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香

若以某种花木符号一个人,菊花无疑是陶渊明,梅花无疑是林和靖,兰花定属胡适之。
胡适的白话诗《希望》,八十年代被谱为校园歌曲《兰花草》后,成为传唱率最高的几支曲子之一。但闻此曲,便能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想到失散四处的同学。当时听着录影带整理歌词,不知是胡适的原作,甚至不知胡适是谁。“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由此纳闷,将兰花草种于熙熙攘攘、往来奔袭的校园,不怕被踩死?后来才知,不是“校园”,是“小园”。如今听岔的毛病越发频繁,比如将富二代,理解为“负二代”,将康定情歌,写成“康定情哥”。
有次在儿童公园门口听盲艺人卖唱,就是听至这首歌时,上前投的币,往日时光里的青春,果真不知老。或许因其曲调明快,音律简单,如今的洒水车、垃圾定时回收车多采用此曲,真就亵渎了八十年代一拨人的情感。西南联大时,昆明文林街开了家饭馆,取名“潇湘馆”,被路过此处的吴宓看到后,大为光火,只有林妹妹住的地方才能叫潇湘馆,一家饭馆竟敢窃取如此风雅之名,不是冒犯是什么。遂提手杖上门,逼老板改名,老板起这么个名字,大概也有些个文化,见名士如此无礼造次,大概也是出于尊重,只好改作“潇湘食堂”。可惜今世再无吴宓这样的痴人,因为一个美好,挺身制止污名化。
“如今我们回来了,你们看便不同了”。1917年,留学归来的胡适,受聘北大教授,随即发动白话文运动,上衣下裤,革命起步,继而演变为新文化运动,一战博得大名。1921年夏,于北京西山一散心情的胡适,接受友人熊秉三夫妇送来的一盆兰花,并欣然带回,放置庭院,读写之余,悉心照料之,直至秋天,未闻花喜,但见己悲,遂写下这首设词浅显而描写真切的小诗。“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耳得为声,目遇成色,无论古体抑或白话,诗乃思想的凝练。即便白话,依旧可以工致熨帖。古道西风,居高声远,写这首诗时,其龄不过三十。
兰者,花中君子,具有德行高雅、坚持操守、淡泊自足、独立不迁之特质。即便没有此诗此歌,胡适因有此特质,也会被附会兰花之喻。读此诗如见其人,听此歌如闻其声,其一生成就,在事功,学术倒成次要,其以一己之力,专主实学,不事空谈,开风气,兴潮流,以文化的力量,改造了社会,此即王者之香。同时为试图完成人文主义转向的来者树立了榜样,让人相信不在一切之上的艺术能够改造社会,学术也能,科技也能。
何为王者之香?1962年2月24日,讲台上的胡适心脏病猝发,从此斯人长已矣。哀耗传来,哭声一片,梁实秋为此痛惜:“但恨不见替人。”蒋介石心里的石头也终于落地,其当日日记道:“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王者之香,并非王者散发的香气,是发出的香气具有王者风范,足以压倒身居王者之人。
其实王者也有香。之前的1939年,蒋介石欲宴请胡适,宋美龄问什么规格接待?蒋说:“就在家里,由你下厨,好不好?”一个维持世道,颇具苦心,一个往来酬酢,皆守礼节,宋美龄为此脱然答应。待胡适进门,她戴着围裙,自厨房出来打招呼,着实令胡适惊讶,感觉自己超越了身份,至于这顿饭,别有酸咸其不知。然人格一旦形成,便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依旧故我不择时,直言无讳,主张无改,片刻思考,即刻评论。节气之于身心,可谓大矣,人际交往中,可以妥协,但不可让你的筹码仅余老实与善良。好在那个时代,尚有限量的容忍,不必为生存技能而刻意练功,加重心机,而可本色地活下去。
孔子当年周游列国,终不被任用,自卫返鲁途中,见兰花独茂,由此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说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一类人,存主见,不苟同,精神上却如丧家之犬。虽如此,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两千多年后的胡适,不也这样的人?一次次地头撞南墙,而能矢志不渝,被许多人喜欢,也被许多人不喜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