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有风险,吹牛须谨慎
作为公开承诺,我食言了。
终于来到了年底,总结2018年没有完成的挑战,没有想象中的兴奋,只有不得已的寂寞。
曾经在3月6日立下Flag,开始跑步骑行锻炼模式,放言到年底完成跑步1000公里,骑行6000公里,最初信心满满,拆解目标、分解任务,每天跟踪进度,在朋友圈分享打卡。
为了明年更好的安排,对2018年的锻炼进行复盘,这是一次未完成的挑战。
目标
对于跑步和骑行的目标,当时没有仔细计算,只是大概估计的里程,自认为可以实现,略有难度。我的想法是,太容易完成的就没必要公开承诺了。
当时从3月初展望全年,按照300天安排计划,在温暖的春天体会不到冬天的寒冷,低估了北方的冬天并不适宜户外运动,运动量会逐步降下来。
对于跑步来说,没有速成一说,都是里程的积累。即使全年完成1000公里,平均每月80多公里,这样的难度对于初级跑步爱好者也是有挑战的。如果完全是户外运动,由于天气原因至少会有两个月不适合运动,夏天热冬天冷,雾霾天空气不好。
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没完成挑战的根本原因是受伤,基本没听说跑步不受伤的。9月初为了追赶落后的进度,运动量过于集中,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脚踝出现严重的不适,跑步从10月开始到现在,只完成了60多公里。
回顾运动量统计,6月份出现了峰值,跑步160公里,骑行890公里,之前都是跑步80-90公里,骑行400-500公里,7月份数据也比较高,跑步105公里,骑行780公里。
这是主动自我加压,忽略了身体的承受能力,直接导致8月份数据大幅下滑,跑步22公里,骑行195公里。9月份出现第二次峰值,跑步150公里,骑行647公里,这时身体已经出现了疲劳过度的信号。
脚踝不适无法跑步,10月份完成骑行挑战,4天往返德州,当月骑行800公里,接下来的两个月里程比较固定。曾试图恢复跑步状态,当月仅完成32公里,积重难返。
可见整体节奏控制的不好,如果保持稳定的运动量,或许可以避免过度疲劳导致的损伤。
放弃
11月上旬决定花时间在写作训练营,主动选择暂停跑步,也是因为脚踝始终无法恢复,好像受了内伤。周末也不再出去骑行,选择在家陪伴家人,基本上是提前放弃了挑战。
时间是有限的。当我早上要出去骑行或跑步的时候,只能暂停阅读写作,二者取其一。当我周末出去骑行,就无法陪孩子玩耍,凡事都有代价。
我努力说服自己,锻炼的目的是健康,要着眼长期,不要短时冲刺过猛,对身体造成伤害。
收获
年初的一次冲动,留下的不完全是遗憾。
在公开承诺的压力下,我坚持跑步,可以轻松跑完10公里,也享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
国庆节骑行德州,让我体会单人单车在旅途的孤独,更加理解了生命是一场单程旅行。