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五十亲三人,如玩火自焚”什么意思?老祖宗的话有道理吗?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在世,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些许的遗憾,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如果没有遗憾便不叫完美青春,可惜,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当你老了,不再青春之时,便就渐渐地失去了遗憾的权利,因为,年轻时候犯错误,留下的遗憾,可以说成少不经事,旁人大多也会选择原谅你,而若年老后再犯错误,留下遗憾,便就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古人云:“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对于古人来说,五十岁便已相当于现在的六十岁,到了这个年纪的人应该看透很多事,悟出很多道理,他们不可能,也不应该犯一些年轻时低级的错误,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百密而无一疏,静心安享晚年呢?

其实老祖宗早就为我们留下了一句谨言:

五十亲三人,如玩火自焚

所谓事者,人为也,再多的错误,再多的遗憾,都是应人而起,所以到了暮年,想要避免犯错误,不留遗憾,便就要远离三种人,那么,到底是哪三种人?

下面便来一一揭晓:

一,不亲薄情寡义之人

何为薄情寡义之人?

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

说汉高祖刘邦欲废掉刘盈,而改立爱妃戚夫人聪明伶俐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刘盈知道后心急火燎去找母后吕雉想办法。

吕雉说:“我哪有办法,还是去找张良吧,他一向足智多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谁知张良听说此事后,依旧两手一摊,愧言道:

“这是你们的家事,我能有什么办法……”

吕雉出了名的跋扈,闻言哪肯罢休:

“无论如何你得给我想个办法,不然有你好看……”

张良无奈,沉思了一会儿,叹息道:

“虽然我不能帮你们的忙,但倒是可以为你们推荐四人,若能得此四人相助,太子之位当可保也!”

吕雉闻言,急不可耐地询问:

“快说,是哪四人?”

张良一脸敬重地说道:

“商山四皓,此四人乃陛下一直想请却没有请出山的隐士高人,若皇后能够请动商山四皓辅佐殿下,我想太子之位,必然高枕无忧也!”

吕雉点点头:

“为今之计,也只能如此了……”

……

于是,三天后,吕雉几乎动用了吕家所有的人事关系,外加女人的独特本领:一哭二闹三上吊,终于是将连刘邦都没有搞定的商山四皓给请下山来。

张良预料的一点没错,得到四皓辅佐的刘盈,太子不但没有被废掉,且还得到了刘邦的大肆赞扬:

“你小子居然能请动商山四皓,看来比朕牛!”

就这样,有了商山四皓的强势辅佐,刘盈最终也如愿地登基做了皇帝,刘盈就是后来的汉景帝。

吕雉看到儿子顺利登基,自己也大权在握后,便就觉得商山四皓已没有多大用处,于是便怂恿儿子刻意排挤四人,不让四人掌权,只让他们干些后勤工作。

最后,商山四皓大失所望下,重新归隐深山。

这就是著名的“商山四皓与吕后的故事”……

很明显,吕后就是一个过河拆桥,薄情寡义之人。

小结:为何要远离像吕后那样的薄情寡义之辈,特别是已经是垂暮之年,无法再翻身的老者,因为:这样的人私心极重,根本不懂感恩,用得着你时,便会像孙子一样求着你,而一旦你没有利用价值,他们便会毫不留情的,像清扫垃圾一样,将你扫地出门。

倘若一个年轻人跌倒了还可以爬起来,若是如商山四皓般的垂垂老者便只能含恨隐居。

二,不亲贪财无度之人

为何不亲贪财无度之人?

因为他们迟早会把你也贪进去,就像和珅……

传闻,和珅一生贪的财富竟比当时的国库存银还要多,金银自不必说,用“堆积如山”来形容,都一点不显夸张,还有什么珍珠玛瑙,翡翠玉器,那可是琳琅满目,一有尽有,据说当年乾隆爷没银子花了,还曾经向和珅“借”过钱。(当然是有借无还的)

就像电视剧里放的那样,和珅这个人用“贪得无厌”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他不但贪大钱——国库库银(据说所有入库的银两首先都得打他手中过一下),而且小钱也不放过,民间流传:有一年,一个叫铉喜的地方大员想往上再爬一爬,希望和珅能打点打点,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

既然是打点,银子自然少不了,于是铉喜便足足准备了三万两银子,让和珅打点,也许是手快,又或者是兜太浅了,就在铉喜掏出三万两银票的时候,竟不小心将随身携带的20两路费碎银给掏了出来,撒了一地。

铉喜刚准备腆着笑脸去捡地上的银子,却被和珅厉声喝住了:

“慢着,铉大人,您三万两的银子都出了,还在乎这些碎银吗?再说,金银落地,生根有戏……既然你的银子选择在我家落地生根,便就证明与我有缘,你难道要生生了断我们的情缘吗?”

