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再现“一位难求”!会展业对上海意味着什么?

点击上方“蓝字”

带你“透过表象看真相”

新事物也许并不完美,但它毕竟要替代旧事物。

导读:虽然时代大变局的偶然与历史发展的必然,让2020年的上海进博会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但在灾后振兴过程中,又凸显出了上海会展业的发展优势。

距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不到十天,进博会成为近期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首届和第二届进博会的展期供需对接会曾为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余家参展商、4500余家采购商提供“一对一”洽谈服务,达成成交合作意向3400余个。

在全球经济遭遇新冠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本次进博无疑成为全球关注的亮点。

据报道称,第三届进博会企业展规划面积36万平方米,比第二届增加6万平方米。其中,消费品、医疗和服务贸易等三个展区的签约面积超过规划面积,再现“一位难求”。

在此特殊时期,会展业的发展显然更是别有意味。

热门好书

福 卡 智 库

01

会展业为世贸而生

事实上,从18世纪欧洲法国政府有组织地开创会展形式以来,会展业的开放性、协作性,就注定了会展业本就为世贸而生。

特别是1851年,在刚刚结束第一次工业革命、雄踞世界工业霸主地位的英国,迫切向世界展示他们在动力、机器与制造方面的惊天成果,出于国家营销、树立国家形象的目的,竟然一改往日苛法禁令、技术封锁首选了会展业,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伦敦万国博览会”。

在那个汽车、飞机尚未诞生的年代,短短141天中,汇聚了来自25个国家、14000家公司的十多万件工业产品,接待观众超过630万人次。

“伦敦万国博览会”俨然成为英国工业革命成果的大检阅,以至于维多利亚女王在当晚的日记中兴高采烈地写道:“上帝啊,我们什么都能制造”。

那次会展不仅打破了各国之间的封闭状态,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还标志着西方世界进入了以工业文明为主导的新时代。

可见,虽然时代不同,但从一开始会展业就被赋能为国家营销、新技术发布、为同行提供社交聚会切磋、面向普罗大众进行科学普及、促进国际交流与贸易的一个重要载体平台。

会展与世贸二者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会展业的“任何风吹草动”无疑也将反作用于世界贸易。

福 卡 智 库

02

“一体两面”

如今,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蔓延冲击,世贸释放的不确定性扰动因子正直接传导至会展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