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车企获得新能源资质,年内审批重新放开?∣汽车有智慧
聚焦行业
近日,据汽车有智慧了解,康迪、国新、森源三家企业获得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核准,具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达到了18家。
这也是在停止核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近20个月后,国家发改委首次开启审批大门,对于翘首企盼了1年多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申请企业来说,审批大门再次开放绝对是个好消息,不过,随着《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在1月10日正式实施,这些亟待“中标”的企业会在今年美梦成真吗?
“权力下放”并不等于降低门槛
康迪、国新、森源这三家企业并不是国家发改委直接核准的,而是国家发改委委托江苏省发改委以及河南省发改委核准的,核准时间赶在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正式生效前两天。从1月10日起,汽车投资项目核准事项将全部由中央核准转为地方备案管理。
随着《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的正式实施,对于新能源汽车资质的审批将会更加严格,尤其在电动车方面,增加了对投资项目所在地限制的门槛。
《规定》对于新建独立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含现有汽车企业跨乘用车、商用车类别建设纯电动汽车生产能力)所在省份应满足:所在省份上两个年度汽车产能利用率均高于同产品类别行业平均水平;现有新建独立同产品类别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均已建成且年产量达到建设规模。
尽管看上去国家发改委对部分权力进行了下放,但实际上对于希望获得生产资质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康迪、国新、森源这三家企业看似幸运地搭上“末班车”,实际上,他们通过的仅仅是发改委的第一道资质,后面还需要获得工信部的准入,那道门槛对于申请企业来说依旧困难重重,因此,想要真正实现造车目前来看并非易事。
代工或是更好地选择
对于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的主要法人股东,如果是研发设计企业,必须先达到3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保有量或3000辆纯电动商用车,或上两个年度纯电动汽车产品累计销售额大于30亿元。《规定》中的这条对于新的造车企业很难实现。
在现有条件下,代工模式看上去更适合造车新势力,工信部在去年12月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中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之间开展研发和产能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委托加工生产。
由于获得生产资质越来越成为小概率事件,更多的新势力们更乐意选择代工模式,对于弥补自身生产经验不足、节省生产建设资金有着积极意义,最重要的是摆脱了没有生产资质的尴尬。虽然目前代工模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在生产中发现问题总比被动等待那张资质更加重要。
智慧总结:距离2020年新能源车停止补贴的时间越来越近,对于新造车企业来说,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生产资质显得尤为关键,随着合资品牌不断进军新能源车市场,留给国内造车新星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汽车有智慧
真实 | 启迪 | 睿智
商务微信:xuan18621718528
关注Futurauto
拥抱新能源汽车未来
我们的10W+文章
中国最富的三个村子,街上停满宝马保时捷,堪比“中国小迪拜”!
2014年创刊
最早的新能源汽车平台
流量较大的智慧汽车平台
专注评测、视频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
汽车有文化媒体集群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