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耆宿杨了公书法苍秀

南社社员杨了公颇以书法驰名。“补白大王”郑逸梅在《南社丛谈·南社中的几位能书者》称杨了公:“为松江耆宿,朱鸳雏由他培植成名。他擅行草,一度在沪卖文卖字,自撰联云:”‘半爿砚当沿门托钵,一支笔代入市吹箫。’落拓不羁,于此可见。”民国五年(1916)元月,《民国日报》尝刊出一则《杨了公、刘三卖字》润例,仅录四个字“每对四元”,然后是收件处,可见杨了公的玩世不恭。民国十四年十月,杨了公又在上海《申报》上刊出《杨了公重到上海鬻字》润例,紧接着同年十二月又在《申报》上刊出《云间杨苏盦先生高足弟子杨了公、戚饭牛鬻书》。民国十七年六月,杨了公又在《申报》刊出《杨了公戊辰年润例》。接二连三的刊出润例,说明了杨了公的鬻书卖文生涯很是不错。

杨了公民国期间鬻书生涯不错,自然流布市上的书法就多。予这些年颇拍得过伊之几件书法,去年10月上海朵云轩,又拍得伊一条行书。此屏行书147×39cm,书录一阕《忆江南》词,曰:“空庭好,晓树织莺梭。雨滴蕉红似泪,风吹帘眼绿生波,吾意欲如何?”署款:“此词风吹句程炤隣以为隽妙,先生以为何如?了公。”钤印“了公”朱文。

杨了公书法,近取湘人何绍基,而何氏行草书法取法颜真卿,所以杨了公的书法看上去“颜筋”(与柳公权书法并称“颜筋柳骨”)隐现,纵横欹斜,趣味盎然。用笔上则中侧互用,中锋立骨,侧锋取姿,稳实沉浑中现出端雅清逸,在整饬中溢出一种既浓郁又秀逸的气息。线条处理的肥不剩肉,瘦不漏骨,所以看上去很有几分动人,加之杨了公乃纯正的文人,字如其人,伊人道德文章又溶入书法之中,自然是字里行间充溢着书卷之气,这则是又添了些许典雅飘逸和神情洒落。

杨了公(1864~1929)名锡章,字至文,以号行。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人)。清末秀才。40岁后,以岁贡出任宝山县训导,因告发松江知府贪赃枉法事被革职。回松江后,创办孤贫院,收养贫苦孤儿,耗尽家产,因此自称“了公”。内心充满反清抗满思想,参加同盟会,任松江军政府参谋部长。武昌起义后,参加民主革命,入南社。1913年,即民国二年,寓居上海,以鬻书卖文自给。1927年曾任奉贤县长,仅三个月即辞归。任上不通官场规则,往往敷衍一下公事,就去喝酒作诗,陶醉一番。当时宝山县县令何某讽了公曰:“了公公不了”,了公听了,说可以配一下联:“何令令如何?”不几月,杨了公便毅然辞呈,有“书生做吏,如坐针毡,罗掘皆空,补苴无力”等语。辞归前夕,并撰一联悬于署中:“此去未携一拳石,再来不值半文钱。”“罗掘”者,“掘”指挖掘老鼠洞找粮食,比喻用尽一切办法,搜括财物;“补苴”指补缀、缝补,引申为弥补缺陷。

杨了公有岁贡功名,尝任县长,尽管时间不长,但为其赚得了名声。又入同盟会和南社,被称为南社耆宿,这是伊人生中的较大亮点。近些年伊之书法投拍作品,大致在每平尺五六千元(稍低于晚清一般进士的),此幅五平尺多一点儿市场价二万出头是可以考虑收进的。

作者

于建华,法名智凯,“大河鉴宝”书画鉴定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精书画鉴定,富书画收藏,参修禅宗,以笔墨做佛事,善诗文,现已出版书画鉴定方面书籍二十余种。

于建华朱砂《佛像》,斑竹扇骨

智凯居士作品—无量寿佛

即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此画中无量寿佛红衣端坐于蒲团之上,神态宁静安详,庄重肃穆,似在传经说法,又似在参透禅机。上题禅句,亦为玄妙法门。配上飘逸灵动的字体,使得扇面妙意横生

于建华《行草》对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