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邻44期➃|别人的生命也是生命,别人的历史也是历史
短暂休息后
进入《二手时间》主题阅读时间
杨早:现在进入我们的主题书环节。因为这个主题书是邱小石定的,叫白活了么,让邱小石讲讲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以及为什么要叫白活了么。
其实我是希望每期都有一个领读,比如今天这本《二手时间》,是洞主上次推荐过的,就让他做领读,让他好好讲讲为什么要推荐这个书,以后希望设这个东西,别人读了以后,我事先征集大家谁愿意当领读,他讲讲为什么会让我泪流满面这种事情。你参加几次有可能上来就读这个书。
洞主讲为什么选这本书以及为什么白活了么
邱小石:其实这本书我第一次读时,然后写diao计划推荐,今天上午又读,我发现我对一本书的变化是随着阅读的过程还是有变化,今天上午读的时候我觉得又令人愉悦的发现了一些新的角度和视野。虽然我推荐这个,其实并没看完,很厚,我就继续把我没看完的继续阅读,我又翻了一下,发现新的视角。
我写完diao计划推荐语,给洞婆看,洞婆说,你写这个,可能要别人读过这个书可能才能够认知和理解。头两篇就是好的书突然把你抓进去的感觉。其实我觉得这里面我摘录的每一句话,背后都可以形成很多表述的延展。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呢?我首先说为什么当时想说白活了。
我觉得很多时候这本书充斥的其实是大量的人对于由于这个时代的巨大转型导致的无所适从,形成的甚至有很多对时代的抱怨。我看这个书的时候我曾经有印象,苏联解体之后,打卫国战争的很多老兵,他们突然意识形态发生转变,给他们带来了自己过去的时空是被否定一样。这里面其实也提到,现在俄罗斯的国徽是沙俄时期的,国歌是斯大林时期的,你就可以看到,从意识形态又完全是资本主义的。所以,他们跨越的这种程度。
当时我有一个特别感动的地方,就是梅德韦杰夫说我们为什么不恢复当时的军歌?因为已经改变了,他为了珍惜这些过去的老军人,别人的生命也是生命,别人的历史也是历史,为什么我们现在变得状况我们要把过去完全否定,于是就恢复了前苏联的军歌,让他们唱自己的歌。我就觉得他们的意识形态里面还是存在着对人的、对历史、对文化的延续性的尊重,不管是说我们想把它怎么否定。
但是这本书里面充斥着大量的这种无所适从,这种无所适从从书中有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深刻,资本主义猛烈来袭,我们就从书房走到大街上,结果发现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理念,这么多年我们只是坐在那里夸夸其谈。或者换一句话说,当一个社会发生转型或者转变的时候,这个社会没有充足准备。
突然转型,突然空白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我们也没有想好这个社会或者这个国家都没有足以支撑继续发展的理论支持,就突然转到那个上面,也没有任何的实践经验,转眼进入过渡到了另一个阶段,导致了很多人觉得过去会被不知道。其实我觉得,这个意识形态动机都是好的,就是人类文明最大的一次试错,突然弄了几十年,发现这一套完全行不通,要改变。而是正在试错的这一部分人,本质上讲,就是人类文化文明进程中的某种代价。所以我觉得为什么用白活了么,当然这个是一个问号,后来我会说这些仍然是有意义的。但是他们仍然觉得我自己的一生怎么就被耽误了,怎么被消解掉了,怎么完全被遗忘了。
但是后来我又看,又读,就会发现,当然我们国家是不是一个二手国家,都是有可能的,如果不这样可能谈不下去。他们是对一个时代的抱怨,觉得是白活了,但是我读到后面的时候其实有两个人的故事给我的启发比较大。他们跟这个时代,就是《二手时间》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关系了,他们过的幸福吗?不幸福吗?其实说不上。但是,他们确实有自己非常独特的个人生命的呈现,其中的一个有点像我们现在北京。
有一个人,她从莫斯科的远郊的地方进了莫斯科,她呼吁大家都要到莫斯科这个城市来生活,她因为读了大学,留在当地工作,她喜欢年龄更大一点的人,我不知道你们看到这个没有,她喜欢大他20岁,“与幸福比相似的孤独”,她喜欢成熟的男人,她喜欢成功男人开车的样子,说话的范儿,而且她成为一个人的情妇,那个人当她怀了孩子,她希望那个男人做出一些承诺的时候,那个男的根本就消失了。这个跟我们的很多都市多么相近,但是那个跟那个时代背景没有什么关系,跟斯大林时期,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等没有什么关系,这个是发生甚至资本主义社会也会出现的一个社会的场景,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有生了小孩自己带小孩的,根本这个没什么关系,是什么《二手时间》。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拍成纪录片的叶莲娜那个人,那是一个多么勇气和浪漫,有一点我们看觉得苏联的英雄主义的一个女性,那么独立,而且离过两次婚,有三个小孩,她去找。但是结尾她并没有获得自己的幸福,她也消失了。这个东西也是个人命运和生活的选择。
