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经济万年史—234】日本两战之间经济(下)

日本两战之间经济(下)

(3)向垄断资本企业进行军事订货

这个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日本政府向垄断资本企业进行大量的国家军事订货。1931~1936年,日本政府向私人资本企业发出了50多亿日元(占国家军费支出70亿日元的75%)的军事订货。被指定接受军事订货的私人企业110 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属于三井、三菱、住友、久原、大仓等拥有雄厚资本和实力的新老财阀企业。日本政府对接受军事订货的财阀企业给了巨额的补助金、补贴和优惠,从而使三井、三菱、住友等老财阀和日产、日窒、日曹等新财阀企业在军事订货中获得了巨额利润。1932~1936年,三井的日本制钢所从军火订货中获利1000多万日元。1934年,日本陆海军省指定的89家私人企业公司在军事订货中获利润1 亿日元以上。随着军事订货和军火工业利润的扩大,又促进了新老财阀资本迅速转向军需工业,并扩大军工投资。1937年,老财阀的军工投资占资本总额的14~26%;而新财阀的军工投资占资本总额的50~95%。所有这些,都加强了新老财阀的垄断资本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控制和垄断。1937年上半年,日本新老财阀拥有资本计41.7亿日元,占日本全部公司总资本的27.2%。新老财阀通过各地的卡特尔和托拉斯企业控制和垄断日本国民经济的工农业、商业、贸易、金融和银行等各个部门。

(4)剥削与掠夺人民

日本的垄断资产阶级和统治者,不仅剥削和掠夺朝鲜,中国台湾、东北各省的人民,实行奴隶劳动制,疯狂地掠夺朝鲜、中国和其他殖民地的财富和资源;而且也加强对日本人民的奴役和剥削。所以,残酷地剥削人民是日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资本增长、利润扩大的重要来源。

日本推行经济军事化,发展军事工业,从而扩大了劳动就业规模,1936年,企业工人人数多达260 万余人,它较1929年的184 万人增长了76万人,工人受到的剥削也日益加重。日本政府支持新老财阀工厂企业推行所谓" 产业合理化" 措施,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从日9 小时,增加至12 -14小时),降低工人的工资和提高捐税等手段,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占有其剩余劳动和产品,从中牟取暴利。那里有压迫和剥削,那里就有反抗和斗争。日本法西斯政权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剥削,激发了日本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罢工、抗租等工农运动,打击了日本法西斯政权和垄断资本主义的统治。

3.战时日本经济的兴衰

从1937~1945年,日本进入战时经济时期。这个时期,日本经济的兴衰有下列特征:

(1)军国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

1937~1941年,是日本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和发达时期。这个时期,日本政府为了发展军国垄断资本主义,推行战争经济,有目的地将国民经济转向军国垄断资本主义的轨道。

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1931年9 月18日事变后,就开始实施积极征服中国和世界的狂妄计划。1936年8 月8 日,日本" 五相会议" 制定了" 国策基准" ,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并于1937年7 月7 日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由于蒋介石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卖国的政策,使日本侵略者在约一年的时间内占领了中国的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大片国土。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决抗日,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灭亡中国的迷梦。

由于日本侵略战争的延长和扩大,造成了日本经济实力与战争需要很不适应。为了解决经济矛盾,日本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政策,将国民经济转向帝国主义战争经济轨道。为了实行战争经济,日本法西斯政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是制定国家经济军事化计划。1937年5 月,日本陆军省制定了发展战争经济的" 五年计划".同年,又改为" 扩充生产力的四年计划".它的目标包括:第一,建立" 日满华经济联盟" ,目的是使中国的沦陷区沦为日本的工业原料和农产品的附庸地。

第二,发展日本国内经济,主要是全力发展动力、冶金、机械、化学工业,目的是摆脱日本对欧美国家的经济依赖性。

第三,扩大军费,为了实现经济军事化计划,要求在1937~1941年期间,国家投资500 亿日元。其中军费约占国家总支出的70%左右。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来源,一方面是提高捐税;另一方面发行公债。实质上是采取军需通货膨胀办法来剥削人民,实行经济军事化。

二是颁布战争经济管制法令。为了推行战争经济,1938年4 月日本政府颁布了" 国家总动员法".它规定,由国家统一管制有关武器、弹药、飞机、通讯器材、船舶、工业设备、建筑材料、燃料、电力、食品、饲料、药品等军需品,同时,授权日本政府根据战争需要,征用物资,监督企业工厂投资方向,决定企业利润,发布有关雇工命令,规定工资及劳动条件,以及禁止罢工、解散工会等事务。它的目的旨在将日本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完全管制起来。

