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有“阿罗汉”吗?

我们知道,在佛法中,声闻乘的修行者主要通过听闻佛陀的教授(声闻),修习四圣谛、十二因缘法及戒定慧三学,而证入圣果。

其修行证悟的阶次,通常分为四级,称为“四果位”,依次为:

1.须陀洹果:即初果,意译为“预流果”等。

据佛典中讲,修行至此,已“见法、得法、知法、入法”,断“身见、戒禁取、疑”三结,预参于圣者之流,所以叫做预流果。

证得预流果,再不堕恶道。三恶道的业都失效了,三恶道的苦果也不会再生起;剩下的便是人间和天界的业果,有“极七返”之说,即:最多在人间和天界往返七次受生,就一定会了生死、入涅槃。

也就是说,修行者已经看到了生死苦海的彼岸,不会再在其中永无休止地轮回、浮沉了。

2. 斯陀含果:即二果,意译为“一来果”等。

修行至此,“贪、嗔、痴”三结大大减轻,修行者对世俗间的五欲生活起了远离之心,欲望从根本上减少了。

证得一来果者,最多只会在人间与天界再往返一次,就能修成正果,获得解脱,所以叫做一来果。

3. 阿那含果:即三果,意译为“不还果”等。

修行至此,欲界的烦恼都断尽了,不再回到欲界来受生,而上生色界或无色界,在那边入涅槃,所以叫做不还果。

证得此果位,即便是在家的佛弟子,也会绝男女之欲。

4. 阿罗汉果:即四果,意译为“应供”“杀贼”等。

意思是:到此阶位,杀尽了一切烦恼贼,已了脱生死,应受人间天上的供养。

阿罗汉现有的生死身,到了寿命尽时,就“前蕴灭,后蕴更不生”,而入于不生不灭的无余涅槃

这是佛教声闻乘修证的最高果位。

佛经中说到阿罗汉,又分为很多种类。比如有俱解脱阿罗汉(定与慧都解脱了)、慧解脱阿罗汉(慧证究竟而不能彻底解脱定障)等。

俱解脱阿罗汉,具有“六通”“三明”的功德。

“六通”,指六种超越人间的自由无碍之力,有点像我们今天所说的特异功能。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漏尽通

比如他心通,能知三界六道众生心中所思所想之事,类似于读心术。

“六通”中的漏尽通(断尽烦恼,不再受三界生死),是一切阿罗汉所必有的。其余的五通,则要视每位阿罗汉修“定”的情形而论。

而且这五通不单佛弟子能修得,外道也可以。但“三明”就只有阿罗汉能修达。

“三明”,即: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这是天眼、宿命、漏尽三通的“升级版”,在阿罗汉叫“三明”,而在佛则叫“三达”

“宿命明”能知过去,“天眼明”能知未来,“漏尽明”断一切烦恼——所以阿罗汉明了三世业果,了脱生死,具有殊胜的功德。

证得阿罗汉的圣者,在寿命未尽之前,仍生活在世间。

“一样的吃饭,穿衣,来去;一样的游化人间,待人接物。他的身体,他的环境,还是世间的有漏法,还是无常苦不净的。然而,阿罗汉生活在这世间中,却不受杂染的环境所熏变。所以他在一切世间行中,清净不染如莲花一般。

不过,就佛典的记载来看,成就证悟阿罗汉的故事,在佛住世及涅槃不久时非常之多,以后便越来越少。到佛灭度五、六百年后,就几乎很难看到这样的记载了。

这种现象在禅宗或藏密各派中也类似,在其发展初期的典籍中,有关证悟或神通的记载很多,后来就越来越少,只剩下阐述和说理了。

很多书中讲到上述“四果位”,往往都是沿袭传统说法,千篇一律,读来极少有生动、亲切之感。你能感到著者自己并无深入的实证体验,所以也很少有以第一人称进行详尽自述的。

时至今日,究竟什么是“阿罗汉果”,恐怕已经没有亲身证悟的人了。

有论者甚至认为:“今天世界上不用说阿罗汉果,连一个得预流果的人都找不到。不用说预流果,连得四禅、八定的人都很少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佛教史层累记载而造成的,就像各民族的历史,也往往是在早期充满了各种神话传说。

当然,更有可能的原因也许是,佛教修行的精华随着岁月的迁流,尤其是自近现代以来,已经逐渐丧失殆尽了。

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今天还有“阿罗汉”吗?

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