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照搬,是改良,日本精致化模式在中国的道路能走多远?

上海哈玛匠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伟

“你觉得中国和日本在桃树种植方面的主要差距在什么地方?”我问黄伟。我觉得他最合适回答这个问题。2009年,他在有贺浩一的建议下在上海青浦建了一个桃园,先是10亩,后又扩大到30亩,日本的品种,日本的技术,日本的产品标准,甚至连价格都接近日本的水平。

“日本的果品只有两种:商品和垃圾。”黄伟举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那年是桃子成熟季,他做客有贺浩一家。主人正在采摘,随手扔了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他很诧异地问有贺浩一,这么好的桃子为什么要扔掉?主人回答说,有个小裂口。他疑问道,可以给我吃啊,又不影响品质。有贺浩一笑笑说,我怎么能把垃圾给客人吃啊!

“日本已经从原来的重视数量转变为现在的重视质量,现在在日本只有符合标准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但在中国,桃子的数量很多,但在质量上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黄伟说:“所以我觉得中国和日本的差距在于,国内目前还做不到日本的精细化管理,包括在技术方面。”

上海哈玛匠果园实景(5年生树体)

“你这么多年种下来,而且是致力于把日本的桃树种植技术移到中国来,现在你园子的水平能够达到日本的百分之多少?”光从园相上看,我觉得黄伟的哈玛匠果园已经能给人一种“不同寻常”的观感。这趟跟他去了日本之后,才明白他是完全按照日本的模式在做中国的果园,甚至连果园的洁净度他都有严格要求,不允许员工乱扔垃圾,连烟头都不例外。

“我每年派我的员工,包括我自己,都经常去日本学习,也包括有贺先生前面几年每年都来中国指导,也走了些弯路,现在的水平我估计能达到日本的80%~90%。包括果品的质量,我觉得如果单纯从口感上讲,已经与日本不差上下了,甚至有些品种能超过日本,但是在外观着色方面还有一些差距。”黄伟说。

上海哈玛匠果园的桃子挂果状

我去年6月和7月都尝过他的桃子,尤其对在梅雨季节成熟的、糖度能达到15%以上的早桃记忆深刻。

“还有10%~20%的差距体现在什么地方?”我追问道。

“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更多地学习,比如这次看到的树形结构中侧枝和主枝的角度,按照日本的标准是90度左右,水平过去的,之前我们的角度从30度到60度都有,造成主枝竞争不过侧枝,侧枝看起来比主枝还要大的现象。还有第一主枝和第二主枝的分叉高度,原来也没有按照日本的标准做,有些很高,有些很低,都会影响到树体结构和结果部位的分布。”

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实践,黄伟已经从一个根本不懂农业的“小白”,成长为能找出细节问题并能不断改进完善的实操者。

黄伟(左)在向有贺浩一学习桃树管理技术

“从你现在的技术发展思路来说,你觉得是把日本全套技术照搬过来好,还是结合中国的国情稍加改良好?”

“我觉得照搬过来是一条捷径。”黄伟说:“我也曾就这个问题问过有贺先生,他说了一句,既然我们都已经走过这个弯路了,你再去走,我觉得没有意义。就像现在的树形,日本主干形、开心形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树形都做过,最后认为株距8米的两主枝自然开心形是最理想的,品质是最好的,经济效益是最高的。”

日本山梨县的桃树树形(20年生的树体)

“也有人质疑,像日本这种精细化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在中国推广不现实,这个问题你怎么认为?”我提了一个别人问过我的问题。

“在日本经营果园的夫妻老婆店比较多,而且多是老年人,规模通常在10~20亩左右,基本上都是夫妻两个人做全程管理,当然还有机械的利用。日本的人工费比我们贵,土地比我们紧张,既然他们能把这种模式做下来,我觉得在中国做这种模式的成功率还是蛮大的。”

“因为日本的水果价格是比较高的,你觉得在中国这样的价格有多大的市场?”我不否认高端市场的客观存在,比如这两年的“阳光玫瑰”“红美人”都是以高价位在市场中热销,但对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心存疑虑,这也关系到日本精致化模式在中国的推广空间。

无损伤测糖仪的检测现场

“像我30亩的桃园现在是分3个规格出售,最顶级的特级桃6个装零售价是388元;然后是中档的A级桃子,个头稍微小一点,零售价是238元;再差一级的B级,糖度在12%以上, 8个装的零售价是168元。结果是最贵最好的特级桃是脱销的,最便宜的B级桃有时候会有多余的。这说明不少客人是要高价格的好东西,一般的反而不要。当然在面积扩大的情况下,价格肯定是要下来的,会有一个相对的稳定点。但不管价格怎么样,我认为都必须先要把产品质量做好,只有好的产品才有机会去竞争,差的产品今后是没有立足的市场了。”

“我想中国水果产业在不断发展,将来是会和日本走同样一条路,就是从产量到质量转变的这条路。”黄伟肯定地说。

黄伟的观点让我想起前几天有自称“小农”的读者在文后留言,问高端品质的销路怎么寻找?我回复说,多交土豪朋友。相对日本的市场来说,中国的市场空间要大得多,需求等级的落差也要大得多,判断某位种植者适合生产哪一类的产品,关键要看其所对应的消费群体。对千千万万最普通的果农来说,在目前国内水果产业愈演愈烈的产能过剩的形势下,如何避免被市场末尾淘汰是大家首先要考虑的事情,这就是黄伟所说的中国水果产业会走同一条道路的现实反照,也是他致力于引进日本果园精致化模式的意义所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