三是加强对中国占领区的掠夺。1937~1940年,日本侵略者先后通过所谓"产业开发五年计划" 、建立满洲重工业公司、满铁分工、华北开发公司、华中振兴公司等名目和手段,劫掠中国人创办的工商企业、霸占沦焰区的交通、运输、车站、码头、电力、邮电、采矿、盐业、渔业等重要部门,从中牟取暴利。同时,在京沪等地建立了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和中国储备银行,发行了巨额不兑现的银行券,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控制中国金融银行业。这个时期,日本的新老财阀企业也张牙舞爪向中国的被占领区进行侵略扩张,强占中国工商企业,实行倾销政策,推销过剩和劣质产品,劫掠中国的重要原料和农副产品。这些掠夺活动,也推动了日本经济军事化的发展。

四是劫掠日本人民和其它殖民地人民的财富。1937~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推行战争经济,一方面加强对日本工人和农民剥削;另一方面加强对朝鲜、中国台湾和东南亚殖民地的掠夺,从中劫夺了大量金钱财富和原料,推动了日本军需品的生产。同时,推行强制征粮政策,掠夺了农民收获量的70%以上。日本帝国主义对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掠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日本军工的发展,为日本生产了大量的载重汽车、飞机、军舰、坦克、装甲车等军需品,增强了日本军事力量,使日本成为仅次于英美的世界第三大强国。但这个时期,日本面临着严重的经济矛盾和内外政治矛盾。

(2)军国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

日本于1941年12月8 日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军国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高度发展。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行政治新体制和经济新体制。太平洋战争后,日本政府推行政经新体制。它不仅加强了日本政治的法西斯化,而且也推动了经济军事化的发展。并使军国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极度的发展。所谓" 政治新体制" ,就是指日本政府实行赤裸裸的法西斯专政的统称。1940年10月,日本法西斯政权颁布取缔一切政党,解散议会的法令,并于1942年初建立辅佐日本天皇施政的" 大政翼赞会" 的法西斯组织,实行法西斯统治,日本各级法西斯组织残酷地镇压进步势力,宣扬军国主义思想,它为发展军国主义经济创造了政治条件。日本法西斯政权除了实行" 政治新体制" 外,还在经济领域中推行" 经济新体制".所谓" 经济新体制" ,就是指从1941年12月起,所有重要工业部门和金融部门要根据《重要产业团体法》规定,建立" 统制会" ,并由" 统制会" 安排企业的军工品生产,新老财阀或代理人充当统制会的领导者,因此," 统制会" 是日本法西斯政权和垄断资本结合的一种形式,也是日本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工具。

第二,建立产业设备营团。日本在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原料、设备不足问题。为了解决工业原料、设备及其使用的矛盾,日本于1941年12月组建了产业设备营团。日本政府颁布命令强行关闭一般中小企业,将其机器设备分配给财阀的垄断企业经营使用。为了加强军国主义经济,1942年5 月,日本政府颁布了《企业整饬令》。强令非军工企业转业或停业,以便将其所有的机器设备作为钢铁工业原料,用于生产军需品。所以,建立产业设备营团的措施就成为促进日本军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手段。同时,也破坏了大量非军工企业和设备。

第三,发展" 国策公司".建立与发展国策公司,是日本发展军国垄断资本主义的政策,所谓国策公司,就是指直接从事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服务的一种组织。它是由日本政府和财阀联合投资经营的公司。1936~1945年,日本先后建立了112 家国策公司。它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比较有名的是:日本制铁公司、帝国燃料公司、帝国矿业开发公司、日本发送电公司、日本煤炭公司、东洋开拓公司、台湾拓殖公司、华北开发公司、华中振兴公司、满洲重工业公司、南洋拓殖公司等。这些公司疯狂地掠夺殖民地和被占领国的土地、矿山、企业和财富,因此,它是日本国家通过垄断资本掠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工具。

第四,推行劳动统制法令。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为了解决劳力问题,日政府颁布了劳动统制法令。1941年颁布的《劳动供应调整法》、《重要事业场所劳务管理法》,1943年公布的《勤劳报国队整饬纲要》等,这些法令,要求对工人实行军事警察统制,废除企业劳动时间的规定,组织" 妇女勤劳报国队" ,强迫大中学生参加工厂劳动。1944年,日本又颁布了" 国民总动员令" ,强迫12岁儿童、40岁妇女、60岁男人,一律参加服劳役。同时,还从朝鲜、中国等地劫掠劳工运至日本,强制为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军工生产。因此,这个时期,法西斯统治下的日本全国变成了一个残酷的、骇人听闻的、军事苦役的场所。

第五,加强农业管制。为了加强农业生产和粮食管理,日本政府颁布了一些法令。1941年12月发布了《农业生产统制令》,其目的是限制农民弃农,强迫农民按政府规定进行种植农作物。同时,1942年2 月颁布了《粮食管理法》,旨在统制粮食征收工作,不准农民自主地从事粮食生产、销售和消费,违者依法处罚。这样,农民成了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农奴。

