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的意思,语文老师也不一定懂
教育·美文·感悟
写打动人心的文章,做百分之百的原创。
交流/合作-微信:hbliuchanghai QQ:466015734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明珠絮语
壹/
前两天的文章里提到了李白的《静夜思》,在写作的过程中搜集了一些材料,结果发现,这首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小诗,居然有太多“背后的故事”。
如果在文中做出说明,恐篇幅不够,于是当时没有提及,今天不妨单开一篇。
贰/
首先,对于“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什么,就存在争议。比如,郭沫若就曾提出质疑:“如果睡在床上,那一定是在房间里,房间里怎么会结霜呢?”
确实如此。如果是月光照射到屋内的地上,作者不会产生结霜的感觉,也难以有后面的“举头望明月”这个动作。因为看到的是房顶啊!
如果查百度百科,会发现“床”有若干个含义,甚至马未都认为那应该是“胡床”,像我们坐的马扎似的东西。
其中,一个颇能够解释得通的释义是“井栏”。根据考古发现,古代的水井四周有木结构围栏,成方框形围住井口,其状如床。在《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江西卫视《挑战文化名人》节目亦以此为答案。
看来,“井栏”的解释颇有权威性。这样,“床前明月光”的情境就移到了室外,和我们普通的理解大相径庭。
叁/
不过,这首《静夜思》是有多个不同版本的,最流行的有两个,一个是我们从小就背诵的那个版本,另一个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根据专家考证,后面这个版本是宋代版本,而前面那个是明代版本。按照常理,宋代比明代距唐代更近,无疑更可能是李白原著。
另一个佐证是,在日本的教材中,李白的这首诗一直都是后面这一版本。我们知道,日本和中国的文化交流自唐以后就比较频繁,李白的这首诗也早就传入了日本,可能比我们更好的保存了原汁原味。
肆/
综合以上因素,笔者认为后一种版本更像“原版”: 李白站在床前,看到窗外洁白的月光洒了一地,竟然有了一种下霜了的错觉。抬头看见远处的山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这样,李白又回到了室内,郭沫若的质疑也可以得到合理解释,因为即使在房间内的床前,也可以看见外面的月光。
而“井栏”之说虽然也通,但显得就没有那么贴切。因为李白在室外的井栏边的话,是身处月光之中,难以产生下霜的错觉。
虽然“看月光”和“望山月”,确实不如最流行的那个版本朗朗上口,其意境的美感也稍差,但至少避免了在一首诗中同时出现两个“明”字,而且也可能更符合当时的实境。
伍/
有意思的是,在网上流传有一个关于解释《静夜思》的段子,不妨抄录如下:
一个叫明月的姑娘在李白面前脱了个精光,她的皮肤就象地上的霜一样白。李白看着明月姑娘,低头却又想起了远在故乡的老婆。这首诗充分的表现诗人李白在他乡嫖妓时的矛盾心理。
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恶搞,已经无孔不入,而且“聪明才智”已经用到了极致。明代的“网友”帮李白润色了《静夜思》,只会为原诗增色,而现代的网友,则纯粹是在糟蹋老祖宗的好东西。
希望几百年之后,不要真的有人将这个恶搞的解释错安在李白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