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百分之百的完满是没有的

季羡林老先生是大家,关于这个题目,他归纳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第三,个人中心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烦恼。"

人与自然的关系自不比说,现在比比皆是。人与人的关系季老先生说:"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论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一个人对其他人以诚相待是结交朋友的基础,当然这个社会很复杂,不能时时处处人人都显出你的真诚来,否则,在这个社会上是站不住脚的。对待亲人要真诚,对待家属也要真诚,有的时候真诚还表现在对家属作出人道主义的安排,否则,就无法解释那些重组的家庭是怎么回事。

关于友谊,法国著名的学者蒙田在其《蒙田随笔》中写到:"自古就有四种友谊:血缘的,社交的,待客的和男女情爱的。"他接着说:"我们喜欢交友胜过其他一切,这可能是我们本性所使然。"在中国对友谊的划分更细,血缘的属于亲情,男女情爱是爱情;其他的才是友情。有的人可以是一生的朋友,但不是夫妻;有的人可能是夫妻永远不是朋友。人们理想的公式是妻子同时又是知心朋友,但这通常很难。所以,才会出现一个男人,既有妻子,又有红颜知己,甚至还有情人的多样性选择。生活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式,有的是性格使然,有的是命运使然,有的是机会使然,各不相同,但只要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就行。

关于个人中心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我理解是人的知性和感性的关系问题,这实际上很难处理好,所谓存在就是合理,但并不合法或合乎情理,但还要正视它。如果一个人太理性了,那恋爱就根本谈不起来,但如果太感性了,冷静下来还会后悔不已;关键是人的精神层面如何把握这个度,何时该理性一点,何时该感性一点,这种平衡不好掌握.

我认为在爱情问题上,应该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既考虑柴、米、油、盐,也享受风花雪月般的浪漫,物质和精神双丰收。现实生活是物质的太物质,精神的太精神,前者大大多于后者,这两种爱情都不能长久;因为人既要有最低需求,也要有最高需求,缺一不可。

还回到季老先生的话吧,他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满才是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