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结局,被贾探春写进一首诗中,原来最后很圆满

趣侃红楼134:女儿簪菊,蕉下客夺榜眼,王妃残梦,贾探春悲别离
薛宝钗和史湘云订了十二首菊花诗,分别由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贾宝玉和贾探春五人做完。各自诗文中,都归于各自的命运。但十二首诗也是首位呼应,将得菊赏菊的心情表露无疑。
之前用了四个篇幅将“钗、黛、湘、玉”四人的十首菊花诗一一做了解读。虽然不擅长解读诗词,好在《红楼梦》诗文的特色就是隐喻作用更突出。不论诗文优劣只说故事,也能理解七七八八。本文剩下两首贾探春的诗文,也是如此解读一下。
贾探春的《簪菊》是第八首,《残菊》是最后一首,堪称收尾之作,与薛宝钗的开篇遥相呼应。有了之前四人的十首菊花诗的验证,可以肯定贾探春的两首菊花诗,与她的命运遥相呼应,互为影射。下面就粗略讲一讲。
簪菊 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贾探春的这首《簪菊》只排在林黛玉的三首菊花诗之后,名列榜眼。以探春之才,尚不足以与钗黛湘三人比肩,此番虽不能说超常发挥,却也让人意外。
不过,菊花诗本有送春之意,红粉远去,佳人无期。贾探春紧随林黛玉之后作为陪衬。看过前文解读的朋友,一定会知道这与君笺雅侃红楼一贯的观点:林黛玉和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二女同嫁一夫的结局推论相关。
贾探春的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正是建立在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之上。
言归正传,《簪菊》这首诗一上口就觉得好,哪怕不懂诗文之人,也会觉得是首好诗。皆因诗中的那种洒脱和大气,让人忘忧!
薛宝钗稳重,让人忘情;林黛玉出尘,让人忘俗;史湘云豪气,让人忘衰;贾探春超能,让人忘忧。
《红楼梦》真正优秀的四位女子各擅胜场,其他人都是在她们这四种心性上的延伸。
贾探春之才在于她的领导能力,有她在一切都在掌控。贾府有这能力的除了贾探春只有贾母。王熙凤也不行!所以脂砚斋曾在贾探春的风筝谜语后【庚辰双行夹批: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贾府之能,唯有贾探春。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诗人平素对菊花喜爱有加,又是采菊插瓶,又是篱下种菊,忙个不停。但采来的菊花却不是为了增加镜子里的女儿颜色。
第一句,贾探春就表现出一副非女儿心的志气!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古来先贤中,有长安公子杜牧那样的“花痴”美名,也有陶渊明对“杯中物”的酒狂执着。
杜牧有《九日齐山登高》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之句,故称“花癖”。“簪菊”由此典渲染。
南朝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是为“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人避世者当如蒋诩和陶渊明,会三两个知己,可于菊丛之中畅饮醉卧,忘忧、忘俗!贾探春是借以自喻菊花诗会。
“短鬓”出自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诗意点“簪”字。
“三径”出自《三辅决录》卷一:“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惟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人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葛巾香染”出自《陶渊明传》“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着之。”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蒋诩和陶渊明特立独行的高尚情怀被时人看不惯,他们也不在意,反而拍手嘲笑路人的庸俗。
《簪菊》突出贾探春的高尚情怀,对自由的向往。她后文曾哭诉:“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所以《簪菊》看似借高士的情怀咏志,顺便赞赏众人的诗会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堪比魏晋风流。但内核还是贾探春对自身处境的不满,对生为女儿的不甘,对不能建功立业的不服,对没有自由的不畅!
高人、名士的避世未必是她所向往,但她的志气和理想却又希望如先贤那样自由率性彰显,而不用顾忌旁人的眼光和是非。这是贾探春对身为贾府庶女的桎梏的反抗之情。
《簪菊》既夸了众人建立诗社、聚众作诗的风雅,又展现了自我的志气和理想,鞭挞了现实的处境和不甘。实在是高明!如果林黛玉不是将那个时代的女儿命运说尽,更有共鸣。贾探春的志向又太惊世骇俗男性化,菊花诗第一者非《簪菊》莫属!
簪菊者,特立独行,不顾世人眼光踽踽独行者也。
残菊 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簪菊》中贾探春透露出她在贾家的不如意和对庶出生为女儿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愤懑憋屈之情。但这不是最让人伤情的。到了《残菊》才是探春离丧之后的命运写照。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当露水凝结、严霜降临之时,菊花一片凋零清颓。等到小雪聚会宴饮时,秋尽冬来,菊花残,满地伤,花落人断肠。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枯萎的花枝上,花蒂尚有余香韵黄,黄花却已不在。枝上曾经翠绿的叶子也都凋零飘落,没有一片完整。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月光洒在独寝之人的床上,曾经扰人好梦的蟋蟀都已死去。远行万里的大雁队伍,也因寒冷迟迟不能到达目的地。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虽然知道暂时的离别,会有明年再见之期,到底难忍相思,只好徒劳地安慰自己。
《残菊》讲了非常多的线索,需要一一道来。
一,“残菊”作为十二首菊花诗的收尾,要将菊花之终点出,又有为明年再见留下希望。这本就是大观园群芳离散的谶语。但“花开明年复相见,明年花开复谁在”,是注定难逃的悲哀。
二,重露、严霜、小雪,代表贾家败亡的过程和时间。菊花不在是贾探春远嫁之意,而枝上没有一片完整的叶子,是贾家树倒猢狲散,大难来时各自飞的悲惨现状。
三,《残菊》呼应了林黛玉的《问菊》“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薛宝钗的《忆菊》“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说得是林黛玉和贾探春远嫁后,黛死钗嫁,贾宝玉在离家出走后去寻林黛玉,徒留薛宝钗在家等待离人归来。
还记得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对林黛玉说的谶语么?
“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贾宝玉离开薛宝钗后,随癞头和尚出家而去,后循着二女远嫁的路径,找到病逝的“一等夫人”(帝王的妃嫔才是一等夫人,官员叫一品诰命夫人)林黛玉坟前,守墓余生。
四,贾宝玉去哪里找到的林黛玉坟前?“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又呼应贾宝玉和贾探春合作的《柳絮词》。
《南柯子·柳絮》: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贾探春)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贾宝玉)
贾宝玉在远嫁第二年,寻到了贾探春,就寻到了林黛玉。此后在王妃妹妹的供养下,以僧人身份在林黛玉坟前守墓余生,当是《红楼梦》最终的结局。当然,这是君笺雅侃红楼的个人推测。
贾探春的《残菊》,不但收了菊花诗的尾,也收住了《红楼梦》的结尾。还不止,如果没忘我们解读第一回跛足道人与癞头和尚约定“三劫之后,北邙山相见”的话,三劫指九十年,代表《红楼梦》的整个时间跨度。也就是说金陵十二钗和贾宝玉众人,起码有一人要在九十岁左右才会去世。联系后文秋爽斋的大观窑盘子里的“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此人是贾探春的概率极大。
贾探春作为菊花诗的收尾,收住了《红楼梦》的结局,也收住了她人生最后的圆满。关于贾探春,随后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我们再细说,菊花诗的解读就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