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医学 系统医学帮我们走出医学的困景---凌锋教授

一、系统医学---凌锋教授

前言:最近看到很多公众媒体和自媒体都在转发凌锋教授的“医学的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13年来,凌锋教授及其团队,对医学的本质进行潜心研究,创新性地提出系统医学理论,总结出系统医学的3条戒律,强调医学就是医学,不是其他学科的相加和应用,而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我是个内科医生,我在诊治疾病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把之前的经验应用到后面的患者身上,使得疾病看得准、看得好?如何用最少的化验检查确诊疾病?如何给每一个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还要把我们的好的经验分享给全国各地的基层医生,使各地的患者在当地也能享受到同质的医疗服务?看完此文感触良多,特别联系发文的公众号要求转载,得到爽快应允,再次表示感谢!

最近在规培、专培基地网上公示的培训方案遭来十几万人的吐槽和拍砖,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检讨和反思。除了培训方案本身需要不断合理和优化之外,我们应该更多考虑的是医生的便利还是对病人的责任?

就如同我们在医疗实践中经常思考的问题:

我们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理念去治疗病人?

是以科学为中心,把“知识即道德”为准则去追求所谓的极致治疗呢?

还是以病人为中心,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预期呢?

屡禁不止的医闹发生难道都是病人的不是?

这其中有没有医生的冷漠和无情?

医学的本质是研究生命,医疗的功能是帮助他人解除病痛。

人体是可以分解的,但生命是不可还原的;疾病是可以定义的,但痛苦是不能量化的。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分科越来越细,对医学的解释越来越多元,这也使得医学变得越来越复杂。

在普通人眼里,医学是祛病延寿之术;在科学家眼里,医学是科技应用的一个方面;在经济学家眼里,医学是一种特殊的交易。各种说法都有道理,但都不全面。每个说法都是自己说得有理,但又都不对医学这个整体负责。这就是我们所面对的医学理论现状:学说很多,而且越来越多,但医学到底是什么?医学精神是什么?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清楚的说法。

韩启德院士在他的《医学是什么?》这篇报告里说:“现代科学到现在没有建立在描述整体状态的体系。人们对现代医学的不满,不是因为它的衰落,而是因为它的昌盛;不是因为它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它不知何时为止。人们因为成就生出了傲慢和偏见,因无知变得无畏,因恐惧变得贪婪,常常忘记医学从哪里来,是如何走到今天,缺乏对医学的目的和要到哪里去的思考。”

如果不从根上解决医学的理论问题,医学将无处安身立命,也可能引发医学的危机!危机始于思想混乱,思想混乱的根源是缺乏对关键哲学问题的认识。

近年来的基因工程突破和人工智能的出现,使我们对掌握医疗的根本和展望医疗的未来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期待。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基因来控制性状表达,利用可控的性状表达来实现我们理想的治疗目的。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把全球所有医生的智慧都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超级医生。就像阿尔法狗一样,超脑正在形成。让每个医疗救治方案都成为世界最顶级医生的共同智慧已不是梦想。这一切都要拜赐科学的进步,我们应当无比赞叹科学对人类的贡献。然而,科学的伟大之处并不仅仅表现在它为人类带来的技术进步,而是反思精神,是它留给我们的那块宝贵的证伪空间。正是这种精神才使科学不断进步,人类不断发展。我们对“医学是什么”和“医学在哪儿”的追问也正是基于这种精神。

在不断的学习和研讨中,我们逐渐萌生了系统医学的理念,它由两大支柱组成:科学和人文。期望科学和人文这两者结合建立起一个医学的理论。

很多人会问:系统医学的建立有什么用呢?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具体的看病问题吗?其实,系统医学不是去解决某个具体的疾病,而是要对医学的原问题找到答案:

什么是疾病?

为什么治疗是可能的?

