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家】——季 永(2019年第42期)

【当代名家】



艺术家简历

 季 永 

安徽蚌埠人,1974年出生。进修于中央美院兰亭书法班。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书协副主席、安徽省青年书协副主席、蚌埠市书协主席、国家二级美术师、国家艺术基金首期资助书法家、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浅绛彩瓷画代表性传承人。现任蚌埠市博物馆馆长、蚌埠市美术馆馆长。

幼受庭训,后师从杨士林先生学习书法、鉴定,艺术创作及学术研究涉及书法、绘画、诗文、古器物鉴定收藏等多个领域。其书法作品参展全国第八、十届书法篆刻大展,全国第四届行草书大展,全国第二、三届扇面书法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2008年中国书协千人千作展,中国书协优秀会员作品展等。获第七届安徽省艺术节书法金奖、安徽省第四届青年书法大赛一等奖、安徽省第三届书法大展一等奖、全国公安系统金盾文学艺术奖等。2014年被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评为“安徽十大青年书法家”,“咏淮河书法创作”课题获首期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扶持,2015年安徽卫视“天下安徽人”节目作专题报道,2016年应邀在安徽合肥高铁南站举办徽风瓷韵——季永浅绛彩瓷画艺术特展,2017年在蚌埠市博物馆举办淮风墨咏——季永淮河文化主题书法作品展。出版《淮风墨咏——季永淮河文化主题书法创作作品集》。


安和堂闲话(选录)

□季 永

●窃观历代书法,非独体势流变,亦可观一时文化之概貌也。钟张王颜,破旧体而立新法,固书道之宗祖也;苏黄赵董,循旧法而出新意,亦后世之垂范也。吾国政治文化皆以唐为分水,书亦然。盖书体至唐而备,唐以前之书,虽众体更替而古法未丧,破立之间众法渐成。及至唐时,众体备极,万法并立,书道遂至巅峰。唐以降之书,体法未有创变,然人意自有不同。两宋文人治国,文艺诸端由唐之博大而转至精深。文化至此而一变也!其时唐法未远而文人意胜,遂自成境界。其所凭者全在一个“意”字,故宋之书以行草为能事,写意耳。元人喜作古体,有宗周之深意在焉。赵松雪之书,钱舜举之画,杨铁崖之诗,皆能传古法也。此余之所谓循旧法而出新意者。后世不察,以为诸公皆辕下驹也。

●自元以降,书家每能兼容众体,以己意运古法,而历代之金石碑帖皆成资源。伊墨卿写隶如楷,邓完白写楷如隶。何道州作行草能见篆隶之古厚,金息侯作篆书亦有行草之意趣。体耶?法耶?惟意而已。故书之境界全在人之境界。不知此不足以言碑学。

●今人多笑包世臣书论遑遑而技法荒疏,须知有清一代皆以篆隶古法救帖学衰微,无完白则无慎伯,无慎伯则无让之,无让之则无悲庵,则无寐叟、无南海、无宾虹、无散之也。今人复囿于帖学而不解慎伯,不足怪也!作一绝云:时人皆毁慎伯书,书论遑遑笔乱涂。且立乾嘉开望眼,几人甘作右军奴。

●观诸生日课褚遂良《阴符经》,语之曰:作楷勿仅着意于点画字形,而要统摄空间,笔力欲达边角。恰如弈棋之金角银边,也如理政治国,帝力须达边陲。

●老杜诗云:“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又云:“野云低度水,檐雨细随风。”其咏物比兴,寓志抒情,沉郁顿挫者多,轻灵通透者寡,似此者不乏道家游心物外之思辨,更有禅家因缘起灭之觉悟。是知少陵非独能苦吟,亦有空灵之别调也。

●吾国文化早至圆融通会之境,观照诸端皆有可观。陶瓷绘画自古皆匠人为之,惟程门开山祖后,又有金、王诸家从事其间,加之时吏王凤池、但培良辈推波助澜,一时蔚然大观。辛亥以来,国人尚西术,轻故学,而吾国文化根脉几至断绝。浅绛瓷绘当其时而起灭,个中道理须深究之。近时国运升平,收藏玩古之风大盛,此诚吾民重拾文化自信之一征也!而浅绛瓷胎骨不坚,赋色不艳,素为人轻弃,而今之视为供璧,何也?为有文人逸气寄之笔墨而存乎瓷笺耳。今藏浅绛者众,而多不明所致之由,更不知浅绛之美。古人云玩物不可丧志。每叹年来奔走搜罗,衣食堪虞,心念得失,不暇赏会,风雅无存,几同商贾。乃至砚池荒废,而与汲古悟道之初衷大悖。临渊羡鱼,不如结网;耽于赏玩,岂若自运?遂立志研习古浅绛之旧法,开当代浅绛之新风。历经数年之探索,列名非遗,幸有小得,还期精进。

●中国印章肇自殷商,历周秦而大备,至两汉可称鼎盛,魏晋以降则渐趋式微。唐时虽诸艺皆称绝于史,然印章制作竟乏善可陈。有宋一代朝野尚风雅,于印章小

道亦极留意。徽宗有“御书”二字印,花押时常用之,为两宋官印立一规范。近日归藏上海博物馆之淳化阁帖宋拓本,于王淮跋后钤三省官印,亦是宋官印典型。后之数代,官印体式沿袭宋制,而笔画排叠委曲成一格式,称“九叠文”,虽铸造益趋工整,而淳古之气已荡然矣。余近日游于淝上,于肆间得一印,铜质阔边朱文,无钮,然于印背隐然有迹可征,想是岁久脱去。钤之识为“谨封”二字,文字竖排,印式一同于徽宗“御书”印。劫灰之外,倍觉珍罕。

●凤阳城东行十里,群山耸翠,有卧牛湖、禅窟寺、玉蟹泉、桃花洞、韭山洞、狼巷迷谷等名胜,为皖中最幽绝处。己丑夏月,友人王军先生买田禅窟寺外,相招一游。考寺中残碑,禅窟初成于汉武帝时,清康熙年间,有临济宗三峰寺僧者游至此,爱其山水佳绝不忍去,遂建寺修禅,香火薪传至今。庚寅夏月,余与诸友行屐涉此,览胜寻幽,不为暑气所迫,信可乐也!而寺中小僧只顾问卜游客,早已不解枯禅为何物矣。感而赋之,得诗二首。其一曰:临济三峰传佛灯,万流收尽一滴真。寺藏世外亲天籁,身在山中远嚣尘。绕塔漫识松萝古,临池闲看花草新。枯禅寂灭僧已老,洞外桃花又几春。其二曰:诸友城东访幽处,车行一路如乘船。梵音飘渺迷旧寺,山色佳绝漫炊烟。老叟卖芝新竹下,小僧问卜古殿前。相携诗酒欢娱后,大笑洞中坐枯禅。

季 永 行草王维《宿郑州》、崔颢《晚入汴水》斗方

草书中堂 少年愁听凤阳歌,痛我神州苦难多。车过临淮驰望眼,风涛伴泪漫长河。物换星移更有情,春风醒我故乡人。画文一册生新采,读罢心潮久未平。

楷书应须旋写联

楷书《重修芍陂塘记》团扇

隶书节录萧大圜《言志书》中堂

行书结交斗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