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告别“大湿兄”和“大湿姐”称号吗?

最近老是胃口欠佳、猛打瞌睡、皮肤起疹子? 小心,你的身体,可能太湿了!

▋  体内湿气,不容小觑

环境中的潮湿,固然可怕,而存在体内的湿气,也同样不可小觑。如果你经常胃口欠佳、整天想打瞌睡、皮肤起疹子,可能是你体内的“湿”在作怪!

数千年前,中医就提到过,气候环境变化,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其中,“湿”被视为引发疾病的关键,不仅如此,体内湿气还会使,原有疾病恶化。中医提到的“湿”,范围极广:特殊气候变化造成的病源菌滋长,被称为“外湿”;体内水分滞留,则被称为“内湿”。

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的变化,有一定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使得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如同洪水溃堤,脏腑运作,因体内湿气而受阻。

此外,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的习惯,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谢失衡。而体内湿气过重,人们就会困倦、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甚至出现肠胃炎等现象。

林胤谷表示:“湿疹往往是焦虑、紧张所引起的。”他是林口长庚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拥有丰富的皮肤炎治疗经验。交感神经受到情绪影响,水分代谢功能失常,湿气滞留体内,会恶化湿疹症状。

尤其是那些,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南方人(如台湾、海南等),会因当地多雨的环境,出现感染、皮肤炎等症状,这些疾病,大多都与湿气相关。

另外,老人、小孩、肥胖者,以及那些胃功能差、心脏不好、肾脏衰竭、气喘、关节发炎、患有肿瘤的人,对环境中的湿度变化,特别敏感。他们的水分代谢差,所以在雨季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身体的保养。

图片说明:体内湿气会让人身体困倦,呵欠连天

▋不起眼的小法宝,也能助你一臂之力

在中医里,芳香、发汗及苦温的药材,是去湿的法宝。

运用植物香气,来防治疾病,非常常见:如南方人随身佩戴的艾草,它不仅可以杀菌,还可以减少佩戴者感染疾病的几率;在气候回暖、细菌病毒好发的端午时节,为了防范疾病的侵袭,人们常在自家门口,挂上佩兰、石菖蒲及艾叶,或用其沐浴。现代药学也证实,这些芳香植物,确有抗病毒功效,并不仅仅是老祖宗的“奇思妙想”,被制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此外,热辣辣的姜汤,可以发汗,最适合在淋雨之后,用以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这苦温的药材——甘姜,就如同慢炖火,能够缓缓地将体内水气,逼散出来。

图片说明:端午时节,人们会在自家门上,挂上芳香植物,用来驱散蚊虫、细菌、病毒

▋除湿小贴士

要真正除去体内湿气,得从改善生活习惯下手。

以下方法,能够让你轻松除去,身体浊重湿气,重新感到神清气爽。

第1招.勤运动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活络身体,加强身体循环,加速排出体内湿气。

现代人动脑多、运动少,加上长期待在空调室内,很少流汗,于是,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逐渐变差。不如做一些“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比如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这些有氧运动,有助于气血循环,增强水分代谢。

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的好坏,攸关营养、水分的代谢,而保护肠胃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地饮食。

酒、牛奶、糯米等食物,不容易消化,会造成肠胃的闷胀、发炎;甜食及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伤口发炎;生冷食物、冰饮料、凉性蔬果,会让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大量食用,而对于生菜沙拉、大白菜、苦瓜等凉性食物,最好在烹调它们时,加入葱、姜,以降低其寒凉性。

第3招.“躲避”环境的湿

在日常生活中,最好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对湿气敏感的人,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的水分会沉降,导致地板湿气重,湿气很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是避免湿气的好方法。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4.水分摄取要适量。

尽管环境潮湿,但你仍有机会告别“大湿兄”、“大湿姐”,把潮湿赶出体外。方法嘛,总的来说,就是“管住嘴,迈开腿”,这样湿气自然远离你!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