全国查寻和梦境相符之处。一日,一位使者巡游至罗川县,在罗山处见一位老人随一只野兔钻入一个洞穴,就派人在此处挖掘,获得27尊玉石做的真人像。道家称得道的人为真人,传言27尊玉面真人像是天上27宿,唐玄宗是第28宿,28宿下凡预示国逢盛世、天下太平。唐明皇龙颜大悦,遂改罗川县为真宁县,罗山兔穴由此得名。
除了唐明皇,唐肃宗在这里也留下了传说。唐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反叛,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奔赴灵武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随后,李亨与郭子仪等文武大臣筹划平叛,返回长安途中,曾携爱妃张良娣前往罗川以南的泰山庙拈香求子,在城西一土台歇息,张良娣水土不服,突患肚痛病,御医百般施治不见好转。郭子仪便在当地请来了一位农夫诊病。农夫将点着的旱烟锅让给张良娣,一锅烟吸完,腹痛全消,浑身通泰,心旷神怡。肃宗龙颜大悦,也点上品吸一番,赞称:“真乃龙凤烟也!”所以称其为“唐台龙凤晒烟”。从此,罗川旱烟声名大振,经千百年而不衰。
就连这里的河流,也流传着四郎兄弟治罗河的传说。
据《正宁史话》记载,早在明代,罗川就以琴山古洞、罗山兔穴、彭祖遗丘、浮屠遗址、桥山陵寝、灵湫古祠、阳周古城、果老幻墓这“八景”而名扬天下。这一个个景都饱含着神奇的传说和故事。
罗川,这个小小的村庄,掩藏着大气象,俨然是一个天然历史文化博物馆,散发着千年古城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