因此,从刚才对时代的抱怨,其实仍然转换到了对个人生命的某种体验,就是个体的体验,从包括这里面还谈到社会转型给他们带来的颠沛流离,甚至也有尔虞我诈,把他们房屋侵占等等诸如此类的生活,你发现在乱世里面仍然是寻着自己的某种生活观念和价值在不管好或者不好,我们很难界定它,但是用自己的方式生活。
当我们看到《二手时间》这个部分的时候,那个时代的人很难谈得上二手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自的生活和生活的轨迹,尤其到了后面,这些人出现的时候,如何克服掉这个时代变化带给我们的,尤其是带给某一代人巨大的阵痛,这种东西我们社会如何消解,最重要的还是对于人性,对于人生命的这种尊重。无论看什么书,看到最后都是这样的结论。这种还是我们这个社会里面特别稀缺的,我们叫普世价值特俗气,但这应该是常识,应该是一个人正常的普通普世性的思维,但是我们还都缺乏。为什么我写到这个书的最后的时候,我说有情绪总比麻木和忘记好。至少还能够表达出来,能够用这样的声音诉求,有人可能还是愿意倾听,大家还能够去小姐彼此之间的这种痛苦。因此这还是一个某一个进展的一个阶段。
我先说这么多,一会儿再补充。
杨早:子瑜,你觉得他说清楚了我们要读这个书的理由吗?不清楚就再问。
子瑜:因为这本书在推之前我有大概翻过,我也没都读完,不好意思。我看了两篇印象蛮深,一个是前面“红色”的《专政之美与水泥中的蝴蝶之谜》,一个是后面的,刚才提到的《与幸福相似的孤独》。其实,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是特别了解苏联的背景,而是更多的想到我自己所身处的现在的环境。
最开始的时候,我认为信仰一个东西是很傻的事情,我没有办法像别人去说。
杨早:你哪一年的?
子瑜:89年的。大概是我高中,那个时候是开始会去迷茫,想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当时因为我们有一部分同学是非常有自己的人生规划的,我要上清华,清华完了我们要上MIT,或者什么,我回来要去做一个什么,哪年哪年都规划得特别好了。而我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迷茫的,我是从那个时候跟着我同学看什么《在路上》、《麦田里的守望者》,各种摇滚。。开始觉得我为什么活着,我要做什么,一直。。那个时候觉得信仰什么的都是很愚蠢的.
比如第一篇讲的故事:一个士兵被俘虏,但敌方待他很好,他特别不甘心日夜想回到祖国; 但是当他真的回到自己国家,发现突然被背叛了,没有人承认他了,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叛徒,把他送到劳改营。。。当时会听到很多很多这种故事,我就觉得他们的生活特别悲惨,特别的绝望。当时我觉得,这个人好傻啊,你为什么要去相信这些洗脑的东西呢?他们都是骗人的啊,就会有很多的质疑。
后来, 我会慢慢发现,当人相信一个什么东西的时候,其实是生活会变得很美好的。当我不去怀疑目标的时候,会充满信心了,我会瞬间拥有一个唯一的目标,一个完整的价值观,我相信我这么做是对的,我每天都生气勃勃。就像上学的时候,就一个目标嘛,那几年过得很开心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当我在我不知道它是骗局的时候,当希望没有落空的时候,我是幸福的。
反过来讲,当我试图去质疑很多问题的时候,我为什么要有信仰,为什么信这个,生活也是很痛苦的。会非常迷茫,没有办法坚定自己相信的东西,不知道正在做的事情是不是有意义,是不是有价值的。
后面一个故事,与幸福相似的孤独,那个有点像我们现在的生活。当我们上学的时候,特别理想主义,大家觉得诗歌很好,觉得电影很好,艺术很好,是很浪漫的生活。。。但是当你毕业以后,我遇到很多人都会跟我讲,你上大学学的东西有用吗?挣钱吗?我认识大三大四的同学会跟我说,我觉得那帮人读书真是太傻了,我大学四年级本没怎么去听过课,但是现在挣好几百万。那个时候就会去想,消费、物质、金钱等等,这些东西到底价值都在哪儿?有多重要?或者你为什么要去看那些诗歌,还不如学经济、英语、管理,是不是更好?