治疗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目前系统医学理论还处在初探阶段,还有待不断完善和证明。构建系统医学的探讨中有3点体会:

第一,我们必须将疾病分为普遍性的和个别性的,不能用标准人来代替具体人,要承认每个人的具体差异。系统医学认为健康和疾病都是个体的,这种定义更准确,但很多人认为没有实用价值。但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间断监测和采集个体的生理指标也逐渐成为现实,那时候个体指标的异常将不仅是和群体的平均值比较,而将是和自己健康时的数据比较,从而实现健康和疾病的个体化。未来,个人从出生开始,所有的就诊经历都将充分的被记录下来,一旦这些数据形成有机的整体,将会成为健康和疾病的个体化定义的基础。

第二,治疗是一个通过负反馈逐渐逼近理想目标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化约成一次性的精准治疗。

第三,医学是通过治病达到救人的艺术,所以必须是科学和人文的结合。缺乏科学的医疗是愚昧的,缺乏人文的医疗是冰冷的。所以医学理论一定要建立在两者的结合基础之上,这也是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之处。

医生要追求的境界是什么?

人类向死而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保持生命稳态的过程。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所以它才是美好的,我们医生的使命才是神圣的。医学不是长生不老之学,而是研究如何帮助他人解除痛苦和延缓死亡的学问。未来的科学进步可能会超越人类的预期和常识,但不会动摇公理和偏离人文。因为要维持生命的前提不仅是要保持生命的稳态,而且还要人的精神愉悦。所以说医学不会离开人文而单独存在,它不仅要服从科学定律,而且还要遵循人文法则。

为此,我们在构建系统医学的研讨中提出了系统医学的3条戒律。

第一条戒律:医生不能因治疗导致患者死亡,或使用治疗干预而增加了患者死亡的概率。原则上,任何对患者有可能造成潜在危害的治疗(破坏人体结构稳定性和扩大对内稳态全集影响)都是过度干预,医生必须在维持生命稳态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避免过度干预。

第二条戒律:医生必须学习和掌握有关普遍疾病的知识,并且要尽可能地用一切被认为是普遍有效的药物和手段来治疗患者,因此,不懈追求对普遍疾病的认知和努力增加干预的手段是正当和必需的。除非它和第一条矛盾。

第三条戒律:医生必须尽一切可能的手段来了解作为个体的患者,认识和了解医疗干预将会如何导致其内稳态完全集的变化。也就是说,医生在面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以认知该患者个体为目标,使用一切对该患者个体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人文关怀,使治疗成为一门针对具体患者的艺术。除非它和第一、第二条矛盾。

系统医学是一个崭新的医学思维,它是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和思考医学问题,凌峰医生从系统医学十几年探索中得出:

1、好的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

2、治疗是一个逐渐逼近理想目标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

3、要尊重人体的自愈能力,避免过度干预

4、医学是通过治病达到救人的艺术,所以必须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

缺乏科学的医学是愚昧的,缺乏人文的医学是冰冷的。

======================================================

二、系统医学帮我们走出医学的困景---凌锋

(转者按:凌峰团队为了解决医学上的困惑,在神经科学院成立了医学哲学小组,从哲学和系统科学中寻找答案,14年来他们请教著名哲学家金观涛,学习伯纳德的试验医学论、卡农的身体智慧论、维纳的生物系统控制论和汤姆的结构稳定和形态发生论,我觉得这是非常正确的方向。

医学面对的生命是一个开放的、有自控能力的巨复杂系统,现在我们对它有多少层次都不清楚,更谈不上了解它的控制机制和细节,根本无法用单因素细分法逐层细分,更无法精确还原,只能用哲学的基本规则和人工智能的方法,通过大数据多因素综合分析,归纳出概率意义上的经验和规律。

凌峰认为,系统医学的原则是维持稳态,消除病因。我完全赞同。但是如果认为割掉肿瘤就是消除病因并不准确,肿瘤只是直接病因,是内外多种环境因素导致的结果。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从源头上消除产生肿瘤的根本原因。

