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儒 赖俊权‖盘龙桥李屋,文武两解元【推荐阅读】

盘龙桥李屋,文武两解元
文/轩儒 赖俊权
从东山书院顺着时光梅州,沿着新修的栈道溯溪而上,在十里梅花盘龙桥一侧,也就是今天中国客家博物馆的背后,东山大道和周溪河裹夹着的这一“金带揽腰”的地方称为盘龙桥,书香门第、翰林之家孝友堂李屋就在里面,这是如雷贯耳曾经诞生了一位翰林、一位武解元、八位文武举人和十位秀才,一群科举名流和名人的客家名居,赫赫有名,令人仰望。
田连阡陌,斜晖脉脉水悠悠
城市,因历史而伟大,因地标而铭记,就像一说曼哈顿,就会想到纽约;一说陆家嘴,就会想到上海;而说到盘龙桥,自然说到李家。当天我们来到孝友堂,热情的李氏后人带我们转了一圈,指着厅堂上百年前的照片介绍:先祖躬耕于大地,田连阡陌,村中有古朴雅致的小桥、潺潺流动的溪水、袅袅升起的炊烟,远处的山丘上,石径阡陌,梯田层叠,果园飘香,农妇扶犁,河边清泉淙淙,村姑浣衣,古老的山村展开一幅客家民俗风情画卷,漫步其中,如诗如画的景致恍如世外桃源。
翻开李家的族谱,约1670年清初,开基祖李绍燃,人称孝友公,壮年由西阳来到梅城周溪梁姓龙厅教私塾,以积蓄购得今祖屋地基,于1720-1730年间始建,距今已近300年历史。
客家人都有聚族而居的特点,一座围屋就是一个姓氏的小社会,孝友堂同样综合了客家民居的特点,中轴对称、功能齐全,有花胎、有池塘,它是客家人精神文化的空间展示,也是客家文化在大地上的奇妙组合。我们停留在厅堂,面向天空,无法想象,N年前盛景,是一群群少年闻鸡起舞,还是伴随着的读书声、练武声,也许每一个名人的故事都有“三更灯火五更鸣”的勤奋努力和汗水,也许每一名人的背后都有美丽的传说。
盘龙桥李氏祖屋孝友堂严格教育儿孙,有位贡生出身的万州学政萧系禹钦佩他的品行,特赠联:“望重儒林,孝友端方之誉早悉與评里颂;品齐处士,古廉方之産并耀理学乡贤。”孝友公为庠生(即秀才),品行端方,孝敬上辈,对待兄弟友爱无间。后裔称李绍燃为“孝友公”,不忘其为盘龙桥李氏奠定的人文基础。

