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都在一边喊着“恐婚”,一边走进“婚姻”?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很多人都觉得生活压力和生活成本在不断升高,再加上那颗八卦的心,听多了家长里短、蜚短流长,只要我们稍加留意一下便会发现,无论是我们身边的亲戚朋友,还是网络上天南海北的别人家孩子,都悄然出现了很多“恐婚族”甚至“不婚族”。
当然了,只要我们再稍加留意一下,也会发现,那些年嘴里喊着“恐婚”的年轻人,几年以后也都在逐渐的走进了婚姻,跟柴米油盐搅合到一起谱出了和谐的乐章。我们不禁会疑惑,大家都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都在一边喊着“恐婚”又一边走进了“婚姻”?
我想,如果从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来看,这至少说明了一点,那就是结婚要比单身对我们更加有利。
我的表姐文玲比我整整大了十岁,但在我结婚的时候她还是单身。家里人都为她的婚事着急,她自己则丝毫不受影响,该干嘛干嘛。我曾经问过她,为什么不找个人嫁了,她一脸不屑的反问我:“我自己赚钱不少,家务做得也不错,一个人想逛街有闺蜜陪着,想休息就不会有人来烦我,干嘛要结婚?”
表姐还说,她之所以一直不结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她“恐婚”。因为看多了身边的朋友同事结婚后过得不幸福的例子,不是夫妻不睦,就是婆媳失和,生活几乎每天都是鸡飞狗跳,甚至还有的因为两口子吵架吵到离家出走的程度。一想到这些,就觉得婚姻是很恐怖的,它能让一个温婉贤淑的女子变成河东狮吼,也能让一个风度翩翩的男子变得歇斯底里,为什么还要把自己往这个火坑里推呢?
后来,我远嫁外地,跟表姐的联系便渐渐的少了。三年前,我得到消息,她已经结婚了。我在电话里问她:“你不是恐婚吗,怎么现在不恐了?”她笑着回答我:“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经意的意外来打乱你的计划,我原本也以为我会一直单身的,但遇到这个男人,我发现我并没有那么强大。他总是用温柔的语气同我说话,无论我对他发多么大的脾气;他也总是夸我有才气,无论我把饭菜做得多么难吃。我发现有一个人呵护着自己,欣赏着自己原来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就决定要嫁给他了。”
一个人的想法和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青春年少时厌恶婚姻中的琐碎和鸡毛蒜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发现,有一个懂你爱你的人在身边,原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于是,那些年“恐婚”的念头,也便被想结婚的期望所占据。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单身走向结婚,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一份感情,更是无边无际的幸福。
亚里士多德曾经有个理论叫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我认为,这个理论放到婚姻中也是很合适的。很多女人常常抱怨,我会做家务,会带孩子,会赚钱,为什么还要结婚呢?很多男人也觉得,我不需要女人帮我做家务、带孩子、赚钱,为什么还要结婚呢?
之所以你说出了那么多没有必要结婚的理由,但终究还是结婚了,那是因为婚姻是把两个势单力孤的人变成了一个整体。这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组合,而是彼此关心,互相扶持,共同进步,从而取得了比一个人时大于两倍的收获和幸福。
其实,我在我自己的婚姻里,也认证了这个观点。我老公是一个很懒的人,家务活很少做,有时候我把垃圾装好了让他出门时顺便帮我带下去,他都会嘟嘟囔囔的嫌麻烦,更别提做饭拖地这样的家务事了。那个时候我常常会想,我为什么要结婚呢?这分明是给自己找麻烦的嘛。
但是后来,我生病的时候,他会寸步不离的照顾着我;家里的下水道堵了,不再需要我找人来修理,他自己就搞定了;我遭遇挫折伤心难过的时候,他会安慰我鼓励我。我就突然想明白了结婚的意义,我在生活的琐碎中照顾他,他在其它方面支持我,取长补短,从而把我们的人生潜力发挥到极致。这比各自单打独斗要划算得多。
这种想法看似有些功利,但其实更多的是幸福和骄傲。因为我终究没有被婚姻表面上的琐碎而吓倒,所以才有了探寻到实质性幸福的机会。
我们之所以一边喊着“恐婚”一边走进“婚姻”,是因为我们都无法逃避现实生活的琐碎和烦恼,但我们也难以抗拒精神世界的温暖和美好。
婚姻生活的确需要忍受柴米油盐的平淡,甚至鸡毛蒜皮的争吵。你因为结了婚,不仅是多了一些责任和义务,还可能多了一些制约和掣肘。但同时我们也拥有了更多的亲情,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相互扶持和彼此理解,这是无法用金钱购买的另一种幸福。
而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会越来越发现,其实物质上的拥有,生活中的付出,都只是生活中极小的一部分。人类更大的需求是精神上的富足。跟相爱的人,组成一个整体,相互支撑,共同奋进,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合作,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陪伴和愉悦。因此,很多人都在一边喊着“恐婚”,一边走进了“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