钱学森认为,开放的、有自主控制和演化能力的巨复杂系统有两种基本的状态,内部相对平衡的稳态和相对活跃的过渡态。
        维持稳态是为了避免迫在眉睫的死亡威胁。因为失稳过度会很快导致人的死亡。如免疫风暴,过度的免疫反应在大量杀死病毒的同时,导致肺细胞大量死亡,人不能吸入足够的氧气维持生命会死亡。这时候输氧维持生命,让生命有机会自救必要的。
        肿瘤大量消耗营养素导致其他重要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会导致身体陷入恶性衰竭而死亡,有条件的时候切除或烧死、毒死肿瘤,减轻身体代谢负担,也是必要的。  41度以上的高烧、200以上的血压也会有生命危险,这时采用适当的方法退烧、降压也是必要的。
        患者没有毅力坚持采用健康饮食,不做手术会很快死亡的情况下,放支架、做搭桥手术也是必要的。所谓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就是这个意思。让患者能继续呼吸、吃、喝、拉、撒、睡,是维持生命的前提,必须优先保证。患者能活着才有机会恢复自愈功能。 李宁先和凌峰对危重患者都是采用这样的方法。

上述措施都只是避免患者可能很快死亡的应急措施,并不能从源头上治愈患者的慢性疾病。如果不良生活方式不改变,疾病还可能继续复发和进一步恶化到无法再次采用救急措施的程度。凌峰说很多时候这些措施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单因素对抗疗法不能提升身体的健康态,有时反而会降低健康态水平。

生命这个巨复杂的系统有象有自动控制功能的工程系统一样,有通过多变量相互反馈和负反馈建立类似不倒翁的、趋向于自平衡、自耦合的功能。健康人的总系统和多层次、多种类子系统都是这样的自平衡系统。健康的人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身体自身能让成千上万种物理和生化指标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以适应生命运动的需要。
        疾病症状是一种过渡态的反映。身体持续受到外界因素超越自身调节能力的影响,产生应激反应。如咳嗽、呕吐、腹泻、长疮、出血、体温升高、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等,某些生化指标可能超出正常值。

过渡态有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恢复到健康的稳态。一种是向不好的方向发展,身体的某些部分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功能降低。这时身体调控系统会根据降低后的功能建立一个新的低水平的平衡态,维持生命继续延续,这就是慢性疾病的平衡态。这是生命依据内外环境变化自主学习、演化为更能适应内外环境的自身结构的能力。

癌症可能也是一种细胞在缺氧的环境下为求生存,从利用氧气氧化葡萄糖为能源,转变为不需要氧参与的发酵法来利用葡萄糖为能源救命的机制。虽然利用效率低,但可以避免迫在眉睫的死亡威胁。解决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液氧气供应不足,微环境缺氧恶化问题,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癌症免疫逃逸、复发、转移等难题。如果血液和氧气能充足供应,生命控制系统就失去了指挥细胞癌变的动机,癌症就可能自愈。

慢性疾病的平衡态有多个层次,张仲景把它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六个层次。前三个为浅表层次病情较轻的阳病,如受寒暑、病菌感染等导致的感冒发烧等。后三个为深里层次病情较重的阴病。如内脏湿热导致免疫功能降低、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液供应不畅,营养素和氧气不能充足供应,代谢废料不能及时排出,微环境恶化,细胞难以生存,引起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深层次的疾病大多数涉及多个器官的器质性病变,是从单个器官器质性病变逐步发展起来的,影响多个系统的功能。
        由于人的各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功能裕度,所以在肝脏、肾脏等器官受损不超过70%的时候,肝肾功能指标并不一定出现异常。湿热、气血充盈度、经络通畅度、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等很难用现代医学的手段做出判断。中医脉诊、舌诊、触诊等方法可以在这些方面作出判断,采用现代电子技术的血压波形分析仪、远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和对数据的智能分析,可以更有效地应对这类问题,是中医现代化的方向。
        实际上这时候这些器官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只是通过身体控制机制的调控,在新的低水平建立了相对平衡,维持生命在较低水平的运行,疾病症状不明显。这就是低水平新常态下的新稳态。我觉得这已经不能叫亚健康了,而是比向低层次稳态过渡时的病态更严重的疾病状态。
       治疗慢性疾病的时候,避免继续危害健康的因素,如停止摄入过量动物性食物、油脂和含有化学添加剂的精加工食物 ,给身体提供富含微量营养素的天然完整的植物性食物,放松心情、适当运动,身体会由低水平稳态进入向高水平稳态过渡的非稳态,出现疾病应激症状,
       长期大量吸毒、抽烟、喝酒也会使身体进入低水平稳态,戒毒、戒烟、戒酒过急也会打破身体原有的稳态,出现极不舒服的应激状态,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如果象逐步适应高原反应一样,逐步减少毒品、尼古丁和酒精摄入量,让身体有一个缓慢的适应过程,身体就可以平稳地过渡到更高层次的健康稳态,成功地戒毒戒烟戒酒,恢复身体健康。在这期间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是不可能成功的。
       治疗慢性疾病也是同样的道理。当身体向更高层次的健康稳态发展进入过渡态时,也会出现病态应激反映,人们形象地把这种现象叫做好转反应。用中医、葛森等营养疗法治疗癌症或多年陈旧伤病有效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皮肤大面积长疮、少量渗透性出血、腹泻、受伤处炎症复发等症状,以便尽快排出长期淤积的废料。
        这时候不要被病情恶化的假象迷惑,知难而退,采用止血、止泻、消炎等措施掩盖症状,终止向好的方向转化的过渡态,就会失去一次尽快恢复健康的良机。只要应激症状没有到危及生命的严重程度,身体没有感到严重不适,精力和体力有改善,就不要在意生化指标波动和身体的应激症状,应该坚定信念坚持下去,让身体顺利度过过渡态,到达更高层次的健康新稳态,彻底战胜慢性疾病。
        在治疗严重疾病的时候这样的应激反应可能重复多次,但随着健康水平的提高应激程度会逐步减弱。治疗严重的慢性疾病象戒毒一样,要有长期坚持的意志,器质性病变的好转和恶化一样,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只能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几十年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要完全好转,至少要以月为单位计,有的甚至要超过一年。但胸痛和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引起的不适症状,可能在1—4周内就会逐步减轻和消失。)

