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找不到北的岭北 || 木鱼
找不到北的岭北
文/木鱼
有11人的老同事团队,不知是受制于生存压力,还是凝聚力有所减弱,说好要一起游览泰顺岭北古村,实到的却只有三男二女,不足半数的人马。好在两位队长身先士卒,带着三位队员准时出发,平安返回,整个行程也算笑点连连,有始有终。
早上,车子上了高速便风驰电掣,转眼就过了浙闽分水关,直奔泰顺。泰顺是温州下辖六县之一,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设县,明代宗赐名“泰顺”,意为“国泰民安,人心归顺”。该县九山半水半分田,曾为国家级山区贫困县。20世纪90年代,因参与教育结对扶贫活动,我曾N次去过泰顺,但岭北古村还是第一次听说。
临行前查询泰顺的天气预报是多云,这应是适宜出行的天时,没想到行至半路,被笼罩在漫天浓雾中,能见度极差,车子只能盯着前车尾灯,保持距离缓缓而行。不由回想起有一次碰上比这更浓的雾气,五步之外难觅人影,其时山路路况又很差,为了安全,只得让一人走在前头指挥引路,车子才敢缓慢向前爬行,短短的5公里,竟然走了一个多小时。这次还好,驶过一段路,穿过一个隧道,雾气便渐渐消褪。
泰顺早已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市容市貌今非昔比,为了赶时间我们没在县城耽搁,就往距县城17公里的岭北而去。狭窄的乡村公路静悄悄的,几乎没有交会的车辆,也一直不见村庄的影子,当我们以为走错了路,打算转回头时,见到了一座廊桥,边上还停着两辆房车、撑着两顶帐篷,几个人正在做菜、看电视。估计离目的地已经不远,踩上油门继续前行,停车时瞥见板场村村务公示栏。懵了!去岭北古村怎么会到了板场村,难道我们已经穿越了岭北古村?常言道“路在嘴上”,队长下车向闲坐路旁的老人问路,大概语言不通,看其老人的手势我们还得继续往前。恰在此时,来了一位发型前卫的年轻汉子,经询问,他给我们所指的方向与老人所指恰恰相反。
调转车头走回头路,在一处路口下车,其时已近中午,大伙决定吃了中餐再去寻找古村。这里民房鳞次栉比,就是找不到能填饱肚子的店家,好在随身带了一些零食,见路旁红豆杉纪念园有石桌石凳,便在高大繁茂的红豆杉树阴下,姑且补充一下能量。
路遇村民听说我们是来寻古村看古居,在他热心指点下,我们驱车驶向一条山道。山腰间有一片高低错落的民房,墨黑的青瓦,斑驳的土墙,低矮的屋檐,丛生的蒿草,但闻几声犬吠几声鸡鸣,满眼破烂颓败的景象。踏着长满青苔的石径,一步一滑走进院落,只见人去屋空的老宅,柱斜梁倾,椽断瓦落,门窗洞开,蛛网遍布,这显然不是我们要找的旅游古村。走下山坡,恰遇一位带着女童的少妇,她介绍从板场村上去,那边有古村旧宅。
重新返回板场村,驾车直上山岭,在三岔路口不见路标,不知该走哪一条路。心里不由发问,这古村到底藏匿在什么地方?无奈沿着一条岔路勇往直前,还真有一个村落依倚于山麓间,阡陌田园,溪水淙淙,青瓦木房,石卵墙壁;曲径幽深僻静,房舍连片错落,一大片破旧的老屋夹杂着一二间新修房子。穿小径,过田埂,绕着房舍转来转去,也只碰到几个村民,这也不是我们想找的岭北古村。伫立高坡,有心拍摄几张成片古居的照片,但镜头之内总会有新居同框,无奈打消此念。
找不到岭北古村,大伙决定返家,顺路看看早上无暇观看的廊桥。泰顺是著名的“廊桥之乡”,青山绿水、山涧沟壑之间有明、清古廊桥30多座,其中木拱廊桥6座,以其巧妙优美的结构造型,被誉为“中国瑰宝”。我曾看过包括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廊桥”溪东桥、北涧桥以及三魁薛宅桥等泰顺廊桥。眼前这座三层结构的廊桥,名“同乐桥”,属于编梁式木拱桥,桥身总长30多米,木榫结构,不用一根铁钉。桥面廊屋雕梁飞甍,高约6米多,横跨在碧水清波的溪涧上,相当的恢宏静美。
正在拍摄廊桥风光之时,队长打来电话说看见了古道。我连忙过去一瞧,果真有一条野草遮掩的古道,路边还立有“天关古道”石碑。过路的老农告诉我们这条古道可以直通泰顺罗阳。其时已是中午一点多钟,饥肠辘辘,再也没有力气去攀援古道了。在旧院落里遇到一个农妇,问她家中是否可提供吃的,这下子真的问对人了,她就是农家乐的老板娘。到了不远处的店里,农妇夫妻俩身手麻利,杀了一只大公鸡,煮了一大锅饭,蒸了半只猪耳朵,烧了春笋、青菜、苦槠豆腐等,还盛了一杯野生蓝梅泡酒,这迟到的中餐,总算平息了肚子咕咕叫的抗议。
酒足饭饱之后走出农家乐,对面是蜿蜒的溪河,河畔桃红李白,滩林翠木参天,溪流清澄灵秀,长龙般碇步横贯碧水之上,绮丽的风光令人耳目一新。农家乐老板娘受邀担任摄影师,为我们在清清溪流上拍摄了第一张五人集体照。大家游兴正酣时,骤然而至的飘雨也赶来凑热闹,中止了我们一日的游程。
在路旁终于看到了那块有鲜红“岭北”两字的石碑,多么的耀眼醒目,它就竖在廊桥的对面,因为几辆货车一直在这里装卸木头、茅竹,挡住了视线,以至我们上午路过时没有看到,走了一大圈的冤枉路。当然,事先不做攻略,才是岭北之行一直找不到北的主要原因。其实泰顺并没有岭北行政村,岭北是一个乡,管辖村尾、板场、上垟、北峰、道均垟5个行政村,乡政府坐落于村尾村,因而有人把村尾村称为岭北村。2011年乡镇撤并后,岭北乡并入罗阳镇,改称岭北社区。
岭北村尾村历史悠久,毗邻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670米,有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素以“古道、古树、古村落、古民风、古廊桥”而闻名,曾获“浙江省美丽乡村”和首届“浙江最美村庄”等称号。岭北的同乐廊桥始建于明代,在清末民初遭洪水冲毁。现在的木拱廊桥2004年动工兴建,是泰顺建国以来运用传统工艺建造的规模最大、最精美的编梁木拱廊桥。岭北的天关古道,是古代岭北至罗阳城的唯一乡间古道,全长约10公里,路面以块石筑成,两旁植有古继木群和红豆杉,还有数不胜数的枫、栌、松、杉、银杏等数百年树龄的古树,苍郁遒劲,姿态各异。
与好多曼妙景色失之交臂的岭北之行,并不算圆满,但我的内心依旧怡然自乐,和久违的同事一路神侃胡吹,谈笑风生,放飞心情,续修旧谊,焉能不亦乐乎!
作者简介:
林云江,笔名木鱼、沐雨、鱼木,瑞安市社科联常务理事,《瑞安中学校志》主编,《瑞安中学文化丛书》执行主编,著作有《世纪之梦》(合著)、《溯源追昔》、《岁月年轮》、《云在青天水在瓶》等,散文随笔散见于报纸、杂志及网站。
画者,行者,在路上…...
——杨咏墨
关注 “百荷书房”,阅读全本小说和作者文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