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10句精华语录,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何谓大丈夫?孟子给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定义。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处——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在天下最康庄的大道——义。得志的时候,和百姓在一起同甘苦,不得志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坚守自己的操行。富贵不能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气节,这就是大丈夫。
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用正道去培养它,一点不加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无处不在。浩然之气,必须与正义、真理配合,没有正义与真理,它就空虚无力了。浩然之气是由正义的积累而产生的,不是突然的一次正义行为就能取得的。自己的行为有愧于心,那气就空虚无力了。
3、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天底之下,不拔苗助长的人是很少的。以为努力没有用处而放弃努力的人,就是种庄稼不除草除虫的人。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就是把苗往上拔的人。这不但无益,反而害了禾苗。
拔苗助长的寓言出自孟子,原文如下: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4、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放弃了那条正路而不走,丢失了那善良之心而不知道去寻求,真是可悲啊!一个人丢了鸡狗都知道去寻找,把善良的本心丢失了却不知道去寻找。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就是把那丢失的善良之心找回来罢了。
5、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君子对禽兽,看见它们活着,就不忍心再看到它们死去;听见它们死前的哀鸣;就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因此君子总是把厨房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
有一个关于叶曼女士的故事,叶曼在七岁的时候,在家门口看见了一头可爱的小羊,然后她出去玩了。等她回来时看不见小羊,就问小羊去哪了,别人告诉她,小羊被杀来吃了。这对她心灵触动很大,从此她终身素食。
6、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知道当前应专心全力去做的事情。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他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这也是《大学》所说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一个帕累托定律,也叫20/80定律,当务之急就是那20%,抓对了就事半功倍,抓不对就事倍功半。
7、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说:君子有三种乐趣,但是雄霸天下不算在内。父母都健在,兄弟也无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8、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人不需要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需要思考就知道的,是良知。两三岁的小孩没有不爱他父母的,等到他长大,没有不知道恭敬兄长的。热爱父母是仁,恭敬兄长是义。人生在世要做一个仁人君子,没有别的路,只要把仁义扩充到天下就是了。
孟子这里说的良知,就是王阳明“致良知”的良知。
9、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有些东西,要是追求,就一定能得到;要是放弃,则一定会失掉。这是有助于得到的追求,因为所追求的东西存在于我本身之内的。追求那东西须据一定方式,能否得到须听从命运,这是无益于得到的追求,因为所追求的东西存在于我本身之外。
《了凡四训》的袁了凡开始对这段话理解错误了,以为一切皆命中注定。后来经一高僧把他点化后,就用他的四训:立命、改过、积善、谦德,然后改命成功。
10、万物备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万物之理在我的自性中都具备了。反求诸己,做到诚意正心,就是最大的快乐。不懈地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做去,求仁,没有比这更近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