(3)日本战时经济的瓦解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推动了军国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但没有根本扭转日本经济面临崩溃的局面,从1941年至1945年,日本经济日趋衰落和瓦解。它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生产衰落。1941年以前,日本采取帝国主义手段,促进了工业的发展。1941年,日本的工业生产指数为1935~1937年的169.1 %,达到了其发展的顶峰。但1941年以后,工业生产逐渐衰落、崩溃。1945年,日本工业设备的90%以上处于闲置状态,全部工业生产指数为1935~1937年的28.5%,其中:生产资料为29.2%,消费资料为20.8%。这些数字说明,日本工业生产能力已处于瓦解的境地。

二是农业生产严重下降。日本的农业生产象工业一样,也处于衰落状态。由于在战争期间,大量耕地被军事目的占用,使耕地面积减少14%。农村百万青壮劳力被征入伍当兵,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都是老人和儿童。农业生产资料和机具大幅度下降,如1 /3 的农用马匹被征为军队服役,化肥和农业机器都分别减少了80%左右。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例如,1945年,农业生产总指数仅为1933~1935年的58.2%。其中稻谷、豆类、蚕茧、其他农作物、牲畜的生产都大幅度下降。日本人民陷于饥饿状态。

三是对外贸易严重恶化。1937年,日本对外贸易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对外贸易总额中占4 %。1945年,日本的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从1937年的33.18 亿日元(折合9.14亿美元)下降为3.88亿日元(折合0.91亿美元)。

四是各国人民开展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日本人民和殖民地及占领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日本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并将日本国家和民族推上了灭亡的道路。在战争中死伤人数达646 万人,其中死亡300 多万人。国家财富损失约643 亿日元。日本帝国所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东南亚殖民地、中国等被占领国家及人民带来的苦难和祸害,实属罄竹难书。日本帝国主义者对殖民地、日本和中国人民的残酷统治、掠夺、压榨,激起人民的反帝斗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抗日战争,给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使日本帝国主义处于崩溃的边缘。在全世界人民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打击下,日本帝国主义被迫于1945年8 月15日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从此,日本战时经济也告崩溃。这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0)

相关推荐

  • 【日本二二六事件的起因与目的】日本“皇道派”发动军事政变

    参加"二二六事件"的日本青年军官 1936年2月26日,日本陆军中法西斯派别之一--"皇道派"发动军事政变. 1929-1933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日本 ...

  • 九下历史《全册核心考点过关》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时代特征]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同时,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得到 ...

  • 【人类经济万年史—233】日本两战之间经济(上)

    日本两战之间经济(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一度膨胀,资产阶级获利巨万,财阀资本不断扩大,日本人民生活状况却日益恶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胜利后,整个资本主义体系进入了危机阶段,日本帝国主 ...

  • 【人类经济万年史—218】欧洲两战之间经济概况

    欧洲两战之间经济概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矛盾加剧的结果.这次战争不仅削弱了世界帝国主义的力量,而且也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及政治危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 【人类经济万年史—232】亚洲两战之间经济概况

    亚洲两战之间经济概况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亚洲各国的历史和民族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这个时期,除了日本帝国主义国家以外,许多亚洲国家都在不同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27印度河文明时期经济

    广告 鼓楼新悦.众神降临之前:在沉默中重现的印度河文明(一本言辞优美.论证缜密的印度河文明档案,为你解读神秘的古老文明) 作者:[英]安德鲁·鲁宾逊(Andrew Robinson)著 / 周佳 译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77罗马帝国早期经济政策(下)

    罗马帝国早期经济政策(下) 2.帝国的财政状况 罗马帝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有2 个来源,一是赋税,二是"公役".罗马赋税可分为两类,即直接税和间接税.主要的直接税是人头税和土地税.前者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11中国新石器时代经济(下)

    中国新石器时代经济(下) (3)辽河平原.华南地区 距今5500年以前,辽河平原生活着一些新石器时代中期发展阶段的农业部落.其中西辽河两岸至河北省北部地区的红山文化比较典型.聚落中的房址为大小不同的方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15古巴比伦王国经济

    古巴比伦王国经济 1.从乌尔第三王朝到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21世纪末,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作为主要胜利者的阿摩利人从此在两河流域定居下来.阿摩利人是北部塞姆族的一支,占据苏美尔平原后,较快地同阿卡德人融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16亚述帝国经济

    亚述帝国经济 亚述位于西亚两河流域北部,原是以底格里斯河西岸的亚述城为中心的城邦.公元前9 世纪初亚述再度强盛,国王亚述纳西尔帕二世(公元前883-前859 年)和他的儿子沙尔马纳塞尔三世(公元前85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17新巴比伦王国经济

    新巴比伦王国经济 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 年建立,前538年为波斯所灭,历时共88年.公元前612 年亚述帝国崩溃后,其领土北归米底,南部为新巴比伦王国所有.新巴比伦王国的领土,大约包括美索不达米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