还有一段蛮有趣的:就是我们的广告不仅说满足你需要,更多的是制造你的需求和资望,制造你对这个世界的无限想象。。
我说不出来这本书好还是不好,但是里面每篇都有那么一些点,触动我矛盾、迷茫、想要去讨论的事情,所以我很有感觉。
杨早:今天上午我转的一篇文章,关于我们需要阅读不需要阅读的运动。那个里面提到一个问题,他身边的朋友不阅读的人比阅读的人快乐,因为不阅读的人不觉得自己无知,阅读其实就是不断提醒自己无知,觉得自己无知肯定不是一个好的感觉是吧?但是你说无知可以推动我们去求知,这是另外一个事情。如果从快乐来说,真的是不阅读可能会过得比较快乐,老子说“虚其失,心实其服。”把肚子填饱了,这样会比较高兴。
包括我昨天发了电影辣妹子的影评,我说他考上名牌大学的快乐来自于社会的认可,你很了不起,你考上名牌大学了。但是考的过程没有对知识的热爱,没有对学术的追求,你上大学之后,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呢?所以我那天看电影我开玩笑说,我很希望有一个人去找十个毛毯厂毕业出来的,考上好大学的人,去追踪他们四年,看他们四年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我很想看这个纪录片,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这个事。我发出来之后,我看下面有一个评论说,还知识的热爱,读书读傻了吧?这个东西其实很迂腐的,但是我觉得,只是为了别人的认可做这的事情,比如考上一个好大学,或者你学得很好,变成学霸,这个东西能够持久吗?这种带来的快乐或者带来的满足感能够持久吗?这个可能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
子瑜:我觉得我特别同意你说的,很多事情,当你不想的时候比你想要快乐。很多我们不想的时候,在圈子之内,会有一种简单的满足的感觉。但是当你跳出来你去质疑它,想件这个事情究竟有没有意思啊,有没有价值啊,就会发现,这个东西它并没有那么多的意义,也挺枯燥无聊的,就会非常的痛苦去做这些事情。
后面是讲读书的事情,其实我觉得,当你去读书的时候,你会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这个时候其实是会不断质疑。那在跟别人讲话的时候,你没有办法很坚定的说:“我就要这个,或者我就这么想的。。”因为当你说你想要的时候,心底会有无数的声音说,这个角度上说不对,那个角度上不对。这样就很乱。。。所以我一直很难去坚定一件事情。
后面,你刚才讲的,是要别人的认可还是自己的认可的问题。这个我的理解是:当你本身有很多疑问的时候,是很难对自己认可的,我们对事物(自身)的认识很多都来自于外界评价。以前,我一直都觉得我的思想都是独立的,自由的,我是有辨别真伪的能力。但当我看这本书,以及经历之后后,发现我们的思想其实是有时代烙印了。不知不觉间,就被灌输了“普世价值观”,而被灌输的时候是根本没有发觉的。所以,我们很难跳出这个时代,跳出现实社会的评价。就假如有一天,你拥抱了诗和远方,但一无所有(房子,车子,地位,孩子。。),你会觉得自己特别成功幸福,而没有一丝怀疑吗?就不会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特失败吗,空白什么?
未完待续……
阅读邻居第44期
主题:白过了么?
书目:《二手时间》
时间:2016年4月23日
地点:读易洞书房
本期编辑:绿茶
阅|读|邻|居
读不孤 必有邻
微信号:yuedulin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