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引镇街道大峪口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大峪沟属秦岭山脉,地处西安市长安区引镇最南端,沟长约70里,最西端与商洛市柞水县接壤。大峪口村就坐落在大峪沟出口。至2010年,3个村民小组,180户,727人,耕地606亩。
沿山道缓步向前,不时可看到少则两三户多则十一二户人家,依着山势,散布于山脚下道路旁较高处的开阔地上。村东有一条从西安八仙庵到达通天关的道路,据传,是条神奇的仙道。道上有一庵,可供游人歇息和简餐。大峪河从西弯曲绕过。山上还住有一些学佛悟法的僧侣与道人,偶尔碰上,他们还能讲一些让人一心向善的禅味颇重或超凡脱俗的话语来。
(唐代黄渠故道)
大峪沟,群山环抱,地势险要,自古即是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初年暴发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就曾在这一带集聚队伍,现在大峪沟路上的“试剑石”“拴马桩”等遗迹为历史见证。早先,大峪沟还是通往安康的茶马古道,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驮货骡子。也有一些小商贩,背着药材、日用小商品,途经此道来往于西安与柞水之间。作为埠口,当时设有盐店、馍店、药材店、木板店、棺材店、杂货店、理发店、骡马店等店面。
清朝年间大峪沟设有相当于现在国家监察机构的职能部门,当时有位叫任明堂的监察官,亲民、清正,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情况后,即时实行减租、减息制度。人们感恩戴德,为任大人立了一块大石碑,现石碑放置于大峪口村百神堂庙外。
大峪沟还是红军走过的地方。当年红军在这里打土豪分田地,在大峪口村、胡刘村都驻有红军部队。有位孙姓团长喜欢背着一口大铁锅与部队同吃、同住、同训练、同作战,村中老一辈人都知道他,喜欢叫他“锅锅团长”。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经常来这里进行野营拉练。
1958年至1978年,兴修大峪水库,上级动员全长安县各条战线的工作人员与解放军一道约3万人,驻扎在大峪一带十多个村庄。大峪口村是总指挥部,各驻点全是团、营、连、排的部队编制。在没有先进机械设备的情况下,靠人拉、肩扛,发挥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圆满完成大峪水库的修建任务。修成后的大峪水库不仅可以灌溉万亩良田,也促进了渔业的发展,同时还提供部分城市用水。
(黄巢擂鼓石)
大峪口村无疑是联系大峪沟与外界的一个枢纽。2010年,一条混凝土道路从大峪沟深处铺出。目前有许多游人自发地到大峪沟游玩,一些外国友人也慕名前往。其原因,首要一点就是大峪沟的山水、林木、花草俱是原生态的;其二就是这里民风淳朴,来这里能感受到大自然真、善、美与人的真、善、美的完美融合。
大峪口村党支部组织相关人员,先后赴邻近的祥峪沟村、上王村实地考察学习。打算先引导出几户蔬菜与果树的种植户,让示范户带动大家共同致富。计划首先种植大葱与莴笋。当地土地肥沃,大葱葱白可长到一尺二寸到一尺五寸,出产的莴笋皮薄肉多,口感鲜嫩,这两种蔬菜早先在引镇、西安都有较好的销售口碑。他们还打算辟出一定面积的田地种植特产水稻“冰水晶”,该稻米蒸出的米饭香软可口,不用菜也能让人吃得津津有味,还曾有过出口的历史。
已有个别慈善人士出资,在大峪河上修建“慈善桥”“慈恩桥”等小桥,以方便当地人出行和下田劳作。也有一些单位发现大峪河优质水源的商机,在沟里修建了几个颇具规模的鳟鱼养殖场,继而跟进修建了几个鳟鱼馆。虹鳟鱼与鲑鳟鱼皆剌少膘肥,肉嫩可口,营养价值较高,吸引着爱好美食的游客前往品尝。当地一些人也利用家庭现有条件,开办了小型休闲旅游场所。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