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外16家博物馆携手,用230件珍贵瓷器诉说一部长达五个多世纪的东西文化交流史
秉承“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上海博物馆一贯重视并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此次上博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联合,以“一带一路”为背景,以建构新的视角及叙事方式为追求,共同倾力打造了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
——杨志刚
展览主题
本次主题是早期全球化中的东西汇融,而展览本身则是全球博物馆力量的汇融。疫情之下,法国、葡萄牙、英国、荷兰、美国、瑞士、中国七个国家的十六家博物馆及收藏机构与上海博物馆携手,以文化冲破阻隔,用艺术联结世界,共同谱写这一东西汇融的传奇。
东西汇融:中欧陶瓷文化交流特集
上海博物馆编
同期出版
目录
贸易陶瓷与16世纪至18世纪的中西交流
陈洁 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曹慧中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研究员
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的中国瓷器
斯蒂芬·卡斯特鲁乔 法国国家科学院 安德烈·查斯泰尔艺术史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7世纪欧洲绘画里的中国陶瓷及其相关问题
王静灵 荷兰国立博物馆研究员
16世纪至18世纪中国对欧洲陶瓷的影响
克莱尔·迪莫捷 比利时皇家考古学院院士 比利时皇家艺术历史博物馆荣誉研究员
特帕里克·阿贝 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荣誉教授
序章 从中东到欧洲
01 中西交通
02 中西交融
03 中西交汇
16世纪至18世纪中欧交流与陶瓷贸易大事年表
01 中西交通
15世纪中期以降,经由中东联结东西方的传统商路渐受奥斯曼帝国控制,颇受阻滞,欧洲船队于海上不断扩张,探寻新领地与贸易路线,席卷世界的大航海时代自此开启。葡萄牙人最先东来,1498年达 · 伽马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卡利卡特,开辟了欧亚交通的新路线,此后持续东进,到达中国沿海,揭开近世东西方交流的新篇章。西班牙、荷兰紧随其后,接踵而至,东方货品自此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深刻改变了欧亚贸易格局。瓷器作为最重要的商品之一,见证了16世纪中西贸易的展开。器物面貌的变迁也反映了17、18世纪中欧贸易主导权由葡萄牙向荷兰、英国东印度公司渐次转移的过程。本单元汇集代表性贸易瓷器及沉船出水器物,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展现中西贸易的历史发展及贸易网络的延伸、变迁。
青花葡萄牙王室徽章纹盘子
明正德—嘉靖(1506-1566)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
高5.5厘米 口径30.5厘米 足径19.3厘米
明嘉靖(1522-1566)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
高33.5厘米 腹径16.5厘米 足径10.7厘米
葡萄牙梅德罗·阿尔梅达博物馆
青花人物故事图把杯
明崇祯—清顺治(1628—1661)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
高20.3厘米 口径8厘米 底径9.9厘米
上海博物馆
青花英国东印度公司徽章纹盘
清乾隆—嘉庆(1736—1820)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
高5.2厘米 口径24.5厘米 足径14.8厘米
上海博物馆
胡慧春、王华云夫妇捐赠
广彩十三行图碗
清乾隆后期(1770—1795)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广州加彩色
高15厘米 口径36.4厘米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敞口,深弧腹,圈足。碗外壁描绘了广东十三行的贸易场景,高杆上悬挂的六国国旗,分别为荷兰、英国、瑞典、法国、奥地利、丹麦。商馆的布局紧凑,国人与外商忙碌于其中。商馆外紧邻河流,大小船只密布,十分繁忙。
青花盘(一组)
明万历中期(约1590—1600)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圣迭戈号”沉船出水
大盘高4.7厘米 口径26.5厘米
小盘高3厘米 口径21厘米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青花花卉纹筒形药罐
明万历中期(约1590—1600)
