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王》:简短叙事依然可以拧出好麻花
关于电影创作,有一种拧麻花理论。我们可以把诸多能够并行存在的元素(诸如:背景、故事、人物、主题)想象成麻花里的几股,然后将它们拧在一起,越紧密越好。如此一来,即便你的各个元素并不大,依然可以让你的电影看起来内容丰富,情感厚重。10月18日全国上映的电影《牛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部电影以剧情为主喜剧为辅,虽然属于简短叙事,但是由于编剧兼导演李墨言很好地把背景描写、人物成长和主题提炼都和叙事死死地拧在了同一步调上,所以看下来很舒服很动人。
《牛王》的故事在时间跨度上比较短,前后大概也就三五天的功夫,涉及到的人物也不多,主要人物大概也就三五人。题材上,本片更是观众这几年看过不少的乡村振兴。可是李墨言选取的角度,和那些主旋律色彩浓重的同题材影片完全不同。
张国强饰演的石磊是一位很有社会责任心的成功企业家,在朋友和领导的感召下,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采购牛羊的方式去帮助西藏的牧民。通过一系列言行表现,观众能够很容易看出石磊品格上的高尚。可是《牛王》却并不用他来推动故事——他的成长空间是不够滴。
本片推动故事的角色,其实是石磊不成器的弟弟金武(王大治 饰)。和石磊相比,金武的品格有很多缺陷。他因为迷上买彩票,不仅花光了家里的钱,还欠下外债。他的妻子和女儿都受其拖累,生活品质断崖式下滑,甚至一气之下离开了他。很明显,相对于石磊,金武这个角色有更大的成长空间。用金武来推动剧情,才能让人物成长与叙事拧在一起。
主题提炼来源于戏剧矛盾的激化与融解。举个例子,这一趟运送牛羊的大货车一共有四辆。按时按点回到山东的前三辆车,必然不存在故事。只有因为被小男孩格桑拦下而导致掉队的第四辆车,也就是金武开的这辆车,才发生了故事。这里的戏剧矛盾就是,这辆车上有被大人卖掉的“牛魔王”。这头牛魔王是格桑的“御用坐骑”。格桑骑着它,连续夺得了数年的骑牛大赛的牛王桂冠。这样一头和人类已经产生情感羁绊的牛,能买吗?这就是矛盾所在,也是主题得以提炼的契机。
当金武带着格桑上路,时代背景、剧情推动、人物成长和主题提炼就开始往一起拧了。他们一路上大大小小的遭遇,都在同步推动着金武人格上的完善,推动着观众对善良、责任、信仰进行一层层的思考。金武与格桑是在两种地域文化里长大的,而且年龄上有着很大的落差。这也造成了两人在互动中会有很多错位出现,可以营造出自然而然的喜剧效果。
只要观众顺着元素如此丰富的主线看下来,就会非常主动地去关心“牛魔王”的结局。因为这一头牛的结局,有着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可以影响到很多人物的情感着落。如此的观影体验,一定是每个看电影的观众最希望得到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