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切莫“包办代替”
幼儿教育中的“包办替代”问题存在于不少家庭。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能力差,许多力所能及的小事都不肯让孩子动手,一切代劳,事事包办。其产生的危害反映在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某些行为上。
今天上午,老师给孩子们准备的水果是柚子,切成小段的柚子瓣晶莹剔透,散发出阵阵清香,孩子们胃口大开,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唯独文文(化名)小朋友与众不同,好像对柚子不感兴趣,垂着双手看着却迟迟不肯动口。
正在巡查的朱桂芳老师发现后,走向前亲切地问:“你拿着柚子没有吃,是为什么呀?”,文文说“没法吃,有皮。”朱老师说:“噢,有皮没法吃,怎么办呢?”文文眯着眼,小声说:“老师,剥皮。”朱老师见他还是迟迟不动,便耐心地给他演示如何剥皮,随后又递给了他。令朱老师感到惊讶的是,文文啃了一大半,贴在另一面上的果肉竟啃不下来,似乎连牙齿都不会用了!
显然,案例中的文文小朋友是典型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型宝贝,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父母的过分包办代替。
相信文文并非个例。不少像文文一样的孩子在家里被“爱”包围着,无论剥水果皮、吃饭,还是简单的穿衣戴帽等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让父母代替和包办了。而父母给出的理由往往如出一辙:“孩子尚小,正是需要父母照顾的时候,况且,我们每天时间很紧张,哪能让孩子磨磨蹭蹭地干那些自己的事,浪费我们的时间。再说了,等他们长大了,这些事情自然而然就会做了”。
家长说的貌似有理,但却走入了培育的误区。
朱老师对此无限感慨:“爱”得危险而可怕。在孩子自己完全可以剥水果皮和自己吃饭时,家长还在替代去剥或喂,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以及动手所带给孩子的经历体验与思维成长。即使孩子长大了一点有能力完成这些事,但和正常成长的孩子相比,无论是经验,还是智能都已经远远落后了。
包办替代的危害,确实值得我们每个施教者深思。
幼儿期是孩子各种能力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真正爱孩子,就让孩子在各种亲身体验中增长智慧,获得未来幸福快乐的能力。
摈弃包办替代,放手并引领孩子自由成长,切莫以“爱”捆绑住孩子的手脚,他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