中国漳州窑瓷器,“圣迭戈号”沉船出水
高24.5厘米 口径10.3厘米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五彩罗经帆船纹盘
明万历(1573—1620)
中国漳州窑瓷器
高7.8厘米 口径34.7厘米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口沿外撇,浅弧腹,圈足。盘内以五彩装饰,口沿一周绘山水人物纹饰,盘内壁绘海鱼、山川、星宿及帆船,帆船的图像与明代的中国帆船较为相似。盘心处绘有罗盘状的三层文字,中心书“天下一”,内圈书北斗九星,外圈书十二天干地支。
白釉蓝彩海战图版
约1670—1680
荷兰代尔夫特锡釉陶
高20厘米 长28.5厘米
法国塞夫尔国家陶瓷馆
东西汇融:中欧陶瓷文化交流特集
上海博物馆编
02 中西交融
伴随着中西贸易的展开,输入欧洲的中国瓷器不断增加,从最初的奇珍异宝到 17、18世纪成为日用餐具、装饰陈设,中国瓷器的使用阶层持续扩大,日益融入欧洲的生活方式、室内设计以及时尚风潮中。远渡重洋的东方器物对欧洲的趣味、风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瓷器也被加以改装、组合,以适应西方的审美与器用需求,这一过程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意与灵感,成为中西交流中的靓丽风景。
油画中的中国瓷器
圣母领报
加西亚·费尔南德斯
约1535—1540
纵144.5厘米 横94.5厘米
木板油画
葡萄牙国家古代艺术馆
景物:水果、玻璃杯与青花盆
威廉·卡夫尔
1659
纵58.4厘米 横50.8厘米
布面油画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景物:水果、玻璃杯与瓷盖碗
威廉·卡夫尔
约1662
纵84厘米 横72厘米
布面油画
法国瓦朗谢讷美术馆
景物:土耳其毯上的水果与青花盘
(传)西蒙·吕蒙黑斯
1650—1680
纵128.5厘米 横136厘米
荷兰国立博物馆
桑托斯宫与宫殿用瓷
青花开光仕女图执壶
明嘉靖(1522—1566)
高22.5厘米 腹径24厘米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桑托斯宫旧藏
法国外交部寄藏
青花楼阁山水图盘
明万历(1573—1620)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
高6厘米 口径30.5厘米
葡萄牙国家古代艺术博物馆
青花开光鹿纹盘
明万历—天启(1573—1627)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
高5厘米 口径30.5厘米
葡萄牙阿纳斯塔西奥·贡萨尔维斯博物馆
青花西厢故事图碗
清康熙(1622—1722)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法国卢浮宫出土
高9.8厘米 口径20.3厘米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寄藏
青花矾红描金法国王室徽章纹壶
清康熙(1622—1722)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
高20.5厘米 口径8厘米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欧洲再装饰中国瓷器
釉里红加彩剑士狮子图瓶
清康熙(1622—1722)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荷兰加彩
高21.5厘米
英国大英博物馆
青花加彩堆塑龙纹人物图瓶
清康熙(1622—1722)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荷兰加彩
高22厘米 腹径10.5厘米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矾红描金加彩人物图瓶
清康熙(1622—1722)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德国加彩
高27.1厘米 口径10.5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白釉镂空贴塑八仙加金彩碗
明天启—崇祯(1621—1644)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欧洲加彩
高5.3厘米 口径9.2厘米 足径3.3厘米
荷兰国立博物馆
欧洲镶嵌中国瓷器
五彩暗花八宝纹碗镶嵌黄金与红宝石
东西汇融:中欧陶瓷文化交流特集
上海博物馆编
03 中西交汇
东西方的贸易与交往也带来技艺及观念的交汇。陶瓷是理想的载体,见证了古老窑业技术的传播和革新,也记录了早期跨文化交流中,东西方对彼此的认识和想象。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兴起的“中国风尚”是对异域的好奇与憧憬,也是西方自身认知的镜子,而中国塑造的欧洲图景也同样映照出自身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