摄影/夜色光明

摄影/夜色光明
文武解元,诗礼簪缨好人家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客家地区重视教育的真实写照,大量的客家弟子通过科举考试之路走上仕途,改变了家庭的命运,更有甚者推动了时代的发展,攀桂坊旁的周溪河,千百年至今依旧欢快流淌,人们都说它是一条文化河,因为它目睹了无数才人的吟唱。
李家的首位解元是李绍燃的五世孙李象斌,他武艺高强,胸有韬略,在乾隆甲午年考取武科解元,镇守海门,功勋卓然。继他之后,两位堂弟也考取武举人。一门3位武举人,传为佳话。由于李象斌的楷模作用,至今我们到孝友堂还可以看到李家的门首依然悬挂“解元”的匾额,以纪念他的功勋。
道光二十年,即1840年,李象斌的侄子李载熙在广东乡试己亥科第一名,也是解元,接着授翰林院编修,升御史,任国史馆协修,实录馆纂修,广西学政,圣训殿试掌卷官等。李载熙,年少聪明,读书过目成诵,著有《诗草》、《争坐位集字联》。我们在正中厅堂上依然可以看到悬挂着“翰林”大匾额,抬头是“载熙公(一八一○—一八五九),清道光己亥科解元、庚子科进士,钦点”,落款:“二○○五年载熙公裔孙立”。李载熙把家族的光耀从武功转向锦绣诗文的华丽转身,并充分发挥雁群效应,引导弟弟李重熙中举,儿子李学恂、李学恒同科中举,为孝友堂的书香门第锦上添花。
才人辈出,八位举人十秀才
一个人要想真正领略一座城市的美,需要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用自己的眼睛去赏析,而对于周溪边上盘龙桥孝友堂,她的文化品位和厚重独特的灵魂需要细细品味才会领悟。
“盘龙桥”直至今天依然作为一个地名在用,它不单是一座桥梁的名称,也是攀桂坊里一个地方的标杆。翻开历史,状元桥一带,除了东山书院外,曾存在七贤书院、锦江书院、先贤书院等,可以说是梅城文化重地。而盘龙桥,在状元桥沿周溪往上约1里,据《乾隆嘉应州志》载,“盘龙桥,城东四里,周溪水出此。原木桥,今筑石未就。”由此可知,盘龙桥建于清乾隆前,但是初建时是木桥,后来改建石桥。
站在孝友堂,隔着周溪举目可见的是黄遵宪家族所在的禄善堂和德赞楼,黄遵宪高祖父一门出了一位进士、八位举人。盘龙桥西端还是进士杨仲兴的故居,再远处的张家围、旺巷口等,遍布是著名文人故居。
客家先民来自中原,多是世家贵胄、书香门第,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土地和书香是客家人亘古不变的两大梦想,对故地的文化不忘,依然存在儒家所谓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传统观念,同时客家人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便把“耕读传家”作为搏取功名、向外发展的一个出路。
盘龙桥李屋共出了一位翰林(李载熙),二位解元(李象斌、李载熙),八位举人,他们分别是:武举人李象华、李象兰,文举人李重熙、李学恂、李学恒、李天骥、李景肠、李倬汉。加上人数更多的贡生、秀才,门庭之盛,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盘龙桥李家还出了十位秀才和贤士,如叶璧华的夫君李舫蓉、黄遵宪的启蒙老师李钦颖、与古直、钟动、曾伯谔等组织“冷圃”诗学社的李季子等等。
能文善赋,文章自古能华国
盘龙桥李家能文能武,有名望,更有锦绣诗章。
李载熙的儿子李蓉舫之妻叶璧华为清末岭东三大女诗人之首,晚年推行新学,创办嘉应州第一所女子学校——懿德女校,首开粤东地区兴办女校之先河。
叶璧华自幼天资聪颖,能文善赋(1844-1915),父亲叶曦初为嘉庆举人,曾在广州府学署掌教。叶璧华13岁嫁与秀才李蓉舫为妻,夫唱妇随,相敬如宾。“绣罢鸳鸯枕,停针已五更;恐惊郎梦醒,轻放剪刀声。”形象道出夫妻恩爱之情。
叶璧华一生作诗甚多,生前曾手编《古香阁集》二卷,感情细腻,真切动人,如:“一叶梧桐忽报秋,闲夜风寡小窗幽。闭门怕见高楼夜,空惹人间午夜愁。”也有些胸襟宽广、关心时事的作品:“文章自古能华国,巾帼谁怜倚马才。济世胸怀罗宿纬,剪夷勋业概边台。诸天佛梦清凉在,四野风声跋扈来。自愧峨眉生小画,壮怀何处荡尘埃。”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黄遵宪、张玉仙等社会贤达的支持下,叶璧华在嘉应州城原培风书院旧址创办了公立“懿德女校”(梅县区女子师范学校前身),并把学校办得井然有序,女校声誉日隆。由于叶璧华的倡导,梅州各地女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叶璧华的一生,著有不少诗作,后来编印成一本《古香阁诗集》。诗集的序文是便是黄遵宪写的“其诗清丽婉约,有雅人深致,固女流中所仅见也。”丘逢甲也对诗作赞美云:“翩翩独立人间世,赢得香名饮粤中。”
秋雨怀人,山水灵运育群英
说到盘龙桥李家,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不得不提,他是晚清举人李天骥的儿子李季子,与钟动、古直、曾伯谔、曾勇父、曾晚节、黄慕周,号称“七子”。
1907年冬,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的同盟会员钟动,回到家乡攀桂坊,与李季子、古直等人探讨国家命运前途,提出:“冰雪万里,潜孕春阳”等进步思想。1908年春,他们组织“冷圃”诗社文学组织,设在梅城北门外曾氏义祠,由李季子任社主。李季子号朝露,古直号层冰、钟动号寒云、曾伯谔号积雪,曾勇甫号繁霜,为最初的冷圃五子。同年夏天,他们在梅城创办务本学校(即梅州中学前身),熊锐、彭精一是在那时成为他的学生的。“冷圃”成员其实都是热心革命的志士,他们从兴学育人入手,传播民主革命、爱国救国思想,换起民众,推翻腐朽的清朝政府,振兴民族大业,是同盟会在梅州活动的两个据点之一。
盘龙桥一带同时也是缪斯女神钟情的乐土,在这里伫立起一个诗歌的王国,在梅州最大的诗歌总集《梅水诗传》里,400多位诗人的诗作被录入,光有据可考的盘龙桥周围攀桂坊诗人就有70多人,占总人数的六分之一。
“一角圃,冷清清,我尝过从,兴酣时,也指挥钟王,叱咤李杜;终古天,都梦梦,君遽大解,肠断处,是春风话旧,秋雨怀人。”一首友人的挽联,道出李季子英年早逝,才华纵横。李季子著有攀桂坊诗坛的天之音《花杂咏》,凄绝动人,苍凉悲壮。他的女儿李素英,是民国梅县才女、冰心学生,早年以《燕京大学赋》受到老师钱穆的赏识,著有散文集《心籁集》《燕京旧梦》等。