被和珅这么一套歪理邪说一忽悠,铉喜哪还好意思再去捡地上的银子,只好强做欢颜,苦笑连连……

最后,可怜我们的铉喜铉大人,堂堂的四品大员,居然跟着一辆拉煤的驴车回了家。

(其实说实在的,和珅贪那么多有什么用呢?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的,最后还不是便宜了嘉庆……)

就这样,我们的和大人是大也贪,小也贪;上也贪,下也贪;官也贪,民也贪......最后终于把自己给贪没了......

说完了“贪财无度”的和珅,再说被他“贪”进去的又是谁呢?

当然是他的管家刘全了,要说和珅贪得无厌,最后被法办,那是罪有应得,死不足惜。

然而,他的管家刘全可就是罚不当罪了,一把年纪,跟着和珅一辈子提心吊胆了三十几年,也没捞到多少好处,最后都五十几岁了,还被戴上了镣铐,受到了株连......实属是造化弄人啊——

刘全冤吗?

冤,确实冤:银子没捞多少,最后却搭上了性命。

为何会如此?

很简单,因为他在不应该的年纪跟了一个贪财无度的人,这个人正是和珅。

小结:为何不亲如和珅那样的贪财无度之人,特别是已经是垂暮之年,无法再翻身的老者?因为:这样的人贪得无厌,根本不知廉耻,在他眼里永远只有钱最可靠,其他一切都不可靠,即使是最重要的人,依然如此......等到哪一天非要在钱与人上抉择,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

年轻人跟错了人还可以卷土重来,然若是如刘全那般的老者恐怕即使能够卷土重来,似乎都没那个机会了......

君子爱财,应该取之有道......钱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够用就行了,又何必去染指那些本就不属于您的“意外之财”呢?

您说,对吗?

三,不亲势利趋炎之人

为何要不亲势利趋炎之人?

因为那种人眼里只有利益,没有良心,就像魏忠贤......

其实魏忠贤原名叫李进忠,明朝万历年间被选入宫,51岁那年为了做典膳(一种官名,相当于厨师长之类的),李进忠居然主动要给当时主管御膳的大太监魏朝当儿子,魏朝一见李进忠那贼眉鼠眼的衰样,当即便就拒绝了:

“我暂时还不想当爸爸,也不愿有儿子!”

然而李进忠就是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牛皮糖,见魏朝不愿意,便就长跪不起,并且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呜咽着:

“魏公公,你长得太像我爹了,一看到你我就情不自禁想管你叫爸爸.....您就收了我这个儿子吧!”

魏朝挥了挥手:

“那也不行,长得像的人太多了,你总不能看见谁都叫爹吧......再说,我比你还小一岁,怎么可能当你爹?”

李进忠一听,觉得有戏,便就哭得更卖力了:

“魏爸爸,你就收了我吧,岁数小又怎么了,就当收了个老儿子呗......”

魏朝哭笑不得,沉默了一会依旧摇摇头:

“那也不行,我姓魏,你姓李,怎么可以为父子,传出去还不被人笑话死......”

李进忠闻言,破涕为笑道:

“这有何难,我现在便跟你姓叫魏进忠......哦不,为证明以后对你忠心不二,应该叫做魏忠贤.....”

魏朝被缠得无奈,最终只能选择妥协,像赶苍蝇一样挥手点头道:

“行了行了,起来吧,我儿魏忠贤.....”

......

就这样,魏忠贤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厚颜无耻,成功做了别人儿子后,也终于顺利坐上了典膳之位......

然而,小小的厨师长又岂能满足魏公公的勃勃野心,为了能够更上一层楼,坐上魏朝的位置,于是他便又找上了魏朝的老婆客氏(皇帝的奶妈)。

这里请注意:在明朝太监是允许有老婆的,但不叫老婆,叫对食(就是合起伙来在一块吃饭的意思),如果感兴趣的话朋友可以去看看明史。

只不过,这一次他却没有再给客氏当儿子,而是给她做“孙子”:一天到晚奶奶长,奶奶短叫个不停,没事就给客氏跟前蹭,嘘寒问暖,端茶递水,比魏朝都像个丈夫。

渐渐地,客氏被他打动了,决定抛弃魏朝与魏公公对食。

本来是要给人家当孙子的,结果孙子没做成,倒反而做了爷爷......这可把魏忠贤乐得,差点没疯掉......

搭上了客氏便就相当于跟皇帝扯上了关系,果然,没多久后,魏公公便就坐上了魏朝的大太监之位......

后来呢,魏公公靠踩着客氏的肩膀是越爬越高,最终坐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岁”.......

而原本根本就看不起他的魏朝,最终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凄惨下场......

小结:为何不亲如魏忠贤那样的势利趋炎之人,特别是已经是垂暮之年,无法再翻身的老者?因为:这样的人毫无底线,根本就没有良心,在他们眼里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一切都是利益至上......在绝对的利益面前,即使亲人阻挡,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手起刀落......

倘若一个年轻人被忽悠了还可以擦亮眼睛,重新来过;然若是如魏朝般的老太监便只能含恨而亡了.......

总结:五十不亲三人:一,薄情寡义之人

二,贪财无度之人

三,势利趋炎之人

否则,必会玩火自焚......

您了解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