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在这里转折 ——师专生活琐忆(三)

 作者简介

王锋,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人,1959年10月3日生。1980年毕业于昭乌达蒙族师专中文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先后从事中师、高中语文教学和校园文化宣传工作。工作之余,勤于笔耕,曾参编和主编了《实用议论文写作指导》《初级作文例话》《创造性思维开发导练》《作文思维趣练》《写作与写作教学》等书,事迹载入《中国文艺英才词典》。2019年11月,回忆性文集《记忆》由中华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作者退休后的第一部作品集。

      命运在这里转折

——师专生活琐忆(三)

可亲的同学

在大学读书期间,我结识了许多好同学,他们对我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我们全班共有三十八名同学,现在根据毕业照片辨认这些同学是佘永林、崔学文、杜向东、武学久、马志泽、关复义、李延均、王利民、付玉明、赵方敏、孙国振、赵玉儒、刘宝生、赵天理、张孝民、赵秀丽、孙丽、宋德福、胡连玉、马国祥、崔英、周久生、宋良玉、吴国云、杨广利、王锋、郝淑梅、张迎秋、李瑞华、王景水、赵志满、肖勋潭、林澄宇、刘桂新、崔万军、张彦斌、赵春海、冯向功。我们这些同学的年龄参差不齐,那些“老三届”高中生大都已接近或超过30岁了,而那些“文革”中期的毕业生,年龄大多是在25岁上下,我们几个“文革”结束后的毕业生年龄在20岁左右。

说到同学情谊,首先要提到的应该是胡连玉同学,虽然他比我年长十一岁,我们却是莫逆之交,这首先是因为我们是老乡,再就是我们的性格接近。在读书期间,胡连玉在生活上给了我许多指点和帮助,毕业后我们又在一起工作了好长时间,成了工作和事业的伙伴。我们在一个办公室,教共同的班级,他教文选写作,我教汉语,业务上经常切磋。现在胡连玉同学早已退休,家也早就搬到了呼市,但我们还经常联系,可以说我们是一生的朋友。

给我学习上以重要影响的还有赵天理同学,天理比我大四岁,读书期间我曾和他同桌,他对学习的认真态度和学习方法对我影响很大。记得他总是把许多知识要点记在卡片上,并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养成了整理知识要点的习惯,对我的学习和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我和赵天理同学毕业后多有联系,1993年还一起编写过《初级作文例话》一书。

在日常交往中,和我接触较多的是年龄相仿的同学,比如崔英、崔学文、杜向东等同学。崔英同学来自敖汉,比我大一岁,他爱人赵秀丽也是我们同学。大学期间我和崔英经常交往,记得一次去学校农场劳动,我们两个照了好几张合影,前几天整理相册发现了其中的一张,我精心地保存了起来。2008年我家搬到了新城玉龙家园,崔英我们住在一个小区,见面机会较多。可惜的是2013年1月崔英同学不幸英年早逝,令同学们唏嘘不已。崔学文同学来自翁牛特旗,比我小一岁,喜欢写一些散文和诗词,现在崔学文同学在市国税局任工会主席,我们还经常电话联系;杜向东是我们班级年龄最小的,入学时大约只有十七岁,小杜天真幼稚、聪明好学,我们也经常交往,毕业时他特意到书店买了一本《语言学概论》送我做留念,可惜毕业以后一直没有小杜的消息,他送我的那本《语言学概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弄丢了。

在我读大学期间,还有许多同学给予我诸多帮助和指导,如周久生、付玉明、赵春海、宋德福、冯向功等同学;有一些同学毕业后才逐渐熟悉并交往,如林澄宇、孙丽、吴国云、关复义、武学久、崔万军、李延军、肖勋潭等同学。

现在我们大学毕业接近四十年了,在毕业最初的那些年里,我和一些同学曾时常联系,也搞过几次小型聚会,近些年联系越来越少了。自从毕业以后,佘永林、杜向东、孙国振、赵玉儒、刘宝生、杨广利六名同学我一直没有见过面,我们虽然建了同学微信群,但许多同学仍然处于失联状态。三十八名同学中,现在已有赵志满、张孝民、崔英、王利民、萧勋潭五位同学先后离开了人世,想到这些不免让人心生伤感,也就更加珍惜同学情谊。

2018年7月部分大学同学聚会合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