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内细胞治疗产品受理及获批情况及浅析

2020年受理品种

截至12月28日,2020年CDE共受理了31个细胞治疗产品的各类申请,其中25个为IND申请,4个为补充申请(分别来自南京传奇、铂生卓越、上海明聚和亘喜生物),2个为NDA申请(分别为复星凯特的益基利仑赛注射液和药明巨诺的瑞基仑赛注射液)。

25个IND申请中,CAR-T类产品为14个,其他免疫细胞类产品为5个,干细胞类产品为6个(包括5个间充质干细胞和1个造血干细胞)。其中,9个产品还处于排队待审评状态,均为10月份以来受理的。

在这25个IND申请中,4个有国外技术背景。Mesoblast和天士力共同申报了异体人骨髓间充质前体细胞注射液,而Mesoblast向FDA递交的上市申请尚未获批。上海丹瑞申报的Sipuleucel-T注射液,已在2010年由FDA批准上市。诺华之前单独申报了CTL019,如今选择和西比曼合作申报,由后者负责国内的细胞制备。

和往年相比,2020年国内受理的细胞产品更加多元化。亘喜生物的GC007g注射液为国内首个获批的通用型CAR-T;该公司的GC019F注射液基于FasTCAR平台,大大缩短了制备时间。在靶点方面,上海科济的CT041为首个针对Claudin18.2靶点的自体CAR-T细胞,也是第2个针对实体瘤的CAR-T(另一个GPC3也来自科济);武汉波睿达的CD30、上海隆耀的CD20、深圳再生之城的HIV-1、上海恒润达生的抗CD19-CD22,突破了以往完全由CD19和BCMA主导的局面。北京泽辉辰星的M-021001细胞注射液不同于其他间充质干细胞,由人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理论上具有更强的扩增能力;广州辑因的CRISPR/Cas9 基因修饰BCL11A红系增强子的自体CD34+造血干祖细胞注射液则是将基因编辑和干细胞技术结合起来。

获批情况

受理只是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获得临床试验许可。目前CDE采取的是默许制原则。2020年已经完成审评的16个产品中,9个获得临床默许,超过一半。其中,CAR-T为6个,间充质干细胞为1个,其余2个为其他免疫细胞。

截至12月28日,2020年共有25个品种获得临床批件或临床试验许可。其中,16个为2020年之前受理的品种,包括2018年受理的6个。

如果算上2020年之前受理的品种,则2017年以来CDE共受理81个细胞治疗产品,共有47个品种获得临床批件或临床试验许可,比例为58%。如果算上北京永泰2015年受理、2017年获批的EAL,则这个数字为48个。考虑到部分产品还未开始审评及处于发补状态,最终比例还要再高一些。

真正让人担心的是很早就获得受理但迟迟未获批的品种。2018年受理的18个品种至今尚未获批,有些可能已经被放弃,如上海优卡迪申报的4个。考虑到刚刚和诺华共同递交了CTL019,西比曼自己递交的CD19 CAR-T大概率已经放弃。普瑞金的BCMA CAR-T已获批,而更早递交的CD19 CAR-T却未获批;考虑到CD19赛道的过饱和竞争,该产品可能也被放弃。

小编总结

自2017年底CDE批准首个CAR-T(南京传奇)的IND申请以来,回顾过去三年CDE受理的细胞治疗产品,可以发现这个领域分别经历了2018年的狂热、2019年的降温和2020年的理性回归。小编一直呼吁这个领域的企业根据自身的优势,合理布局研发方向,减少同质化,提高创新能力。欣喜的是,2020年能够明显看到这种变化趋势。

凭借跟国外的合作,复星凯特和药明巨诺已于今年递交了上市申请,距离获批临床仅过去2年。另外,南京传奇的CAR-T疗法于2020年8月5日获得国内首个突破性治疗资格,而且南京传奇已经向FDA递交了上市申请,国内申请上市估计已经排上日程。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我们有可能见证国内首个CAR-T疗法的获批上市。

版 权 声 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