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件艺术品——王雪涛《朝贺图》

华夏珍宝博物馆 2020-12-21

在现代写意花鸟画家中,王雪涛以其60余年不倦的艺术探索,形成了健康灵动,多彩多样的一派新风,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爱,其在画艺图变和画理研求中亦颇有独到之心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师承者众多,画风影响颇为广泛。他的艺术成就已形成一代风范。今天我们介绍的艺术品是他1977年所作的《朝贺图》,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幅王雪涛花鸟画。

艺术品简介

《朝贺图》(尺寸:116.5×192cm)

画面中一对丹顶鹤成为最引人瞩目的焦点,一只鹤伸着长颈,引吭长鸣,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另一只则低首瞩目水面,似乎是在静思不语。两只鹤造型以墨线为主,简练之极,仅翅膀上有几根辅线,右足立于水中,左足提曲凌空,羽尾几笔深墨与岸边柳干相映,给人产生联想的余地。顺着柳干向上看,两只鹩哥豆眼凸起,眼仁上移,红舌微露,立于柳枝,交往对鸣,说话语意丰富。

《朝贺图》局部

另有两只黄鹂,一只抓着柳条,跃跃欲飞,另一只则已一跃而起,向水面滑翔,此时却惊起了一只翠鸟,似乎也发现了水面的动静,迅猛冲向水面,似是欲与黄鹂一争高下。而水面上,此时一对鸳鸯正在你侬我侬的伴游对语,鸳鸯旁边大片的荷叶以大写意挥洒而成,但又不失造型的准确性和摇曳的动感;荷花则色泽娇艳,明艳动人。

此画为著名收藏家、王雪涛好友吴健民先生祝寿之作。

王雪涛与吴健民的友谊

从一间“秘密画室”开始

《朝贺图》局部

王雪涛先生才华横溢,但一生却饱经忧患。正当他年富力强、蒸蒸日上之际,却遭受了不平的待遇,被打成“右派”,限制了他的发展条件,不久又遭遇“文革”,被从画坛上赶下来,失去了创作的机会,而且一拖就是十年。尽管他晚年得到了平反,重获各类殊荣,但十年特殊时期的坎坷经历,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挫伤。这期间流传于世的雪涛作品寥若晨星,以至于人们谈到王雪涛的艺术生涯,不得不把他的“文革”十年作为“空白期”来看待。

《朝贺图》局部

但与王雪涛有过交往的人都说:“王雪涛先生在“文革”期间,虽然饱经忧患,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尽管他当时门庭冷落,处境艰难,但始终在顽强地挣扎着,潜心于画艺的钻研。”此时吴健民先生更是雪中送炭,不断支持着王雪涛的绘画。

王雪涛正在创作中

吴健民先生是著名收藏家,曾任北京市物资局局长,其平生酷爱中国画,与当时著名画家交往甚密。特别是在“文革”时期许多画家被迫放下画笔,吴健民先生冒着极大风险,在自己住所的秘密画室为许多画家提供了得以自由挥毫的“小天地”。正是这间小画室为那一时代留下了许多艺术瑰宝,王雪涛先生和吴健民先生也是在彼时更加深了友谊。

佳作赏析

《朝贺图》局部

王先生所捕捉的花鸟草虫的生意和他精微的心灵感受是融为一体的,注重表现对象瞬间的动态,同时又把自身的感受融入其中。不是静态的景和相对稳定的审美感情的统一,而是大自然之间千变万化,转瞬即逝的机趣与画家自身精微感受的统一。此作品正是其中典范。

巧于留白,疏密之间营造机趣

《朝贺图》局部

王雪涛曾说:“章法布局归于立意、布局结构决定整幅作品的基本形式。古人强调意在笔先,立意就是总纲,其基本思想就是用什么去打动人心。立意饱满方可气脉一贯,即使面对小幅纸,也要站着画才能纵观全局。”通过这幅画也能看得出王雪涛先生很注意经营位置,注重艺术的章法和构图,巧于留白,在疏密之间营造机趣。

中西合璧,以色助墨

《朝贺图》局部

从该作品的绘画技法上,可以看得出王雪涛先生作画以笔尖、笔肚、笔根顺着走势,破、揉、擦,千变万化。色彩方面,又吸收了西方技法,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的。他尤其善于在水墨淡色的画面中,发挥一些不透明的、具有覆盖性的色彩,他将白粉和洋红搭配使用,却并不显得脏,吸收了西洋画的色彩规律,包括冷暖的调子,色彩的协调、对比。

《朝贺图》局部

本幅作品,不仅尺幅大,足以震撼观者的心灵,更有艺术创作所讲究的情,达到了能大能小、能粗能细、能紧能松的境界,正如王雪涛所言:“一幅画的内容好,更要有情趣才能打动人心。要画得引人生情,画家要先自动情。”恰如雪涛先生所言,已然尽情尽意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