摄影/夜色光明

东山岃和盘龙岃上的野菊与秋枫,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延续着攀桂坊的山水之灵和文化之脉。
时光转流,从孝友堂开基到现在已过去近三百年历史,周溪边上的一切芳华依旧,它的一侧是百年老校东山中学和东山书院、东山学校,再远一些是东山教育基地,院士广场的楣杆石猎猎飘扬;另外一侧是高级中学,远一些还有梅州农业学校和百年名校嘉应学院,至今弦歌不辍书声琅琅。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城市即文化,文化既是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一个城市的精髓和灵魂。近年来,梅江区打造“诗画梅江,文明客都”理念,打造十里梅花盛景,盘龙桥孝友堂等名居,必将受到世人的仰望和拥趸。
作者/轩儒  赖俊权
内容来源:梅江宣传、梅江周末、梅江之声
(0)

相关推荐

  • 揭开《滴天髓》学术造假面纱

    原创/琴鹤堂易学 任铁樵<滴天髓阐微·下篇·出身章>记载了一位三元及第状元郎的八字.原文如下: 乾造:壬戌.甲辰.甲戌.丙寅 大运: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 甲木生于季春,木有余 ...

  • 梅州各区县进士、举人、解元概况

    梅州历代解元名录(29名) 文解元 谢天佑(梅县)元朝延祐五年(1318)戊午科解元 盛端明(大埔)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戊午科解元 李士淳(梅县)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己酉科解元 叶著(梅 ...

  • 【文史拾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年前写春联,专门写过高中斗方.碰到不少中学生家长,面临中考或高考,要求图个吉利,讨个好彩头.         不少孩子,又是承受高考或中考压力.传统的七月上旬,现改为六月上旬,今年已经 ...

  • 解元,会元,状元都有哪些区别

    这是对不同考试阶段第一名的称呼,殿试的第一名叫状元,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乡试的以第一名叫解元.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殿试由唐代武则天首创,宋太祖时成为定例). 1.凡 ...

  • 轩儒 赖俊权‖圣人寨闲初堂 五代蝉联科甲

    喜欢历史文化的人,可能知道近代外交家.教育家梁诗五(1843-1911年)是出色的梅州人,知道他出自梅城三大书香世家之一圣人寨闲初堂(另外两大书香世家为禄善堂和留馀堂),对梁诗五高祖直至他本人,连续五 ...

  • ​轩儒 赖俊权‖梁伯聪:教书育人名满天下

    梁伯聪:教书育人名满天下 文/轩儒 赖俊权 赖俊权/摄 千年城邑,历史苍茫:山明水秀,文脉舒张.嘉应自古人文蔚起,文风鼎盛.据<梅州院试>载,自宋以来,代产伟人.南宋绍兴年间,梅州知州方渐 ...

  • 轩儒 赖俊权‖梅城江南人文煜【推荐】

    梅城江南人文煜 轩儒  赖俊权 梅州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一个落脚点和衍播四海的出发地之一,与赣南.闽西等并称闽粤赣边区客家大本营.梅江区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qu ...

  • 赖俊权散文II梅州桥溪,动人的故事与风景牵动我的思念

    我无法拒绝自己走进桥溪厚重的历史,是因为我一再羡慕它的文化气息浓烈:我亦无法拒绝穿越桥溪的纵深腹地,是因为那些传奇的故事和美丽风景,一再牵动我的思绪. 不止一次的承认,桥溪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古村之一.以 ...

  • 赖俊权‖一树梅花天地春 【散文】

    一树梅花天地春 图文/赖俊权 初见潮塘,是在程贤章老师的文字里:"在梅江广袤的原野,山川村落,我仿佛遇见一群群南迁的祖先,他们结伴穿过万水千山:我仿佛看见来客都做官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坐着牛车 ...

  • 赖俊权‖福禄岌上是吾乡【客都原创】

    福禄岌上是吾乡 文/赖俊权 这是我一天之内多次探访的地方,当天上午与一群热爱生活的文友走马观花,来不及细细品读,午饭过后,一种意犹未尽的吸引驱使我再次前往,到了晚上,我仍然和村民在促膝谈心.聆听他们创 ...

  • 赖俊权‖一方厚土城之南,人文富庶家园美

    一方厚土城之南,人文富庶家园美 文/赖俊权 其实我是幸福的,一直住在梅城江南大坜一带.我们的母亲河梅江从发源地一路奔腾而来,经梅江区长沙镇至三角地,到梅城嘉应大桥.剑英纪念大桥.梅江桥.东山大桥.浮桥 ...

  • 赖俊权‖约亭顶上古风浓

    约亭顶上古风浓 文/赖俊权 从深圳回梅后,我一直住在江南,也许这里大道通衢.四通八达,方便我有空之时随处走走.梅江区三角镇上坪村约亭顶,有一排近千米围龙屋,蔚为壮观,由刘.丘.叶三族联袂至此开基而成, ...

  • 赖俊权‖“一城两坊”并蒂花开【上】

    "一城两坊"并蒂花开(上) 文/赖俊权 有人说,散步是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之一,在行走中熟悉城市的历史和格局,走进当地人中间,感受他们的生活,用脚步丈量风景,一步步靠近城市的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