=======================================================

三、系统医学可以帮助我们走出现代经典医学的思想困境吗

凌锋: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原副会长

系统医学是一个崭新的医学思维,它是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和思考医学问题,凌峰老师从系统医学十几年探索中得出:1、好的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 2、治疗是一个逐渐逼近理想目标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3、要尊重人体的自愈能力,避免过度干预。4、医学是通过治病达到救人的艺术,所以必须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缺乏科学的医学是愚昧的,缺乏人文的医学是冰冷的。

人家都说医生越老越值钱,我做了50年的医生,治疗病人无数,有成功也有失败,回头望去,荣辱都如过眼云烟。但实际上不是当的越久越自信,而是当的越久越不自信。

因为我们的实践经验越多,发现与现在医学知识不相符的案例就越多。和几千年的传统医学相比,现在的医学取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大量疾病可以被轻松治愈,平均寿命大大延长;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医生对患者的了解更加微观,直到到基因、分子。但总是在想一个问题:比如什么是病?什么是健康?如何把握治病的干预度?

我曾经会诊过一个食道癌的病人,当地医院技术水平很好,给病人精心设计了先做化疗,后做放疗,接着手术的方案。手术是在颈、胸、腹三个地方开刀,彻底切除了肿瘤,重建了消化道,治疗方案每一步都很完美,技术很先进,医生很精心,但手术后病人却永远没醒过来。为什么按照寻找病因、切除肿瘤的因果关系的处理原则却事与愿违?

我们天天也都会碰到病人体检查出脑血管狭窄但又没有症状,老是问要不要放支架?我常碰到一些生活质量不错,能吃、能睡、能干活的人来咨询,他们的体检总会有一些指标不正常,为此吃了很多药也不见好转,但飘红的指标放在那儿又很有心理压力。

于是,我常常问自己:到底什么是病?我们是着重于血管狭窄这个影像显出来的病呢?还是病人实际的症状?这需要去治吗?有一个事实,但只有很少的医生愿意当着病人的面承认,那就是:很多病情的好转靠的是病人自己。

2002年我曾救治了一位严重颅脑外伤的病人。她是在英国的一场火车脱轨事故中受伤,当场死亡7人。她的伤势也非常严重,曾经心跳呼吸停止,做了3次颅脑手术,最后被要求做脑死亡鉴定时,请我去给出第二方意见。鉴定结果当然不是脑死亡,但英国医生不想接受这样的病人,我不得已把她接回北京继续治疗。

在治疗中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顺势而为”:通俗地说,就是对症治疗 ,让她平稳地活着,仅此而已。最后她醒了过来,自己走出了医院并重上主播台。当时这个新闻很轰动,大家都想知道这个奇迹背后的秘密。是什么神医或神药?其实没有秘密,病人是自己醒的,我们只是帮了一下。这个结论很简单,但解释这个结论我们却花了十四年的时间。

在这十四年里,我们一直在问医学是什么?人是一个整体,但医学的分工却把人体分成无数越来越细的部分,我们都是循着因果关系还原论的思维去无穷地追问下去。但局部的好是否能代表整体的善?

