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罕见的悬塑大成之地
悬塑,又称为壁塑,是中国古代彩绘泥塑中一种特殊样式。据说起始于唐代雕塑家吴人杨惠之。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的民谚传世。是说大画家僧繇培养了吴道子和杨惠之两个有名的学生,结果吴道子以其绘画,杨惠之以其彩塑在当时一时压过了僧繇的名气。传说唐代中原出于杨惠之手下的壁塑尤多,且多在各地寺院中。他不但工于实践,而且还有理论著述,如《塑诀》即是。唐宋以后各地彩塑受杨惠之的影响很大,悬塑于壁也很快普及。 X
山西从金元以后在寺院道观壁上作悬塑已经蔚然成风。虽然保存至今的古代寺观不及千分之一二,但遗留有悬塑作品的寺院仍然比比皆是,如太谷阳邑的净信寺,隰县的千佛庵(俗谓“小西天”),五台山的殊像寺、金阁寺,平遥的双林寺,长子县崇庆寺,新绛县福照寺,等等。其中平遥双林寺和隰县“小西天”的悬塑水平为最高。
悬塑艺术的出现,标志了中国古代寺观彩塑在空间拓展上的一次小小的技术革命。而这种技术革命则使得中国古代宗教艺术在唐宋之后逐渐更臻成熟或者说更奢靡起来。一方面它使那些陈旧的宗教内容得以采取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它则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增添了一个新的章节。山西境内目前保存的彩塑及悬塑文化遗产不仅数量多,而且在历史衔接上具有连续性特征,在艺术质量上也颇有代表性。
长治的观音堂就是我国悬塑艺术的大成之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明代的工匠居然能在观音殿这样一个不到30平米的房间里创造500余尊造像,洋洋洒洒,蔚然大观。
观音堂位于长治市西郊梁家庄村东,距市区约三公里,创建于明万历十年(公元 1582年),为长治市内保存较好的一处文物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院落座东向西,为二进院落。 院内有天王殿、香亭、钟鼓楼、观音殿等以中线对称排列。主要文物为观音殿内五百余尊明代彩塑,集儒、释、道三教人物于一堂,人物众多,仪态万千,是难得一 见的珍品。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生日)和六月十九日(观音成道日)的庙会期间众多宗教信徒会云集观音堂进行献香祈福。
观音堂的地理位置如下:
我们的车出长治市区后,多次问路才到梁家庄,中间还走错过路。
梁家庄是一个普通的小型村落,很难想象这里居然隐藏着如此精美的艺术珍品。村中路极窄,进村后拐了几个弯,便见到这座毫不起眼的建筑。
文革中,梁家庄村民用土坯将观音堂四周围住,才使它躲过浩劫。
寺位于民居中,山门平淡无奇。
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潞安府长治县太平乡衡漳都二里梁家庄农民梁水禄,因家中贫困难于为生,只得将自己赖以生存的十二亩土地卖掉,得二千五百钱。乡邻常朝润买了这块地。乡人集资于万历十年动工修建了这座观音堂。
下面这张相片就是观音殿,不入殿,根本想不到它会容纳那么多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