人有自愈能力这是一个经验事实,就像皮肤破了可以自己愈合,但我们能不能给出理论解释?医生对病情的发展或预后是有直觉的,这种经验是否可以去描述、直觉是否可以去量化呢?如果不能理论上对自愈给出解释,医疗干预的度就无法界定。这些问题把我们带入到一个难以自拔的困境,这不是技术的困境,而是思想的困境。

为了能理清自己的头绪,我请教了著名哲学家金观涛先生,并在我们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里成立了一个医学哲学小组,从2003年开始,历经14年,我们从治疗很多病人中找出疑惑和问题,全面学习了系统论的创立和发展的理论。

从1857年的克洛德 贝尔纳,第一次提出了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概念到托姆发现结构稳定性,美国医学和生理学家坎农1932年正式确立了“内环境稳定”这个概念,说明机体有自动的纠偏机制,人不会因为多喝了醋就酸中毒。还学习了美国哈佛大学的维纳发表的控制论,明确了坎农说的这种微妙的躯体智慧其实就是“负反馈”。

反馈就是用结果来控制过程;使偏离放大的反馈叫正反馈,就像多米诺骨牌。使偏离减小的反馈叫负反馈,就是让偏差回到原点。系统论的建立让我们摆脱了机械因果论的束缚,有了整体看问题的视角。

这一系列完整而漂亮的革命性成果,均来自于对人体生命现象的研究。系统论在人类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工学、理学、社会学都广泛应用。但遗憾的是,却一直没有在和人体生命息息相关的医学中得到应有的发展。这就很奇怪了!于是我们的哲学小组敏锐地觉得应该弥补这个缺憾,这过程可能还会给我们的困惑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在现代经典医学之外,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系统论建立一个将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医学和医学人文统一在一个框架内的理论体系,我们把这知识体系叫做:系统医学。我们还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写出了一本《系统医学原理》,以中英文两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这标志着一套崭新的医学思想诞生。

2019年9月,我在世界神经外科大会上做了《系统医学能解决现代医学的困惑吗?》的主旨发言,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什么是系统医学?简单地说:就是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和思考医学问题。

这套新的医学理论,是科学的吗?当然!因为它具有形成科学体系的三大要素:公理系统、数学表达、实验证明。但它又不是由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科学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成。

首先,系统医学有两条基本公理:1、稳态可以用自耦合系统来描述;生命系统是有众多具有内稳态的自耦合子系统组成。通俗地讲,我们可以把人体想像成一个能够自我纠偏的大不倒翁,内部有无数个类似小不倒翁的生理调节机制,虽然每个不倒翁纠偏的机制很多,例如血压调节可能涉及上百个机制,但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用数学来表达自耦合系统。2、人体具有康复能力。

于是我们就得到了系统医学的基本公式,即稳态的偏移可以表示为这样。S代表稳态的偏移程度;S增大,大到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起其他稳态的不利偏移,就是疾病;B代表外因;a代表内因;1-(k+a) 是维稳能力的强弱(代表抵抗力),以前这种能力只能靠医生的直觉来判断,现在就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清楚甚至量化。

这个公式其实是用数学简洁、准确的语言来解释,疾病是因为b这个外因太强,还是1-(k+a)这个内因太弱,或者兼而有之。不是可以直接套上去就解决问题。无论有什么“病”,影响了稳态就要区分内、外因,中医的“扶正祛邪”也就是这个道理。

前面食道癌的案例:对病人实施的各种干扰(放疗、化疗、手术创伤)对身体各个稳态造成非常大的扰动b,使身体恢复能力1-(k+a)无力回天。引起人的内稳态偏离s过大以至稳态崩溃导致死亡。所以治疗不是简单地去除肿瘤这个病因,而应该评估身体对创伤有多少承受力,也就是1-(k+a)这个恢复能力是否足够强大?我们的任务在去除病因的同时如何维系和强化这样的承受能力?

总结一下系统医学和现代经典医学的不同:现代经典医学是以还原论为思维习惯,凡事都要找到病因,不断地向微观世界要答案,把去除病因作为治疗的目标。而系统医学关心的不仅是病因,还是病因引起的稳态偏离。更重视身体自身的康复能力,把康复也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所以治疗目标是维持系统稳态。临床应用的场景就是对复杂问题的评价和预测。

经典医学所用的还原论思维,虽然有精准的好处,但也有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医生视野被过早地限制在局部,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林”。在系统论这种宏观的视角下,医生会很自然地去想了解人体各个稳态的调节能力,关注不同稳态之间的联系。

这次新冠肺炎的防治应该说也是系统医学的应用典范,我们的医疗救援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是靠去除病因,杀灭病毒完成的吗?我们并没有治疗病毒的特效药。治疗是靠维持病人的生命稳定,像这些锻炼做操,以最大可能的争取自愈。但没有医生的帮忙,很多病人可能就等不到康复的机会。

所以,这次的抗新冠肺炎的治疗可以说是病人在医生的帮助下实现了自愈。最终的成功是建立在病人自有的康复能力上,而不是我们说的去除病因上。

很多人会说,系统论有什么用啊?这个公式可以直接算出病人的预后吗?系统医学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医学思维。它不是要取代目前的主流思维,而是弥补它的不足。

就像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虽然比牛顿的经典物理更本质、更宏大,但发射火箭,我们用的公式仍然是牛顿的。所以在实践中两种思维模式的不断切换,才能给病人最好的治疗。就像那位食道癌的病人,在评价手术耐受能力和判断预后时应该用系统论,干预时可用还原论,寻找靶点。对于复杂问题,特别是老年病、重症病人,在现代经典医学面前,加以系统论的整体概念,从生命的整体出发去看待健康、疾病、治疗和死亡,有度的时时动态调控。可以帮我们开拓一个新的思路,找到更合理的解决办法。

最近我101岁的老父亲病危,他患有十几种疾病,7月初因严重呼吸障碍上了无创呼吸机,血氧总是维持不住。二氧化碳分压很好,近乎昏迷,插了胃管,大小便都在床上。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单,要求做气管切开。

我很纠结,做还是不做?呼吸不好,做气管切开,因果关系很明确,不做怕老爷子就此失去机会,做了又怕从此就不能说话,万念俱灰,在床上终结一生。想到老爷子平时讲过,愿意为医学做实验。我就试着把这套理论用在我父亲身上实验一下。

我和专家组讨论了半天,改变了治疗策略,不做气切,给医院写了免责承诺书,决定用各种康复手段、营养改善来促进他本身能力的恢复。

我始终从“维持稳态”的原则出发,对各个关键系统如:呼吸、消化、睡眠、精神、运动等每天的状态详细记录给与分值,总体状况也有一个分值画出曲线,了解每个系统的调节功能强弱,这纯粹是个体化设计,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预判,避免亡羊才去补牢,尽量不用医疗手段剥夺他本身的功能。

经过4个月的康复治疗,他终于重新站起来走路,唱起了志愿军军歌。

我从构建系统医学这十几年探讨中得出的体会是:1、好的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2、治疗是一个逐渐逼近理想目标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3、要尊重人体的自愈能力,避免过度干预!4、医学是通过治病达到救人的艺术,所以必须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缺乏科学的医学是愚昧的,缺乏人文的医学是冰冷的。

最后再回到本文的问题:说了半天,系统医学有用吗?能解惑吗?未来的科学进步可能会超越人类的预期,但不会动摇公理和偏离人文。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万物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的社会可以提供对人全生命周期管理,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健康数据和健康标准。医生们会根据系统医学原理全面个体化地分析每个人的情况,提供一套即维持稳态又能去除病因的解决方案。

也许还需要很长时间,但前途一定光明。相信系统医学在生命的长河中,会呈现出另一缕曙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